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2128)

作品数:32 被引量:397H指数:10
相关作者:任战利祁凯陈占军田涛崔军平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大学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部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天文地球
  • 13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2篇盆地
  • 14篇鄂尔多斯盆地
  • 10篇热演化
  • 9篇成藏
  • 8篇裂变径迹
  • 7篇演化史
  • 7篇气田
  • 7篇热演化史
  • 6篇延长组
  • 6篇油气
  • 5篇源岩
  • 5篇致密
  • 5篇上古生界
  • 5篇热事件
  • 5篇古生界
  • 5篇凹陷
  • 5篇成藏期
  • 4篇地温梯度
  • 4篇延长气田
  • 4篇油气成藏

机构

  • 34篇西北大学
  • 5篇中国石油天然...
  • 5篇陕西延长石油...
  • 4篇中国石油
  • 4篇陕西延长石油...
  • 3篇陇东学院
  • 3篇教育部
  • 3篇中山大学
  • 3篇延长油田股份...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太原理工大学
  • 2篇玉门油田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长安大学
  • 1篇中国石化
  • 1篇青海省地质调...

作者

  • 31篇任战利
  • 10篇祁凯
  • 9篇陈占军
  • 9篇田涛
  • 8篇崔军平
  • 7篇杨鹏
  • 5篇李浩
  • 5篇郭科
  • 4篇王维
  • 3篇吴晓青
  • 3篇任文波
  • 3篇于强
  • 2篇马国福
  • 2篇李云
  • 2篇王锦
  • 2篇杨智明
  • 2篇黄志刚
  • 2篇陈刚
  • 1篇李成福
  • 1篇薛雯

