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2130)

作品数:13 被引量:60H指数:4
相关作者:蔡进功赵悦雷天柱杨燕卢龙飞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四川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农业科学天文地球冶金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 6篇石油与天然气...
  • 5篇农业科学
  • 1篇冶金工程

主题

  • 5篇有机质
  • 4篇凹陷
  • 3篇页岩
  • 3篇泥页岩
  • 3篇热模拟
  • 3篇赋存
  • 2篇低分子量有机...
  • 2篇东营凹陷
  • 2篇多酚
  • 2篇有机黏土
  • 2篇沾化凹陷
  • 2篇生油
  • 2篇生源
  • 2篇泥岩
  • 2篇泥质
  • 2篇泥质沉积
  • 2篇泥质沉积物
  • 2篇无机
  • 2篇孔隙
  • 2篇矿物

机构

  • 14篇同济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5篇四川农业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天然...
  • 3篇中国石化石油...
  • 3篇中国石化胜利...
  • 2篇中国石油冀东...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化
  • 1篇宜宾市农业局

作者

  • 12篇蔡进功
  • 4篇杨燕
  • 4篇李颖莉
  • 3篇杨燕
  • 3篇雷天柱
  • 3篇赵悦
  • 2篇邢蓝田
  • 2篇何刚
  • 2篇李政
  • 2篇刘伟新
  • 2篇袁大刚
  • 2篇卢龙飞
  • 2篇刘惠民
  • 2篇王昌全
  • 2篇张俊思
  • 2篇翁倩
  • 2篇曾翔
  • 2篇朱晓军
  • 1篇蒋启贵
  • 1篇俞凌杰

