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AZH170)

作品数:9 被引量:6H指数:2
相关作者:徐永安杜高琴黄永昌更多>>
相关机构: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文化科学
  • 2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学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巫术
  • 5篇巫术思维
  • 4篇老人
  • 3篇神灵
  • 2篇易经
  • 2篇真相
  • 2篇神话
  • 2篇俗信
  • 2篇民俗
  • 2篇民俗信仰
  • 2篇《易经》
  • 1篇道德
  • 1篇道德化
  • 1篇叙事
  • 1篇尧舜
  • 1篇野蛮
  • 1篇遗产
  • 1篇遗存
  • 1篇人类文化
  • 1篇人类文化遗产

机构

  • 9篇湖北汽车工业...

作者

  • 9篇徐永安
  • 1篇杜高琴
  • 1篇黄永昌

传媒

  • 4篇长江大学学报...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中南民族大学...
  • 1篇江汉学术
  • 1篇汉江师范学院...
  • 1篇华中学术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论蛊卦、同人卦之变:《易经》中的鲧复生禹神话被引量:1
2018年
蛊卦、同人卦的同步变化包含鲧、禹之间的'神灵'转移仪式,即老人自死习俗。虞翻对蛊卦《彖》辞的解释是两卦变化的依据,按照'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的时间顺序产生的变卦,与先天方位、后天方位等构成一定的空间关系卦象,运用《易经》原理,与相关卦互为参照进行分析,显示以两卦为核心的卦象、爻象、卦辞、爻辞等结构中,存在着鲧复生禹神话中神灵转移仪式的记录体系。鲧、禹的名字在卦辞、爻辞中消失,使后人对相关文字的理解、解释出现了混乱与讹误。
徐永安
关键词:易经
“老爷坐床”与“坐活夜”:老人自死习俗遗存形式解读
2022年
甘肃省岷县锁龙乡月露滩青苗会以婚礼仪式为神庙的两位女神选取配偶,并举行两个阶段的“老爷坐床”仪式,仪式空间性质经历了从世俗空间到神性空间的变换,其本质是老人自死习俗背后的神灵转移观;湖北省恩施利川市土家族模拟丧礼的“坐活夜”习俗,则通过象征性仪式巧妙化解了老人自死(真死)与孝道观念的对立与冲突,从而传承、保留了对老人自死习俗的记忆。二者都是老人自死习俗的不同遗存形式。此外,月露滩神庙的女神传说移植改造了观音故事的情节,并可能存在更原始的神话与“两主神(女)+两次神(男)”的神灵结构。
徐永安
人类学视域下“老人自死习俗”的民俗信仰本质与文化价值——与基于“食物匮乏”基础上的“野蛮、不孝”说商榷被引量:2
2015年
基于对自死窑的田野调查和传承人的采访,结合历史文献和人类学理论的研究,可以发现中国的"老人自死习俗"是基于原始巫术思维而形成的民俗信仰的价值体系与行为规范;其历史起因上的食物匮乏说,由这一认识引起的价值判断上的野蛮、不孝之道德说,是对该习俗的误读。解释"老人自死习俗"本质的理论应该是人类学,而不是伦理学;依从于民俗信仰的老人自死习俗没有因社会的主流文化进入文明时代而完全消失,而是在一些地区、某些民族中以不同的方式延续至今。自死窑及其传说是具有世界普遍价值的人类文化遗产。
徐永安
关键词:巫术思维民俗信仰人类文化遗产
老人自死习俗:“鲧复生禹”神话与历史背后的真相被引量:3
2016年