传媒

  • 5篇地质学报
  • 2篇天然气工业
  • 2篇石油实验地质
  • 2篇石油化工高等...
  • 2篇地球科学与环...
  • 2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现代地质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沉积学报
  • 1篇当代化工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地质通报
  • 1篇Acta G...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西安科技大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7篇2017
  • 13篇2016
  • 7篇2015
  • 5篇2014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雅布赖盆地萨尔台凹陷古地温场与油气成藏期次被引量:5
2015年
为了探明雅布赖盆地萨尔台凹陷中侏罗统烃源岩经历的古地温环境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利用镜质体反射率(Ro)、磷灰石裂变径迹(AFT)、流体包裹体等古温标揭示古地温大小,并建立烃源岩热演化史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进行油气成藏期次判定。研究区现今为低温传导型地温场,地温梯度为2.76℃/100m。不同次级构造单元古地温场特征不同:盐场次凹、小湖子次凹为传导型古地温场,古地温梯度为2.8-3.4℃/100m,古地温约81.2℃-128.1℃;黑沙低凸起带受凸起聚热或热异常作用的影响,古地温梯度明显高于沉积凹陷区域,达到4.0-4.8℃/100m,古地温约103.2℃~140.2℃。中侏罗统古地温高于现今地层温度,有机质成熟演化主要受古地温场的控制。热史模拟和油气成藏期次分析表明,萨尔台凹陷不同次级构造单元油气充注过程稍有差异,但对整个萨尔台凹陷中侏罗统储层来讲主要存在两期油气充注过程,分别发生在晚侏罗世早期(145.0~152.0Ma)和早白垩世(100.0~134.0Ma),与达到古地温峰值的时间大致相当,体现出古地温场演化在油气成藏过程中的重要性。
田涛任战利吴晓青马国福张睿胜杨智明郭科
关键词:中侏罗统古地温油气成藏期次
渭北隆起构造-热演化史及其对油气地质条件的控制
<正>渭北隆起位于华北板块西南部,北部为稳定地块(鄂尔多斯地块),南部隔渭河地堑与活动带(秦岭造山带)相望。该带与华北板块具有统一的结晶基底,发育有中上远古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侏罗系及下白垩统等地层系统,...
杨鹏任战利夏斌刘维亮黄强太
关键词:油气地质构造演化史热演化史
文献传递
吴起-志丹地区致密油成藏主控因素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吴起-志丹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西部,近年来的研究勘探结果表明,三叠纪延长组长7段主要发育湖泊-三角洲前缘环境下的低渗透致密砂岩储集层,致密油资源丰富。利用干酪根镜检、镜质体反射率测定、热解等方法研究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丰度和成熟度。与此同时,根据储层物性分析结果、薄片资料、场发射扫描电镜结果等分析致密油储层微观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泥岩干酪跟以Ⅱ1和Ⅱ2型为主,镜质体反射率普遍大于0.8%,热解生烃潜量显示主要为好烃源岩。研究区致密砂岩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和黏土矿物为主。孔隙度平均为7.6%,渗透率平均为0.27×10-3μm2,孔隙类型主要是粒间孔、溶蚀孔和微裂缝。综合分析,吴起-志丹地区优质的烃源岩是致密油形成的物质基础,储集层的物性和孔隙特征决定了致密油的广泛分布和可开发性。
马文强邓亚仁任战利
关键词:烃源岩孔隙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上古生界气藏充注动力计算方法被引量:6
2016年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上古生界气藏含气特征复杂,开发难度大。为此,从充注动力的角度分析了不同区带、不同层位成藏充注动力的差异性及其对该区气藏含气性的控制作用。首先根据该区上古生界气藏的地质特征,建立了气田的充注成藏模式,认为充注动力的主要类型为源储流体势差,其成因为烃源岩生烃增压产生的流体过剩压力;在此基础上采用泥岩压实的方法计算了成藏期烃源岩与储层的流体过剩压力和压差。计算结果表明:烃源岩的流体过剩压力介于13.0~22.0 MPa,源储之间的流体过剩压差介于3.5~9.5 MPa,流体过剩压力从烃源岩向储层或更外围地层整体呈逐渐减小的趋势。进一步将典型井烃源岩产生的流体过剩压力、源储压差与区域的生烃强度相比较,发现区域生烃强度越高,则流体过剩压力与压差就越大,表明成藏期的充注动力越强劲。结论认为:充注动力对该区气藏的含气性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在储层物性、烃源岩与储层配置条件基本相当的条件下,充注动力越大,则储层含气饱和度越高。
陈占军任战利万单夫路中奇薛雯曹峰周华龙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晚古生代流体势
鄂尔多斯盆地渭北隆起岐山-麟游地区中新生代构造热演化及地质响应——来自裂变径迹分析的证据被引量:17
2017年
本文通过对渭北隆起西南缘岐山-麟游地区构造变形特征进行研究,结合磷灰石、锆石裂变径迹测试分析及热史模拟,探讨了研究区中新生代构造热演化过程及地质响应。结果表明,燕山运动对研究区影响最大,使得研究区发生大规模构造变形及抬升,研究区中生代以来至少包括三次构造抬升:晚侏罗-早白垩世早期(138~128Ma)、早白垩世末以来,主要是晚白垩世(86~69Ma)和始新世(50~40Ma)。AFT年龄的空间分布暗示了研究区抬升冷却具有南早北晚、后期整体抬升的特点。热史模拟结果表明研究区南部在158Ma达到最大古地温,158~130Ma,样品快速抬升至部分退火带,130~40Ma为缓慢抬升,40Ma以来抬升速率明显加快。研究区中新生代构造热演化过程与相邻构造单元的相互作用具有密切的联系,晚侏罗世构造抬升与秦-祁造山带此时进入强烈多旋回陆内造山过程相对应,早白垩世稳定沉降期是鄂尔多斯盆地油气成熟的关键时期,晚白垩世以来的构造抬升与秦岭造山带抬升具有一致性,始新世以来的快速隆升,与渭河盆地北缘翘倾作用有关。
祁凯任战利崔军平于强曹展鹏杨鹏邓亚仁张梦婷
