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2005A30402001)
- 作品数:6 被引量:3H指数:1
- 相关作者:江帆陈维平张弢李元元吴纯德更多>>
- 相关机构: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环境保护局广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悬浮生物载体空间结构的数值评价被引量:2
- 2008年
- 为了评价及优化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的重要材料——悬浮生物载体的空间结构,采用动网格模型与两相流模型耦合的动态数值模拟方法对装有悬浮生物载体的移动床反应器的内部流体力学特性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动网格技术与两相流技术耦合的数值方法能够很详细地模拟悬浮生物载体在移动床生物反应器中的运动,以及其中每个瞬时的计算域内压力、速度、气含率等流体参数的定量分布.文中还讨论了采用气含率和载体表面剪切力两个流体力学参数来评价生物载体空间结构的可行性.
- 江帆陈维平李元元
- 关键词:悬浮生物载体空间结构动网格两相流
- 折流生物膜反应器的研制及优化
- 2009年
- 根据河流污水处理的特点,在较短的反应流程中,增加污水和生物载体的接触时间,设计了折流生物膜反应器,进行污水处理实验,并采用多相流和多孔介质模型耦合进行反应器的结构优化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折流板生物载体折叠角度以140°为佳,反应器器壁为外加的直壁型。
- 江帆陈维平王春王一军
- 关键词:多孔介质模型结构优化
- 叶轮生物膜反应器的研制与应用被引量:1
- 2007年
- 针对河流水污染治理的特殊性,研制出叶轮生物膜反应器,其工作原理是:河流污水流入叶轮生物膜反应器,在驱动叶轮转动的同时,和叶片上的生物膜接触,通过有机营养物的吸附,氧向生物膜内部的扩散以及在膜中所发生的生物氧化等作用,降解水中的污染物,辅以中心轴曝气,强化了污水处理效果。启动流速计算结果表明,反应器启动流速较小。河流污水模拟试验显示出其有较好的污水处理效果。
- 江帆陈维平李元元张弢
- 关键词:生物膜反应器河流污染
- 基于表面预处理的生物陶粒污水处理性能的试验研究(英文)
- 2006年
- 生物陶粒是生物接触氧化污水处理技术的重要材料,为了进一步提高生物陶粒的挂膜效果,对直径15mm左右的生物陶粒进行两种表面预处理,即表面全磨光和表面磨环。电镜扫描显示,表面预处理后,全磨光的生物陶粒将原来隐藏的微孔显露出来,平均孔径增大5倍左右。进行浸润试验和生活污水处理试验结果显示,全磨光的生物陶粒由于表面更粗糙,表面积增大,其含水率增加16%;磨环的生物陶粒由于存在有磨光与未磨的交界部分,便于水储存,其含水率增加25%。与此同时,粗糙的表面也增加了对微生物的吸附,其污水处理的CODCr和NH3-N的去除率增加2%~3%,而磨环的生物陶粒具有一些抵抗水力剪切、避免表面摩擦的区域,使得处理效果更好,污水处理的CODCr和NH3-N的去除率增加7%~9%。
- 江帆陈维平吴纯德陈敏张弢
- 关键词:生物陶粒生物挂膜污水处理
- 转笼生物反应器运行影响参数分析与优化实验
- 2008年
- 根据前期的实验结果对转笼生物反应器运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其污水处理率主要与转笼转速、曝气量、污水流速、浸没量等因素有关。为了得到较优的运行参数,采用混合正交实验方案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转笼转速为1.5 r/min、曝气量为2 m3/h、污水流速1 m3/h、转笼完全浸没、平均水力停留时间为80.5min条件下,COD和NH3-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2.18%和81.62%,为转笼生物反应器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 陈维平江帆张弢麦明仁
- 关键词:生物治理正交实验参数优化
- 转笼式悬浮填料生物反应器启动性能试验被引量:1
- 2006年
- 为了研究转笼式悬浮填料生物反应器的启动性能,简化其启动工艺,进行了常温和变温时的反应器的自然挂膜启动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转笼式悬浮填料生物反应器构造的特定微环境有利于自然挂膜,启动比传统生物转盘快10d以上;经过启动参数优化,在水流量为2m3/h,曝气量为3.6m3/h、转笼转速为1.5r/min时,启动效果较好。
- 江帆陈维平吴纯德
- 关键词:污水处理启动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