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1BA507A05)

作品数:4 被引量:81H指数:4
相关作者:马春梅龚振平孙太靖董守坤祖伟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农垦科研育种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大豆
  • 2篇植株
  • 2篇大豆植株
  • 1篇氮量
  • 1篇氮素
  • 1篇氮素积累
  • 1篇氮效率
  • 1篇脂肪酸
  • 1篇脂肪酸组分
  • 1篇施氮
  • 1篇施氮量
  • 1篇素积
  • 1篇尿囊素
  • 1篇籽粒
  • 1篇化肥
  • 1篇荚果
  • 1篇发育过程
  • 1篇干物质
  • 1篇干物质积累
  • 1篇不同施氮量

机构

  • 4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黑龙江省农垦...

作者

  • 3篇龚振平
  • 3篇马春梅
  • 2篇孙太靖
  • 2篇董守坤
  • 1篇祖伟
  • 1篇刘春燕
  • 1篇金喜军
  • 1篇李姚
  • 1篇张大勇
  • 1篇徐杰
  • 1篇裴宇峰
  • 1篇胡国华
  • 1篇孙殿君

传媒

  • 2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大豆科学
  • 1篇作物学报

年份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大豆植株氮素积累与转运动态的研究被引量:29
2004年
对大豆不同生育期地上部植株干物质动态和氮素积累与转运动态变化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各器官(除荚果外)干物质积累均在结荚至鼓粒期间达到高峰;不同器官氮素积累间存在差异,叶片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结荚期,叶柄、茎呈逐渐下降趋势,但变化幅度不大,结荚后荚果中氮素积累迅速增加;不同叶位叶片氮素含量先增加而后下降,不同叶位叶柄呈高-低-高的变化趋势。
孙太靖龚振平马春梅
关键词:大豆植株氮素积累干物质积累
大豆籽粒发育过程中脂肪酸组分的累积动态被引量:18
2006年
在大豆籽粒形成过程中,随着棕榈酸、亚麻酸的含量下降,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上升。在棕榈酸累积的中、后期,高蛋白品种与其他品质类型品种有一定差异。油酸的累积主要在大豆籽粒形成的早期,但高油品种红丰9号与其他5个品种有较大差异。亚油酸的累积则主要在中后期。开花后51 d是这5种脂肪酸累积的共同转折点。
徐杰胡国华张大勇孙殿君刘春燕裴宇峰
关键词:大豆脂肪酸
大豆植株中酰脲含量变化动态研究被引量:9
2005年
试验对大豆植株各部位的酰脲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荚果和茎部酰脲含量高于叶片和叶柄,从苗期茎酰脲含量开始逐渐增加,至R5或R6期达到最高值;叶片酰脲含量在整个生育期中变化较小;叶柄酰脲含量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并于R6期达到最大值;荚果酰脲含量于R4或R5期达到最大值。大豆植株各部位尿囊酸与尿囊素的比例不同,叶片中尿囊酸含量与尿囊素含量相近,茎、叶柄、荚果尿囊酸含量显著高于尿囊素含量,其顺序为:茎>荚果>叶柄>叶片。尿囊酸含量与酰脲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董守坤马春梅李姚金喜军龚振平
关键词:大豆尿囊素
不同施氮量对大豆吸收化肥氮效率的影响被引量:28
2005年
 以(1 5NH4)2SO4 作为标记氮肥,设三个氮肥量,对大豆植株地上部的氮肥吸收率加以研究,结果表明,高氮肥能促进大豆植株对化肥氮的吸收,在低氮处理下,子粒对化肥氮的吸收率更高;大豆各部位间相比,叶片对氮肥吸收率最高,茎、荚果次之,叶片、茎的氮肥吸收率随大豆生长发育而逐渐降低,荚果则呈现高-低-高的变化。
马春梅唐远征龚振平景玉良董守坤孙太靖祖伟
关键词:大豆氮效率化肥施氮量荚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