依据爱德华·泰勒的"万物有灵观"、弗雷泽的原始巫术思维原理、范热内普的"过渡礼仪"等人类学经典理论,剖析"鲧复生禹"神话,鲧-禹部落(家族)具有雨师职能。去掉神话历史化、历史道德化的迷雾,鲧的被杀背后真相是自死。"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是老人自死之后的"三年之丧"的仪式。仪式中鲧向禹转移的"神灵"形象、仪式的空间特性都体现了源自祖先颛顼的部落传统。"鲧复生禹"神话具有老人自死习俗与成人礼仪双重意象。以禹为核心,颛顼-鲧-禹部落在三代史的开端具有特殊地位与重要性,老人自死是那个时代的敬老、孝道的重大仪式。
徐永安杜高琴
关键词:巫术思维
“活人坟+竹王崇拜”:口头传说与仪式叙事的关联
2022年
贵州镇宁蒙正苗族的“活人坟”与汉水流域的“自死窑”,同属于老人自死习俗,本质都是原始灵魂信仰及“神灵转移”观念;活人坟传说是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老人自死习俗传说”的异文类型。活人坟遗迹与有关文献、口述实例,说明这一习俗在蒙正苗族存在并延续到上世纪,并对汉水流域老人自死习俗下限年代有启示;竹(王)崇拜体现于生活中的“供竹祖”、丧礼用竹等仪式,保留了“神灵转移”等原始观念,与活人坟内涵相统一,并存在于活态民俗生活中;将二者作为一个整体构成来看,具有超出对其各自现有认识的新的历史文化价值。
徐永安杜高琴
“老人自死习俗”口传文本的历史嬗变被引量:1
2014年
基于对自死窑的田野调查和传承人的采访,结合历史文献和经典民俗学理论的研究表明,老人脱皮神话、食老传说、老人自死传说三种文本具有本土文化的根源性,其内涵具有时间上的先后承继性。老人自死传说中,猫鼠相斗的核心情节及其反映的民族冲突具有历史线索和民族情感的依据,是在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本土民间文学创造的产物。来自印度佛经的"弃老"故事与受其影响形成的文本,与本土产生的口传文本处于共存状态,但成型较晚的老人自死传说逐渐成为流传最为广泛的版本。
徐永安
关键词:巫术思维本土性
中国“老人自死习俗”相关历史记忆重释被引量:4
2014年
中国早期文献记载了在历史上存在过的"老人自死习俗"的各种形式,但已失去了解释性。一些老人自死习俗在汉代之后的文献中始终被置于道德批判的视角下,另一些经过象征性仪式与文化解释的改变而得以在官方与民间同时延续下来;在民间历史中则不同程度保留着有关习俗与解释性传说;无论在古代文献还是民间叙事中,这些事项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统一性早已被割裂、打碎,甚至遗忘;借助经典人类学理论,针对文献记载和现实遗存,理清其演变的规律,还原其共同的文化本质,建立起内在的统一的解释,可导致对历史文献和现实认知两个层面的民族记忆的重新认识和改写。
徐永安
关键词:巫术思维民俗信仰民间叙事
论《易经》中的蛊卦与禹的成人礼被引量:1
2017年
运用易经基本原理,分析有关卦像、卦辞、爻辞和古人解说隐藏的依据,《春秋传》的注释把禹—虫—蛊卦联系了起来,《易纬》中蛊卦、同人卦解说出现了禹的名字、老人自死传说的某些类似情节;蛊卦是禹的成人礼仪式,同人卦包含鲧禹之间的精灵转移—老人自死仪式;虞翻对蛊卦《彖》辞的解释是蛊卦向同人卦变化的轨迹;蛊卦(禹)所存在的问题与随卦、巽卦、爻辞有内在联系,随卦包含禹人生过程的某些重要信息,巽卦、爻辞包含蛊卦(成人礼)的某些具体信息。
徐永安黄永昌
关键词:易经
老人自死习俗:尧舜禹禅让的真相被引量:1
2015年
依据爱德华·泰勒的万物有灵观、弗雷泽的原始巫术思维原理、范热内普的过渡礼仪等人类学经典理论,从尧舜禅让中的舜囚尧,以及典籍中的类比性描述,对《尚书》中年龄数字的剖析,去掉神话历史化、历史道德化的迷雾,尧舜禹禅让的真相是老人自死习俗,周期三年。商末周初,随着观念和习俗的演变,老人生命的终结,逐渐由自死的形式过渡到自然死亡的形式,该习俗已经在国家层面不复存在,并分别演化成"大夫七十而致事"的官礼、"三年之丧"的丧礼。老人自死是那个时代敬老、孝道的重大仪式。
徐永安
关键词:巫术思维道德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