传媒

  • 3篇石油实验地质
  • 3篇土壤
  • 2篇中国矿物岩石...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地...
  • 1篇2015年全...
  • 1篇2016中国...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6篇2016
  • 5篇201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淡水和咸水湖相泥质烃源岩不同赋存态有机质的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9
2018年
泥质烃源岩中的有机质存在多种赋存形式,其中与无机矿物结合形成有机—无机复合体是有机质保存的重要方式之一。为了对比研究泥质烃源岩中不同赋存态有机质的地球化学特征,选取东营凹陷沙三下亚段(淡水湖相)和沙四上亚段(咸水湖相)优质烃源岩为研究对象,采用"溶剂抽提—皂化—HCl酸解—HF/HCl酸解"的连续处理实验方法,依次得到烃源岩中的游离态有机质、黏土矿物层间吸附有机质、碳酸盐矿物结合有机质和黏土矿物表面化学吸附有机质。结果表明,烃源岩中的矿物结合态有机质约占可溶有机质总量的10%,矿物结合态有机质与游离态有机质表现出显著的地化特征差异:矿物结合态有机质以非烃、沥青质等极性组分为主要组成,饱和烃中轻烃比例较高;矿物结合态有机质可以补充保存具有生源指示意义的分子标志物,如指示Botryococcus braunii生源的两环倍半萜类分子标志物仅在碳酸盐矿物结合有机质中检出,指示古菌生源的角鲨烷仅在HF/HCl酸解有机质中检出;此外,矿物结合态有机质亦可对沉积环境的差异做出分子响应。因此,在对游离态有机质地化特征分析基础上,如能综合分析不同矿物结合态有机质的地化特征,可以获得更为全面的地质分析结果。
赵悦赵悦蔡进功董哲董哲雷天柱雷天柱
关键词:生物标志化合物地球化学特征东营凹陷
稻田改为茶园后土壤铁形态与磁学性质演变特征
2020年
以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稻田及由稻田改造的茶园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铁形态连续分级提取与环境磁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铁氧化物与磁学特征随土壤利用方式及植茶时间变化而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稻田及不同植茶年限(3、6、10 a)茶园土壤110 cm土体各形态铁含量均表现为可还原铁(Red-Fe)>可氧化态铁(Oxi-Fe)>酸溶态铁(Acid-Fe);稻田改为茶园以及随着植茶年限延长,表层(0~10 cm)及亚表层(10~20 cm)土壤Acid-Fe、Oxi-Fe含量明显增加,而整个土体Red-Fe含量降低。稻田改为茶园3 a后,0~30 cm土壤表现出质量磁化率(MS)、饱和等温剩磁(SIRM)、软剩磁(IRMs)升高,而硬剩磁(IRMh)降低;随着植茶年限的延长,土体总体表现出各磁性参数均降低的趋势,亚铁磁性矿物主导土壤磁性特征变化。稻田改为茶园后土壤逐渐酸化且有机质积累,使亚铁磁性矿物不稳定,进一步导致Red-Fe溶解并向Acid-Fe、Oxi-Fe转化,且随植茶年限的延长,部分铁氧化物结晶度会增加。
翁倩袁大刚余星兴蒙凤丹母媛王昌全
关键词:稻田茶园磁学特征
滨南地区沙三段重力流沉积特征及含油气性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利用岩心、测井曲线及地震等资料,总结了东营凹陷滨南地区沙河街组三段重力流沉积特征,并将研究区重力流沉积类型划分为近岸水下扇及滑塌浊积岩,滑塌浊积岩又可分为远岸滑塌浊积扇及三角洲前滑塌浊积岩。在总结不同沉积相成因模式的基础上,建立了该区重力流沉积模式。结合油源、运移及圈闭条件,分析了各微相砂体的含油气性,结果表明,近岸水下扇滑塌形成的浊积扇体及近岸水下扇中扇辫状水道微相是最有利的储集相带。
徐冠华蔡进功盖蓓郑德顺闫建平
关键词:重力流含油气性
浓度与pH互作下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脂(EGCG)对黄壤Al、Fe、Mn迁移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对淋溶环境下黄壤的Al、Fe、Mn浓度进行分析,探讨浓度与pH互作下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脂(EGCG)对黄壤Al、Fe、Mn迁移的影响。采用二因素四水平完全随机试验,用48个不同浓度和pH组合的EGCG溶液对黄壤进行间歇淋溶,测定淋出液中Al、Fe、Mn浓度,分析黄壤Al、Fe、Mn迁移总量和迁移过程。结果表明,黄壤Al、Fe、Mn迁移总量在浓度与pH互作下均有显著差异;高浓度(5.00mmol/L)高pH(5.5)EGCG溶液有利于Al和Fe的迁移,迁移总量分别为180.24mg/L和41.15mg/L;而EGCG溶液在高浓度(5.00mmol/L)低pH(3.5)时有利于Mn的迁移,其迁移总量为4.50mg/L;Al、Fe、Mn迁移总量在浓度与pH互作下主要表现为Al>Fe>Mn。随着淋溶的进行,淋出液中Al和Mn浓度在中后期(大致在第8次取样后)均逐渐降低;但随着中、高浓度(1.00,5.00mmol/L)高pH(5.5)、高浓度(5.00mmol/L)中pH(4.5)的EGCG溶液淋溶的进行,淋出液Fe浓度先增加后降低;当EGCG浓度与低pH(3.5)互作时,淋出液Fe浓度随淋溶的进行整体呈现明显的升高趋势。EGCG溶液的淋溶对土壤Al/Mn毒的治理有一定效果,且淋溶前期的效果更明显,但EGCG溶液不具备同时经济高效治理土壤Al/Mn毒的优势。