关键词:裂变径迹分析热史模拟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气田上古生界气藏储层特征综合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通过对延长气田上古生界本溪组、山西组山2段与山1段、石盒子组盒8段储层的砂岩类型、岩屑组分、粒度分布、孔隙类型、孔喉结构、物性分布等进行综合分析,探讨延长气田上古生界气藏储层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目的储集层段主要为石英砂岩、石英岩屑砂岩与岩屑石英砂岩;2碎屑组分以石英为主,其次为岩屑,仅有少量长石;3储层碎屑骨架颗粒主要为中砂,其次为粗砂,粉砂与砾石颗粒较少;4储层孔隙度普遍小于10%,渗透率主要介于(0.005~0.23)×10-3μm2,为致密型储层;5储层层内与层间的非均质强。将该区储层按物性特征划分为4类:优质储层,良好储层,差储层及非有效储层。
李浩陈占军任战利王力林进李云何剑
关键词:储层特征延长气田鄂尔多斯盆地
渭河盆地地温场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被引量:18
2020年
本文以渭河盆地地温场为研究对象,在收集补充新地热井资料及分析测试样品的基础上,通过盆地深部结构、构造特征、地温场特征、热储层特征、地热资源量等分析,建立了盆地不同岩性岩石热导率与深度关系图版,确定了盆地地温场变化规律及地热田控制因素,提出了渭河盆地地热田形成模式。评价了盆地地热资源有利区,为盆地后续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支持。研究认为渭河盆地热地温梯度分布在2.34~5.85℃/100m之间,平均地温梯度为3.50℃/100m,代表性大地热流68.33mw/m^2,地温梯度及不同深度地层温度具有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特点。热导率总体上具有随深度的增加,逐渐增大的规律,热导率随深度增加主要受压实程度增强控制。相同深度条件下泥岩热导率最低,砂岩热导率居中、白云岩热导率最高。渭河盆地主要为层状地热田,盆地内地热通过热传导及热对流两种方式进行传递,以热传导为主。渭河盆地地热资源丰富,热储层可分为三种类型:①新生界砂岩孔隙型;②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岩溶型;③断裂型。渭河盆地地热资源有利区主要分布于西安凹陷、固市凹陷。盆地地温场及地热田分布与莫霍面、软流圈上隆、岩石圈厚度减薄的深部背景密切相关,主要受地热传导和深大断裂热对流控制,是岩石圈深部结构、盆地构造、基底岩性、储盖组合等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最后结合当前渭河盆地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地热开发利用建议。
任战利刘润川任文波祁凯杨桂林崔军平杨鹏张园园
关键词:地温梯度大地热流地温场岩石圈厚度地热资源渭河盆地
海拉尔盆地莫达木吉凹陷南屯组油气充注期次研究
2017年
利用岩石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常规物性、流体包裹体测试等分析方法,结合热史恢复结果,开展海拉尔盆地莫达木吉凹陷下白垩统南屯组成岩作用及油气充注期次研究。结果表明,南屯组砂岩主要岩石类型为长石岩屑砂岩、凝灰质岩屑砂岩;填隙物主要以泥质、硅质、火山灰和少量碳酸盐为主;孔隙类型主要为原生孔隙、晶间孔和溶蚀粒内孔。砂岩储层经历的成岩作用类型有压实作用、破裂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溶蚀作用,综合多种成岩作用阶段判断指标,认为南屯组砂岩目前处于早成岩阶段B期晚期-中成岩阶段A期。此外,结合流体包裹体分析、均一温度测定及南屯组热演化史,确定南屯组油气充注时代约为90~70 Ma,大致对应晚白垩世。
祁凯任战利曹展鹏杨鹏任文波
关键词:海拉尔盆地南屯组成岩作用
雅布赖盆地萨尔台凹陷中—新生代构造热事件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运用磷灰石裂变径迹(AFT)分析方法,探讨分析雅布赖盆地萨尔台凹陷中—新生代构造热事件发生的径迹年龄(AFTA)和长度(AFTL)分布特征,并通过反演法建立热史模型,恢复构造热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可能至少经历了3期隆升过程,分别发生在晚侏罗世末期((138.0±10)-135.8 Ma)、早白垩世晚期((116.0±8)-109.3Ma)和古近纪中晚期(52.0-29.4 Ma)。在时间演化上,新河组下段(J2x1)地层在盐场次凹和小湖子次凹具有相似性,但后者地层温度普遍高于前者,尤其在早白垩世,拥有更利于油气生成的地温环境。发生在180.0-146.7 Ma和130.5-100.0 Ma期间的2次增温过程与烃源岩热演化关系密切,地层温度可加热至72.0-135.0℃,是影响油气生成的关键阶段。构造热演化过程的研究为雅布赖盆地萨尔台凹陷的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的勘探提供了新的约束条件。
田涛任战利吴晓青马国福张睿胜杨智明王维王锦
关键词:磷灰石裂变径迹构造热事件
鄂尔多斯盆地渭北隆起奥陶系构造-热演化史恢复被引量:40
2014年
鄂尔多斯盆地渭北隆起区构造位置独特,演化历史复杂.该区下古生界奥陶系碳酸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是寻找天然气的有利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由于缺乏有效的古温标,热演化程度的确定及热演化历史的恢复一直是研究的难题.本文利用渭北隆起奥陶系碳酸盐岩大量的沥青反射率测试资料,结合上覆晚古生代、中生代地层的镜质组反射率资料及磷灰石和锆石裂变径迹等古温标,恢复了渭北隆起的构造热-演化史.研究结果表明古生界奥陶系热演化程度具有北高南低的特点.奥陶系等效镜质组反射率普遍大于2.00%,处于过成熟干气阶段.磷灰石裂变径迹资料表明渭北隆起抬升冷却具有南早北晚的特点.南部奥陶系-下二叠统抬升早,约为102~107 Ma,北部自65 Ma以来抬升,主要抬升时期为40 Ma以来.渭北隆起自早白垩世晚期(102~107 Ma)以来开始隆升,40 Ma以来具有整体快速隆升的特点.热演化史研究表明奥陶系经历的最大古地温是在早白垩世达到的,早白垩世发生过一期构造热事件,古地温梯度可达4.60℃/100 m,早白垩世是奥陶系烃源岩的主要生气期,生气期主要受构造热事件控制.奥陶系热演化程度及热演化史的研究对渭北隆起奥陶系天然气成藏条件研究及天然气勘探有重要意义.
任战利崔军平李进步王继平郭科王维田涛李浩曹展鹏杨鹏
关键词:古地温地温梯度镜质组反射率构造热事件鄂尔多斯盆地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