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BZW061)

作品数:21 被引量:17H指数:3
相关作者:王永波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文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郎官
  • 4篇诗文
  • 4篇诗文创作
  • 4篇李白诗
  • 4篇明代
  • 3篇任职
  • 3篇诗歌
  • 3篇唐代
  • 3篇刊刻
  • 3篇编集
  • 2篇心态
  • 2篇元稹
  • 2篇源流
  • 2篇诗歌创作
  • 2篇宋代
  • 2篇考论
  • 2篇白居易
  • 2篇版本源流
  • 2篇版本源流考
  • 2篇编刻

机构

  • 21篇四川省社会科...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21篇王永波

传媒

  • 2篇青海师范大学...
  • 1篇中华文化论坛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内蒙古大学学...
  • 1篇齐鲁学刊
  • 1篇安徽大学学报...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河南大学学报...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上饶师范学院...
  • 1篇青海社会科学
  • 1篇东方丛刊
  • 1篇吉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韵文学刊
  • 1篇铜仁学院学报
  • 1篇江苏师范大学...
  • 1篇乾陵文化研究
  • 1篇南宁师范大学...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杜牧的郎官经历与其诗文创作被引量:3
2017年
晚唐诗人杜牧曾五次担任郎官,这在唐代诗坛是绝无仅有的。唐代诗人担任郎官现象比较突出,但多数人在郎官任上得到提拔,而杜牧十年之间从膳部员外郎到吏部员外郎,职级不动。杜牧的职官角色在郎官与刺史之间转变,五任郎官,四任刺史。长期的宦海生涯对他的思想与创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由早期的壮志情怀逐渐转变为看淡仕途,甚至生发出退隐的思想。与此相应,其诗文创作的体裁与题材都有明显的变化,反映了他的真实心态。
王永波
关键词:杜牧心态诗文创作
王维任职郎官期间的思想轨迹与诗文创作
2022年
自天宝五载(746)首次由侍御史迁任库部员外郎,到天宝十四载(755)由文部郎中转给事中,王维有近十年在长安担任郎官的经历。与唐代其他郎官的仕宦经历不同的是,王维一直在尚书省任职,既没有离开过京城,也没有郎官与刺史的职务互迁,这就使得他在郎官期间的诗文创作呈现出持续和稳定的特征。由于王维任职郎官时“安史之乱”尚未爆发,没有牵涉“安史之乱”的陷官、任伪职以及“安史之乱”结束后由此引发的降级处罚及朝野评议,故此阶段王维的思想以平和为主,尚无显露消极颓废的一面。王维郎官期间的作品以应制诗和交往诗为主,其应制诗描绘的盛唐气象及政治理想,在某种程度上再现了盛唐时期国力的强盛与社会的安定,堪称盛唐气象的艺术再现。其交往诗艺术手法的创新,开启了唐代京城僚阁诗歌唱和交往的新篇章,尤其是在送人从军诗中着力展现出的积极豪迈的乐观精神和坚定从容的理想信念,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永波
关键词:郎官应制诗盛唐气象
明人对杜甫律诗的选编与批评
2016年
明人对杜甫律诗的选编与批评是明代杜诗学的主要内容,是明人杜诗研究的主要成果。现存杜律选本四十余种,编刻贯穿于整个明朝,以嘉靖、万历间刊刻选本为多,是杜诗在明代传播与接受的具体反映,与当时的文艺思潮、审美趣味及批评标准密切相关。明人对杜律的选评与解说,可以窥见明代治杜的主要方法、观点和特征。明人对杜律的批评方法多样,主要有以意逆志、以史证诗、以杜解杜、结构论诗、比兴论诗等,并尽可能相互运用,全方位诠释杜律的艺术特征。明代选编的杜律注本虽存在种种不足,但对清代杜诗学影响很大,具有多种学术史和诗学史意义。
王永波
关键词:明代选编
李调元《函海》编修与版刻考论被引量:1
2015年
