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2145)

作品数:22 被引量:222H指数:10
相关作者:罗群张晨姜振学袁青王鸿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石油与天然气...
  • 1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8篇页岩
  • 7篇页岩气
  • 7篇盆地
  • 7篇成藏
  • 7篇储层
  • 6篇凹陷
  • 4篇龙马溪组
  • 4篇孔隙
  • 4篇沉积环境
  • 3篇地层
  • 3篇油层
  • 3篇油气
  • 3篇致密
  • 3篇青西凹陷
  • 3篇流体
  • 3篇可动流体
  • 3篇层序
  • 2篇地质
  • 2篇志留纪
  • 2篇志留系

机构

  • 23篇中国石油大学...
  • 4篇中国石油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北京交通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中国石化

作者

  • 20篇罗群
  • 3篇张晨
  • 2篇姜振学
  • 2篇佟斯琴
  • 2篇王鸿军
  • 2篇袁青
  • 1篇宋岩
  • 1篇曲方春
  • 1篇刘云生
  • 1篇黄捍东
  • 1篇赵岩
  • 1篇李大龙
  • 1篇唐敏
  • 1篇王健

传媒

  • 4篇特种油气藏
  • 2篇石油实验地质
  • 2篇岩性油气藏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石油学报
  • 1篇地质与勘探
  • 1篇煤炭科学技术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海相油气地质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沉积与特提斯...
  • 1篇地学前缘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中国煤炭地质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6篇2018
  • 7篇2017
  • 6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古龙南凹陷葡萄花油层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与油水分布关系被引量:8
2016年
通过铸体薄片、常规压汞、相渗实验等方法进行古龙南凹陷葡萄花油层储层微观特征研究,以揭示其与油水分布关系。储层以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岩石粒度较细,以粉砂、细砂为主,其成分成熟度较低,结构成熟度中等,填隙物以黏土矿物和碳酸盐岩为主。凹陷中心主要以粉砂岩为主,岩石粒度、石英含量、长石含量均低于周边地区,黏土矿物含量高于周边地区。黏土矿物以绿泥石、伊利石为主,蒙脱石、高岭石、伊蒙混层含量较少,凹陷中心绿泥石、伊利石含量高于周边地区。孔隙度为特低孔—低孔,渗透率为超低渗—低渗,由凹陷中心向高部位区孔渗均增加。孔喉半径0.01~0.45μm,排驱压力为0.35~12.8 MPa,饱和度中值压力1~35 MPa,由凹陷中心向高部位区孔吼半径增加,排驱压力、中值压力减小。凹陷中心为滞留区,斜坡区为油水同层区,构造高部位区为重力分异区,呈环形分布。储层微观孔隙特征变化是油水空间分布的根本原因。
曲方春王鸿军佟斯琴李斌罗群李大龙
关键词:葡萄花油层致密油藏
湘西地区叠加型前陆盆地沉积环境演化模式研究被引量:12
2016年
