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01506)

作品数:5 被引量:164H指数:5
相关作者:李宁吴吉东张洁傅宇顾孝天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经济管理

主题

  • 8篇灾害
  • 6篇自然灾害
  • 2篇英文
  • 1篇地震
  • 1篇永续盘存法
  • 1篇灾害防御
  • 1篇灾害管理
  • 1篇灾后
  • 1篇灾后恢复
  • 1篇直接经济损失
  • 1篇死亡人口
  • 1篇盘存
  • 1篇气象
  • 1篇气象灾害
  • 1篇重大自然灾害
  • 1篇重现期
  • 1篇资本
  • 1篇资本存量
  • 1篇汶川地震
  • 1篇飓风

机构

  • 8篇北京师范大学
  • 5篇教育部

作者

  • 7篇李宁
  • 6篇吴吉东
  • 2篇傅宇
  • 2篇周扬
  • 2篇顾孝天
  • 2篇郝晓琳
  • 2篇张洁
  • 1篇张洁

传媒

  • 3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4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灾害恢复度量指标及恢复模式(英文)
灾害恢复是灾害循环中最不为人所知的阶段。灾害,特别是重大自然灾害事件对地区生产生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对社会生活秩序、环境、经济发展和人的心理等带来的负面影响。本文从灾害影响的以上社会、经济、建筑环境和自然环境四个维度...
吴吉东李宁吉中会顾孝天范碧航
关键词:自然灾害
文献传递
灾害恢复度量框架——Katrina飓风灾后恢复应用案例被引量:17
2013年
灾害恢复的量化判别对于灾害管理者掌握灾害恢复进程及合理优化灾后恢复重建策略至关重要。为了弥补灾害恢复概念不统一、量化判定方法和案例研究不足的问题,首先基于复杂巨系统理论,在灾害恢复理论层面,从"均衡"角度定义了灾害恢复的概念;其次,利用文献归纳法,从灾害影响的基础设施、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四个维度提出了度量灾害恢复的指标体系;进而基于灾害恢复概念,提出了利用灾害恢复指标进行量化判定的模型,系统地构建了灾害恢复的度量框架;最后,以2005年美国Katrina飓风后路易斯安那州的灾后恢复为例,判定灾区恢复进程。结果显示,经过6年多的恢复重建,灾区仍未完全恢复。灾害恢复的定量化研究可以为灾害经济影响评估模型的构建及模型参数的验证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灾害恢复度量框架的有效性尚需要更多的案例对比分析及验证。
吴吉东李宁周扬顾孝天郝晓琳
关键词:自然灾害灾害管理
灾害恢复度量指标及恢复模式(英文)
灾害恢复是灾害循环中最不为人所知的阶段。灾害,特别是重大自然灾害事件对地区生产生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对社会生活秩序、环境、经济发展和人的心理等带来的负面影响。本文从灾害影响的以上社会、经济、建筑环境和自然环境四个维度...
吴吉东李宁吉中会顾孝天范碧航
关键词:自然灾害
The Macroeconomic Impact Assessment of Wenchuan Earthquake Based on ARMA Model
The study has evaluated the macroeconomic impact with GDP-loss-ratio of Wenchuan earthquake in Sichuan provinc...
Xiaolin HaoJidong WuNing Li
文献传递
中国“举国体制”应对巨灾的经济效益评估方法及应用被引量:6
2014年
在分析灾害经济影响机制及中国"举国体制"在加速2008年汶川地震灾区经济恢复作用的基础上,将"举国体制"的加速重建以加速生产能力项引入到地区投入产出模型中,模拟并对比有、无举国体制情景下的灾区经济恢复进程,评估举国体制在减轻灾害间接经济损失中的作用.结果显示:举国体制中的举国救灾、对口支援等措施加速了灾后经济恢复进程,2008—2012年间,至少使灾害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减少5 552亿元,同时因灾获益4 588亿元;同时,本研究也为评估灾害风险管理策略的效益提供了一种方法.
吴吉东郝晓琳李宁张洁傅宇
关键词:自然灾害举国体制汶川地震
1949—2013年中国气象灾害灾情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89