《函海》是与《汉魏丛书》《津逮秘书》《知不足斋丛书》齐名的著名私刻丛书,它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函海》初刻于乾隆壬寅年、次刻于乾隆甲辰年、三刻于嘉庆辛酉年,均由李调元亲手校订刊刻。嘉庆己巳李鼎元校刻本、道光乙酉李朝夔补刻本、光绪辛巳钟登甲重刻本在体例、编排、书目、函数等方面已非李本原貌,反映了《函海》版刻的复杂状态。《函海》内容与卷次的变更是李调元思想转变的产物,其重心由专刻明前珍本古籍向巴蜀典籍转化,传承巴蜀文脉意识逐渐加强,客观上为保存、流传巴蜀文献起到积极作用。李调元编修《函海》使用的各种方法,至今仍具有借鉴意义。
王永波
关键词:李调元编修刊刻
李白诗在宋代的编集与刊刻被引量:3
2014年
李白诗在宋代有过多次整理编集。乐史始创全集编纂之功,宋敏求、曾巩二人分别增广与编次,使得李白诗文全集在北宋末年定型,影响到后世李白集的整理。宋代李白诗文集在流传中形成了两个系统,即《李太白文集》三十卷本与《李翰林集》三十卷本。这两个版本在体例与内容上各有优长,直到元代至正辛卯后再编李白集,才出现了合流的现象。
王永波
关键词:宋代李白诗编集刊刻
张九龄任职郎官期间的心态与创作
2017年
盛唐诗人张九龄曾在开元七年到十年间在长安担任郎官,这段郎官生涯是他一生仕途中较为平稳的时期,对他在开元诗坛宗主地位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自张九龄奉诏入京任左补阙,短短数年之间职务多次得到提升,先后担任礼部员外郎、司勋员外郎、中书舍人、太常少卿等。加上他得到宰相张说以及唐玄宗的支持,建功立业与报恩明主的思想占据主导,同时坚守不屈己、不阿私,保持相对独立的人格精神。在诗文创作上,此期的作品不算突出,数量也不算多,但他在奉和应制诗及山水纪行诗方面颇有革新,在这两种题材的创作中融入了对时局和人生的思考,对盛唐诗坛影响较大。
王永波
关键词:郎官心态诗文创作
李德裕集版本源流考
2015年
唐代宰相李德裕的《李文饶文集》三十四卷本是研究唐代文史的重要参考资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本文从目录版本学着手,对《李文饶文集》的历代版本源流传承进行了考辨。李德裕集在唐代即开始编集,伐山奠基之功为郑亚编订的二十卷本《会昌一品集》。宋代开始编集李德裕别集与外集,遂形成三十四卷本的李德裕文集,包括正集二十卷、别集十卷、外集四卷。明代刊刻的李德裕文集主要有《李文饶文集》《李卫公文集》两种,均为三十四卷本。明代刊刻李集质量不容乐观,脱落、错讹较为严重。清代编刻的两种李德裕集沿袭明刻,在校勘辑佚方面有所提高。
王永波
关键词:源流
元白的郎官知制诰经历与制诰文创作被引量:2
2019年
中唐元和末年元稹、白居易先后由外州入京为员外郎、郎中,并知制诰,创作了大量的制诰文。他们对由骈体写作的制诰文进行了革新,在形式和内容方面都提出了改进,尤其是在文风的转变上直接促进了中唐制诰文的发展。虽然他们的制诰文还存在一些缺陷,影响也有一定的限度,但作为一种文学史现象,对全面了解元稹、白居易的散文创作,以及当时的文坛风貌,提供了原始的文献,具有一定的文学史价值。
王永波
关键词:元稹白居易
李白诗在明代的编刻与流传
李白诗在北宋经过宋敏求编集、曾巩考次,在苏州刊刻成为定本后,一直影响到明清两代李白集的编刻。期间虽演化出宋蜀刻本《李太白文集》三十卷、宋咸淳本《李翰林集》三十卷两个李集系统,两者编排内容虽间有变化,但所收录李白诗文的总量...
王永波
《安阳集》版本源流考被引量:1
2015年
《安阳集》又名《韩魏公集》,是北宋名相韩琦的诗文集,它在宋代曾多次刊行,但今皆不存。目前能见到最早的本子为明正德九年张士隆刻本《安阳集》五十卷,后附《家传》十卷、《别录》三卷、《遗事》一卷。张刻本影响很大,万历张应登书锦堂刻本、康熙徐树敏晚香书屋刻本、乾隆黄邦宁刻本、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均属于张刻本系列。明代安氏校正本是与张刻本同时代的刻本,在时间上可能要早于张刻本,后来为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作为底本收入。在《安阳集》的版刻流传史上,曾先后出现过《安阳集》五十卷附《家传》十卷《别录》三卷《遗事》一卷本、《安阳集》五十卷本、《韩魏公集》三十八卷本、《韩魏公集》二十卷本四个系统刻本,其中以安氏校正本《安阳集》五十卷本质量为最善。
王永波
关键词:源流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