湘西地区从南华纪以来经历了两次大规模前陆盆地的形成与演化过程,南华纪—志留纪末期海相前陆盆地形成阶段和泥盆纪—早白垩世陆相前陆盆地形成阶段。其沉积环境演化模式为:海相前陆盆地的形成与演化经历了大陆裂谷碎屑岩阶段、被动大陆边缘碎屑岩陆棚—碳酸盐岩陆棚—碳酸盐台地阶段、前陆盆地早期海相复理石阶段、前陆盆地晚期海相磨拉石阶段,缺失前陆盆地晚期陆相磨拉石阶段,且前陆盆地晚期海相磨拉石阶段短暂,前陆盆地早期海相复理石阶段长久。陆相前陆盆地的形成与演化经历了大陆裂谷拉张碎屑岩阶段、被动大陆边缘碳酸盐台地—台盆阶段、前陆盆地早期海相复理石阶段、前陆盆地晚期陆相磨拉石阶段,缺失前陆盆地晚期海相磨拉石阶段,且前陆盆地早期海相复理石阶段短暂,而前陆盆地晚期陆相磨拉石阶段长久。两次前陆盆地形成过程的差异受控于构造运动中古地理位置:第一次海相前陆盆地受控于其东南缘华南洋的形成、发展与消亡,为近被动大陆边缘海相前陆盆地;第二次陆相前陆盆地受控于北部勉略洋的形成、发展与消亡,为远被动大陆边缘陆相前陆盆地。湘西地区复合叠加型前陆盆地的形成与演化反映了整个扬子地台边缘的构造、沉积演化历史,对应于两次威尔逊旋回。
李斌罗群胡博文晋常昊
关键词:前陆盆地被动陆缘复理石磨拉石沉积环境
湖南保靖地区震旦系陡山沱组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为评价湖南保靖地区震旦系陡山沱组页岩气勘探潜力,利用野外地质调查及页岩气井勘探成果资料,结合钻井岩心样品测试结果,研究了湖南保靖地区陡山沱组页岩储层发育的特征及其分布规律。湖南保靖震旦系陡山沱组发育被动大陆边缘浅水陆棚斜坡相灰色白云质灰岩、黑色碳质泥岩、黑色硅质岩、黑色硅质岩、深灰色泥晶灰岩、深灰色含钙碳质泥岩等。该页岩层分布稳定,厚度巨大(150~200m);有机碳含量较高(4.07%~10.25%),热演化程度较高(3.78%~4.97%),达到过成熟阶段;页岩孔隙度中等(0.19%~2.355%),渗透率极低(0.0005257~0.5910081 mD);脆性矿物含量较高(55.9%~84.5%),主要以石英、方解石、黄铁矿、斜长石为主;黏土矿物含量较低(16.5%~44.1%),以伊利石和伊蒙混层为主,经历了晚成岩作用阶段;储集空间主要有矿物溶蚀孔、有机质溶蚀孔、黄铁矿晶间孔、黏土矿物晶间孔、成岩解理缝及构造微裂缝等。综合研究分析认为,湖南保靖地区陡山沱组具有较好的页岩气成藏条件,可继续加大勘探力度。
李斌崔春兰张跃恒胡博文罗群
关键词:页岩气陡山沱组成藏条件沉积环境储集空间
页岩气储层特征及含气性主控因素——以湘西北保靖地区龙马溪组为例被引量:13
2017年
湘西北保靖地区龙马溪组富有机质泥页岩是重要的页岩气勘探层位。为研究其页岩气储层特征和气体赋存规律,利用矿物组分、有机地球化学、物性、含气性、等温吸附、扫描电镜和Nano-CT扫描等测试资料,并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分析和探讨了龙马溪组岩相特征、储层特征及储层含气性主控因素。结果表明:龙马溪组发育3种岩相,分别为炭质-粉砂质泥页岩相、炭质泥页岩相、含炭泥质粉砂岩相;储层孔隙类型主要包括粒间孔、溶蚀孔、晶间孔、化石孔、有机质孔和微裂缝,其中裂缝类型主要为构造缝和成岩缝;孔隙按孔径大小可分为微孔、介孔和宏孔,介孔占总孔容的比重最大,其次是微孔,宏孔最少。综合分析认为:微孔孔容、页岩比表面积与甲烷最大吸附量呈正相关性,受控于页岩有机质含量(TOC);微裂缝与页岩含气量也呈正相关性,说明微裂缝的发育程度对页岩含气性具有影响作用。利用Nano-CT扫描结果,认为绝大部分气体流动空间位于有机质孔隙以及微裂缝中。TOC和微裂缝的发育程度是该区龙马溪组页岩气富集的主控因素。
胡博文李斌鲁东升罗群李建新王一霖
关键词:页岩气孔隙龙马溪组
源储组合特征对花海凹陷致密油成藏的影响被引量:11
2016年
为研究不同源储组合对致密油成藏富集的影响,通过分析花海凹陷内的源储组合特征,并针对下源上储型、上源下储型、三明治型3种源储组合类型设计了3组物理模型进行模拟实验,对比不同模型的充注效率与含油性差异,分析不同源储组合的充注机制及其对致密油成藏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储层含油性和充注效率与源储组合类型有较大相关性。源储配置关系、源储压差及储层非均质性共同决定了致密油运移和聚集的差异性,制约了含油饱和度的大小。从充注效率和含油性来看,三明治型好于上源下储型和下源上储型。深化源储组合特征研究对于致密油勘探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高雄雄罗群姚立邈袁青王葡萄
关键词:下白垩统成藏
泥云岩储层微观孔喉结构研究——以青西凹陷下沟组泥云岩储层为例