2014年
全球气候变暖和城市化带来的气象致灾因子强度、频率以及承灾体暴露性变化,使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变得更加复杂,也使其成为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当务之急和优先重点。气象灾害灾情的趋势分析可以为气象灾害防御、防灾减灾规划和气候变化适应等提供参考依据。论文从气象灾害损失和发生频次两个维度出发,基于死亡人口和直接经济损失两个表征灾害影响的关键指标,以绝对值和相对值统计了近65 a(1949—2013年)中国气象灾害灾情的变化特征。近65 a我国气象灾害统计结果显示:1累积死亡人口超过155万人,死亡人口和百万人口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年均死亡人口由20世纪50到60年代的超过10 000人逐步下降到21世纪以来的年均约1 000人;2直接经济损失累积约12万亿元(2013年价格),直接损失绝对值呈上升趋势,年均直接经济损失由20世纪50年代不足1 000亿元上升至21世纪以来的超过3 000亿元,直接损失比率(直接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呈明显下降趋势,损失率由20世纪50~60年代超过15%下降到21世纪以来的1%左右;3近20 a(1994—2013年)气象灾害灾情分析表明,死亡人口和直接经济损失占所有自然灾害的比例多年平均值分别为55%和87%,考虑气象相关的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影响,该比例分别增至81%和89%,次生灾害对人口死亡的贡献突增;全球灾害数据库(EM-DAT)的统计表明,洪涝、台风、干旱和降水相关的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是影响中国的主要气象灾害,且影响呈上升趋势。
吴吉东傅宇张洁李宁
关键词:气象灾害直接经济损失死亡人口自然灾害
北京“7·21”暴雨引发的城市内涝灾害防御思考被引量:38
2013年
利用北京市1951-2011年6-8月逐日降雨量数据、1951-2012年7月总降雨量和日最大降水量以及2012年6-7月份降水量资料,分析了北京市不同暴雨等级的频次分布和重现期,利用波动和趋势双变量分析了1951-2012年7月总降雨量和日最大降雨量的稳定性水平。结果表明:与1951-2011年的6-7月平均降雨量和降雨天数相比,2012年6-7月平均降水量属于异常多的状态,降雨天数属于正常现象;"7·21"暴雨事件中,2012年7月21日和22日总降雨量属于百年一遇的水平;1951-2012年北京市7月总降水量和日最大降水量的波动随时间有逐渐稳定的趋势,即降水的稳定性逐渐增强。虽然目前北京市排水系统设计的是1~3 a一遇水平,很难抵御"7·21"暴雨事件,基于对近60 a降水数据的分析,是否需要提高排水系统能力还需要对暴雨内涝灾害风险和提高排水系统能力所需成本进行进一步分析。
顾孝天李宁周扬吴吉东
关键词:城市内涝降水频次重现期经验模态分解
浅析灾害间接经济损失评估的重要性被引量:18
2012年
灾害损失评估是灾害风险管理、科学防灾减灾规划的基础。除了直接经济损失外,间接经济损失是反映灾害影响强度及社会经济系统脆弱性的重要指标。经济越发达,经济系统关联程度越高,经济系统的脆弱性就越大,灾害间接经济影响也越大。已有研究表明,灾害间接经济损失往往与直接经济损失为同一量级,甚至是直接经济损失的数倍。间接经济损失评估是科学评价灾害影响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中,产业部门间接经济损失和灾后恢复重建期的评估,可以为灾后恢复重建决策和防灾减灾规划提供有效的决策工具。政府决策者、学术界应重视灾害,特别是重大灾害(或巨灾)对地区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可能造成的影响,从而为减轻灾害的影响做好充分准备。
吴吉东李宁
关键词:灾害可持续发展
面向重大自然灾害快速损失评估的北京市部门资本存量估计
灾害的经济损失可分为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是指经济生产中断引起的流量损失,而直接经济损失是指物质资产的损毁所造成的损失,是存量的损失。因此,对地区资本存量的估计,尤其是对地区部门资本存量的估计,对灾害直...
张洁吴吉东李宁
关键词:自然灾害资本存量永续盘存法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