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12JD710012)

作品数:6 被引量:104H指数:4
相关作者:张德高薛健飞邹海燕浦玉忠席海涛更多>>
相关机构:常州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学

主题

  • 2篇教育
  • 2篇高校
  • 1篇大学生
  • 1篇大学生实践
  • 1篇地方本科
  • 1篇新人
  • 1篇叙事
  • 1篇叙事性
  • 1篇应用型人才
  • 1篇育发
  • 1篇院校
  • 1篇院校学生
  • 1篇社会
  • 1篇社会化
  • 1篇社会化改革
  • 1篇视域
  • 1篇双向互动
  • 1篇宋词
  • 1篇培养创新人才
  • 1篇配置市场化

机构

  • 6篇常州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作者

  • 4篇张德高
  • 2篇薛健飞
  • 1篇席海涛
  • 1篇浦玉忠
  • 1篇邹海燕

传媒

  • 2篇中国高等教育
  • 2篇实验技术与管...
  • 1篇教育发展研究
  • 1篇求索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基于CDIO-CMM的大学生实践能力成熟度评估及其在工程素质培养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2年
将CDIO理念与CMM模型进行有益结合,建构基于CDIO-CMM的大学生实践能力成熟度评估体系,阐述评估的内容,并且通过案例分析来说明这一评估体系在大学生工程素质培养中的实际应用。
薛健飞邹海燕席海涛
科研教学结合 为人才培养提供强力支撑被引量:54
2013年
高等教育的落脚点和出发点是人才培养,而培养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均离不开科研的支撑。洪堡提出了“由科学而达至修养”的教育原则,认为科学研究是培养人的手段,不通过科学研究,大学就培养不出“完人”。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以提高实践能力为重点,推动科技与教育的结合,充分发挥科研与教学协同育人的作用,构建寓教于研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教学与科研互动的稳定机制,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参与科研,在科研中深化学习,实现高水平科学研究与高质量人才培养相互促进、同步提升,是高等教育发展所需要的理想状态和价值追求。
张德高
关键词:教学结合高等教育发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应用型人才
建立公益性与市场化相结合的高校后勤运行机制被引量:5
2012年
自1999年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以来,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后勤运行效率和保障质量显著提高,有力地支撑了高校规模扩张的刚性需求。资金筹措社会化,后勤基础设施建设进程加快;职能分离规范化,后勤体制机制转变初步实现;成本核算精细化,后勤成本分担机制较为合理;资源配置市场化,后勤服务质量水平显著提高。当然,尽管高校后勤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这项改革还有很多深层次问题亟需处理,尤其是在兼顾公益性和市场化价值取向上,必须厘清内涵,寻找科学的运行机制与实施路径。
张德高
关键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资源配置市场化公益性成本分担机制高校后勤改革
宋词叙事性与教育神经科学的互动关系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将宋词叙事性研究与教育神经科学进行融合创新,对两者都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一方面,宋词叙事性研究拓宽了教育神经科学的研究领域,更为科学地把握宋人日常生活,将神经科学研究引向更高的哲学层面。另一方面,将脑成像技术、磁共振成像等技术引入宋词叙事性研究,分析其语义结构、语音表征、语法特点等内容,全面把握宋词叙事特点与大脑神经的联系,这些必将对宋词叙事性研究、宋词教学改革和教育政策的制定产生深远意义。
薛健飞浦玉忠
关键词:宋词叙事性教育神经科学双向互动
分层分类视域下的高校人才培养策略被引量:35
2013年
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切实遵循人才培养规律,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主动跟进学生的主体需求,综合考虑学生的能力水平、兴趣爱好、自主学习等方面因素,实施因材施教。应通过大工程观教育、特色教育、精英教育等分层分类教学,充分拓展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努力提高高校的"教育性因素",从而适应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提升人才的国际竞争力。
张德高
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科技与艺术创新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被引量:6
2014年
优质的实践教育平台和优良的实践育人环境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以创建校级学生科技与艺术创新中心为龙头,整合和优化校、院、系实践教育资源,实现文、理、工等不同学科交叉融合、科技与艺术兼容并包,使培养的学生集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与艺术素养于一身,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
张德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