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AZH038)

作品数:4 被引量:5H指数:2
相关作者:贾发义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寺院
  • 2篇佛教
  • 1篇中古
  • 1篇中国佛教
  • 1篇儒化
  • 1篇儒学
  • 1篇唐代
  • 1篇析论
  • 1篇理教
  • 1篇伦理
  • 1篇伦理教育
  • 1篇教育
  • 1篇佛教寺院

机构

  • 2篇山西大学

作者

  • 2篇贾发义

传媒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教育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唐代寺学析论被引量:3
2015年
寺学的兴起是唐代社会文化环境下的产物。寺院独特的自然、社会、文化环境是寺学兴起和发展的基础。寺院的名僧和造访的名士为寺学提供了充足且优质的师资力量。寺学的开放性和平等性吸引了僧人和社会各阶层俗人前来受教。寺学的教学内容包括佛教内典和中国传统文化两大类。寺学的教学方法兼具异域风格和宗教风格,是中国传统教育方式的有益补充。寺学不仅促进了佛教的中国化,而且对唐代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贾发义
关键词:寺院佛教
中古佛教寺院儒化伦理教育探析被引量:2
2013年
纵观印度佛教东传和演进的历史过程,不难发现,其义理和实践都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正是外来思想与本土文化从冲突、适应到融合的过程。中古佛教的儒化伦理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儒化伦理教育的核心是忠孝教育和慈悲向善教育。这种教育的结果和影响,其一是导致了印度佛教的中国化,其二是弥补了中国传统儒家伦理文化的不足。
贾发义
关键词:中国佛教儒学伦理教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