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揭示近岸沉积物环境中的病毒-细菌关系,以及探讨病毒对污染环境的响应,本研究利用SYBR Green I染色计数法,分别对2012年5月(春季)、8月(夏季)和11月(秋季)大连湾和大窑湾表层沉积物中的病毒和细菌丰度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大连湾表层沉积物病毒丰度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最高值1.59×108VLP/g(湿重)出现在夏季;最小值1.53×106VLP/g出现在春季。平面分布春季为湾中>湾顶>湾口,夏季和秋季分布特点为湾中>湾口>湾顶。病毒和细菌有显著相关性(R2=0.80,n=20)。而大窑湾表层沉积物病毒丰度的季节变化则变现为夏季>秋季>春季,最高值7.08×107VLP/g出现在夏季,最小值1.16×106VLP/g出现在春季。大窑湾区域分为湾内和湾外,3个季节的平面分布均表现为湾外>湾内。病毒和细菌的关联性较大连湾差(R2=0.50,n=12)。大连湾及大窑湾表层沉积物病毒与细菌之比分别为4.12和4.09。两个海湾沉积物病毒分布有所差异,可能与沉积物环境有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在2006.7—2007.12期间,采用SYBR Green I染色-荧光显微直接计数法,对江苏沿海海域浮游病毒丰度进行了四个季度的调查,同时调查还包括细菌丰度、叶绿素a浓度。浮游病毒水平分布呈现中间高,两侧低。苏北浅滩海域病毒含量最高,最高值为47.90×106个/mL;吕泗海域最低,最低值为0.03×106个/mL。季节变化表现为冬季最高,夏季次之,春秋季相当。垂直分布也变现为明显的季节变化,除秋季外,表层浮游病毒丰度高于底层水体。浮游病毒与细菌丰度比(VBR)为0.30—180.08,平均为18.35。春季浮游病毒与叶绿素a、细菌之间均存在较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79和0.74(P<0.01);而在秋季,浮游病毒只与细菌有较强的相关性(r=0.79,P<0.01),这说明不同季节,浮游病毒的主要宿主会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