泥云岩储层微观孔喉结构特征是致密油储层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制约致密油开发的关键。酒泉盆地青西凹陷发育有一套巨厚的泥质白云岩和白云质泥岩,属于超深层、低孔、低渗的裂缝性致密油藏,该套泥云岩储层具有典型的研究意义。本文通过...
惠倩楠罗群黄栋张晨代全齐赵岩
关键词:青西凹陷孔喉结构可动流体
文献传递
湘西地区古生代地层特征及沉积体系研究
2018年
通过湘西地区的地层发育特点及构造演化过程的研究,揭示其沉积体系演化特征。湘西地区古生代沉积了寒武系—二叠系。其中,寒武系纽芬兰统发育浅海陆棚碎屑岩相,寒武系第二统下部发育浅海陆棚碎屑岩—碳酸盐岩混合相,寒武系第二统中部—奥陶系发育海相碳酸盐岩台地相,志留系发育前陆盆地碎屑岩—生物礁相,泥盆系发育滨岸砂岩相,二叠系发育海相碳酸盐—潮坪相。依据岩性、岩相组合将湘西地区古生界划分为:深水滞留盆地、浅海陆棚、开阔碳酸盐岩台地—斜坡、浊积扇、三角洲、生物礁、潟湖—潮坪、滨岸等多种沉积体系类型。每种沉积体系类型形成受控于盆地的构造运动。
李斌晋长昊胡博文罗群
关键词:古生代页岩气地层特征
湘西地区志留纪沉积体系及典型前陆盆地的形成模式研究被引量:14
2015年
湘西地区发育志留系中、下志留统碎屑岩地层,缺失上志留统。经沉积学综合研究,可以划分出滞留盆地、浊积扇、三角洲、潮坪-滨岸等沉积体系,从下向上海平面逐渐下降,其物源来自于东南部雪峰隆起。湘西地区志留纪沉积盆地构造演化经历了前陆盆地的形成期、发展期及萎缩期、消亡期几个阶段。其沉积-构造演化规律为:前陆盆地初始形成期发育深水滞留盆地沉积体系;前陆盆地发展期发育海相浊积扇沉积体系;前陆盆地萎缩期发育三角洲沉积体系,前陆盆地消亡期发育潮坪-沙坝-滨岸沉积体系。
李斌胡博文石小虎李进宏罗群
关键词:志留系前陆盆地
不规则地质体隐蔽圈闭识别模式与关键技术应用尝试——以扇体圈闭为例被引量:2
2013年
不规则地质体隐蔽性强、识别难度大,用常规的理论与技术难以对其进行有效预测。地震沉积学的引入和地球物理技术的应用,为有效识别不规则地质体隐蔽圈闭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指导和有力的技术支撑。建立地震属性、沉积微相和隐蔽圈闭三者之间的联系是对隐蔽圈闭进行有效识别的基础,地震相分析、小波分频特殊处理和相控随机非线性高精度储层反演等技术则是不规则地质体隐蔽圈闭识别的关键技术。对济阳坳陷车镇凹陷车15井区沙三下亚段各种扇体隐蔽圈闭的预测和勘探效果表明,"地震-地质一体化、理论-技术一体化"的不规则地质体隐蔽圈闭识别的研究思路与技术模式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罗群王崇孝唐敏黄捍东
关键词:隐蔽圈闭识别技术地震沉积学
湘西地区构造层序地层及沉积环境演化特征被引量:3
2018年
基于区域地质演化背景和实测剖面,湘西地区从南华系到白垩系可以划分出三大构造层序:(1)加里东构造层序(南华系—志留系),为近被动大陆边缘型构造层序,记录了泛大陆拉伸破裂、洋盆扩张、板块漂移、大陆碰撞拼合等全过程,反映了扬子板块东南缘的南华洋从扩张到收缩,以至最终闭合消亡的演化过程,构成一个完整的威尔逊旋回,它可细分为大陆拉张期碎屑岩阶段、被动大陆边缘扩张期碎屑岩阶段、成熟被动大陆边缘碳酸盐岩台地阶段、前陆盆地碎屑岩沉积阶段。(2)海西—印支构造层序(泥盆系—中侏罗统),为远被动大陆边缘型构造层序,记录了大洋扩张、板块碰撞拼合的过程,反映了扬子板块北缘勉略洋盆扩张、闭合及消亡的过程,构成另一个近乎完整的威尔逊旋回,它可细分为滨岸碎屑岩阶段、陆表海碳酸盐岩台地—台盆阶段、陆表海碳酸盐岩潮坪阶段和前陆盆地碎屑岩沉积阶段。(3)燕山构造层序(白垩系),为大陆内构造层序,记录了陆内断陷-坳陷盆地的形成、发展与消亡过程,反映了新特提斯洋洋壳扩张、收缩,以及古太平洋洋壳向扬子板块陆壳俯冲对接的陆内远程效应,组成一个不完整的威尔逊旋回,它可分为陆内拉张期碎屑岩沉积阶段、萎缩期碎屑岩沉积阶段。加里东构造层序中被动大陆边缘扩张期碎屑岩(上震旦统陡山沱组—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前陆盆地初始期海相碎屑岩(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具备页岩气富集的物质条件。
李斌胡博文罗群晋长昊王一霖
关键词:沉积环境页岩气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