张俊思袁大刚翁倩张楚王昌全涂俊誉邓勇刚何刚
关键词:EGCG迁移互作效应
不同类型有机黏土中化学结合态有机质生油能力差异性研究
通过高温高压加水热模拟,对蒙脱石型有机黏土中化学结合态有机质与伊利石型有机黏土中化学结合态有机质的生油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实验结果表明,2种类型有机黏土中化学结合态有机质向原油的极限转化能力相当,生成原油数量的多少主要取...
杨燕雷天柱邢蓝田蔡进功吴应琴斯贵才
关键词:有机黏土热模拟
植物多酚与低分子量有机酸联合作用对紫色土铁形态分布的影响
2020年
植物多酚(PP)和低分子量有机酸(LMWOA)对土壤铁形态转化有重要影响。以酸性、中性和石灰性紫色土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完全随机区组试验,用2种PP(即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和芦丁)和2种LMWOA(即柠檬酸和草酸)溶液浸提供试土壤,测定其可溶铁(Fes)、游离铁(Fed)、活性铁(Feo)、络合铁(Fep)含量,探讨了PP与LMWOA对紫色土铁形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PP与LMWOA各自单独作用均能使酸性紫色土Fes增加、中性紫色土Fes减少;对于石灰性紫色土,PP会促进其Fes增加,而LMWOA作用相反。EGCG与LMWOA联合作用,在酸性和石灰性紫色土上均表现为LMWOA通过促使本应转化为Fes的转化为Fep而掩蔽EGCG对铁的溶解作用;芦丁与LMWOA联合作用,在酸性紫色土铁的溶解上表现为协同效应,在石灰性紫色土上则表现为LMWOA会抑制芦丁对铁的溶解作用;对于中性紫色土,PP与LMWOA联合作用可促进Fed向Fes转化而削弱PP对铁溶解的抑制作用。
翁倩袁大刚余兴星蒙凤丹张俊思王昌全
关键词:植物多酚低分子量有机酸紫色土
泥页岩烃—孔隙—表面的关系及其对残留烃评价的意义被引量:3
2018年
泥页岩中残留烃具有多种赋存态,且赋存态与赋存空间紧密相关,残留烃的研究必须同时关注赋存态和赋存空间。残留烃的不同赋存态在本质上是由于残留烃组分以及孔隙和表面性质的多样性造成的,导致不同赋存态烃的剥离条件具有差异,基于这种差异,提出有机溶剂抽提—化学湿氧化的相继处理方法分离游离态烃、物理吸附烃和化学结合态烃。泥页岩中存在多种类型的孔隙和表面,气体吸附法、压汞法、化学吸附法和成像方法的配合才能够全面表征泥页岩的孔隙结构。通过分析每一步处理前后烃参数和孔隙结构表征参数的变化特征可以建立烃—孔隙表面的关系,而烃和矿物在分子层面和微观尺度相互作用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丰富烃—孔隙—表面的关系,这对于深刻理解残留烃的赋存机理和流动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李旭蔡进功宋明水刘惠民刘庆李政
川东南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微孔隙结构及连通性研究被引量:24
2016年
采用CT扫描、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技术,对川东南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进行了微孔隙结构及连通性分析,提出了4种页岩孔隙结构类型:(1)粒间微孔,存在于矿物颗粒之间,数量较少;(2)粒内微孔,分布于粒间分散有机质中及与球状黄铁矿共生的有机质中,少量见于黏土片间的微孔隙;(3)粒缘隙,存在于分散有机质颗粒及矿物颗粒周缘;(4)层(页)理缝,基本平行于页岩沉积层理较大的微裂隙。有机质纳米孔隙呈蜂窝状,呈正态分布,互相连通,孔隙直径主要在30~90 nm之间;孔隙喉道呈单曲线形,喉道宽度主要在7~20 nm之间;层(页)理缝约占页岩孔隙体积的1%~2%,是页岩的优势渗滤通道。微孔隙主要分布于有机质中,是页岩气的主要储集空间,粒缘隙形成页岩连通网络,层(页)理缝为页岩的主要渗滤通道,提出“纳米孔储集、粒缘隙连通、页理缝渗滤”的页岩气连通与流动模式。
刘伟新鲍芳俞凌杰张文涛张庆珍卢龙飞范明
关键词:储集空间龙马溪组志留系川东南
不同泥岩相有机质赋存特征及对比表面积的影响——以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古近系为例被引量:9
2016年
对沾化凹陷古近系L井沙三下亚段不同埋藏深度的泥页岩岩心和薄片进行分析,及X-射线衍射、热解、比表面积检测,结果显示,L井沙三下亚段泥页岩可分为贫有机质纹层的岩相A和富有机质纹层的岩相B,前者有机碳含量(TOC)低,比表面积较大,后者有机碳含量高,比表面积较小。从比表面积与TOC相关性来看,岩相A呈正相关收敛状,而在岩相B则呈发散状,表明岩相A中的有机质主要吸附于矿物表面,而岩相B的有机质主要呈纹层状富集。有机质赋存状态的差异对泥页岩比表面积的影响较为明显,富有机质纹层岩相B的岩石比表面积低于贫有机质纹层岩相A,而不同岩相中矿物对比表面积的贡献度相近,表明不同岩相(A和B)比表面积的差异与有机质纹层的多寡有关。
刘伟新朱晓军马安林蔡进功卢龙飞
关键词:泥页岩古近系沾化凹陷渤海湾盆地
茶多酚与低分子量有机酸联合作用对土壤铁形态的影响研究
茶树在种植过程中会产生植物多酚(PPs)与低分子量有机酸(LMWOAs)物质,并以多种途径进入土壤层影响土壤物质的化学循环,川西地区有大量土地被改作茶树种植,已有研究表明茶树种植所产生的茶多酚与低分子量有机酸会对土壤铁元...
翁倩
关键词:茶多酚低分子量有机酸环境磁学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