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070737)

作品数:13 被引量:60H指数:4
相关作者:蔡端张延龄项建斌马保金朱雷明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上海市长宁区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胆汁
  • 7篇胆固醇
  • 7篇结石
  • 7篇固醇
  • 5篇细菌
  • 4篇胆固醇结石
  • 4篇蛋白
  • 3篇胆囊
  • 3篇胆石
  • 3篇糖蛋白
  • 2篇胆石症
  • 2篇胆汁泡蛋白
  • 2篇糖链
  • 2篇球菌
  • 2篇痤疮
  • 2篇痤疮丙酸杆菌
  • 2篇产孢
  • 2篇肠球菌
  • 2篇纯化
  • 1篇胆固醇结晶

机构

  • 13篇复旦大学
  • 3篇复旦大学上海...
  • 2篇上海市长宁区...
  • 1篇北京世纪坛医...
  • 1篇煤炭科学研究...

作者

  • 13篇蔡端
  • 10篇张延龄
  • 7篇项建斌
  • 6篇马保金
  • 5篇朱雷明
  • 3篇王丽影
  • 3篇吕元
  • 3篇查锡良
  • 2篇王学志
  • 2篇陈为欢
  • 2篇王文风
  • 2篇郭跃鹏
  • 1篇张辉
  • 1篇莫汉庆
  • 1篇吴钢
  • 1篇张殿彩
  • 1篇李军
  • 1篇陈进宏
  • 1篇许志宾
  • 1篇孙劲文

传媒

  • 4篇中华肝胆外科...
  • 3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上海医学
  • 1篇复旦学报(医...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中西医结合学...

年份

  • 1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胆石症病人和正常人胆汁泡蛋白成核活性及糖链结构的比较
2008年
目的比较胆石症病人和正常人胆汁泡蛋白促成核活性,并分析其糖链结构特点。方法进行胆固醇结晶生长试验,检测胆石症病人和正常人相对分子质量为33500的泡蛋白成核时间,并计算其促成核活性。采用HRP-凝集素探针介导的Western Blot印迹法分析不同来源泡蛋白糖链的结构特点。结果胆石症病人来源的33500泡蛋白具有明显的促成核活性,其平均成核时间为(3.75±0.66)d,成核活性为0.303±0.075;而正常人来源者则仅具较弱的促成核活性,平均成核时间为(8.38±0.86)d,成核活性为0.677±0.086,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胆石症病人来源的33500泡蛋白DSA(+)、ConA(-),属于复杂型多天线聚糖;而正常人来源者为ConA(+)、DSA(-)的二天线糖链。结论胆石症病人来源的33500泡蛋白较正常人来源者具有更强的促成核活性,两者糖链结构特点亦有明显不同,提示泡蛋白促成核活性的改变可能由于其糖链结构特点的变化引起。
郭跃鹏蔡端项建斌马保金张延龄王丽影
关键词:糖链凝集素
模拟胆汁体系中胆固醇结石内细菌对胆固醇晶体形成的作用被引量:9
2004年
目的探讨胆固醇结石中的细菌与结石形成的关系。方法观察胆固醇结石中的细菌在模拟胆汁中的生长活性及其对胆固醇晶体成核时间(NT)的影响。结果(1)模拟胆汁中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产孢梭菌和艰难梭菌生长旺盛;痤疮丙酸杆菌长势偏弱;脆弱类杆菌生长受抑制。(2)仅铜绿假单胞菌和粪肠球菌能缩短胆固醇晶体成核时间。(3)加入铜绿假单胞菌或粪肠球菌的胆汁,晶体形成呈现缓慢的阶段性演变过程。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和粪肠球菌在模拟胆汁中具有促成核活性,而痤疮丙酸杆菌无促成核作用。
朱雷明蔡端吕元陈为欢王文风张延龄
关键词:胆汁胆固醇结石粪肠球菌痤疮丙酸杆菌细菌产孢
细菌促胆固醇晶体成核的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定位铜绿假单胞菌、粪肠球菌促胆固醇晶体成核活性来源,并探讨其作用途径。方法分离细菌的外分泌物、细胞破坏后的上清和沉淀裂解组分,观察其在模拟胆汁体系中对胆固醇晶体形成的时间的影响,并对活性组分进行蛋白质提纯及促成核活性观察。结果①粪肠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外分泌组分和破壁上清组分能缩短胆固醇晶体成核时间(nucleation time,NT),破壁后沉淀物的裂解成分未见此活性。②大肠杆菌的外分泌组分不能缩短胆固醇晶体成核时间,但是其破壁上清组分能缩短胆固醇晶体成核时间。③从外分泌组分和破壁上清组分中提纯的蛋白质仍具有缩短胆固醇晶体成核时间的能力。结论粪肠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外分泌组分和破壁上清组分,大肠杆菌的破壁上清组分具有促进胆固醇晶体形成的能力。蛋白质是重要的活性成分。
朱雷明张辉李军王学志蔡端张延龄
关键词:细菌胆固醇大肠杆菌
胆汁成核效应蛋白的分离纯化与成核活性比较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 纯化并比较各种成核效应蛋白的活性,筛选最具病理学意义的促成核因子。方法 通过ConA-Sepharose 4B亲和层析和Sephadex G-200、Sephadex G-100分子筛凝胶过滤以及超速离心法从胆固醇性结石病人胆汁中分离提纯70 kDa、200 kDa促成核蛋白以及33.5 kDa泡蛋白,在模拟胆汁体系中观察成核因子促进胆固醇结晶生长、析出过程,比较其成核活性。结果 四种候选的成核效应蛋白中,33.5 kDa泡蛋白是活性最强的促成核因子,成核活性强弱依次为33.5 kDa泡蛋白>200 kDa糖蛋白≈α1-酸性糖蛋白>70 kDa糖蛋白,当浓度为100/μg/ml时,33.5 kDa泡蛋白成核活性指数Ig、Ic、It分别为1.52、1.63、0.57,并随着蛋白浓度的增加,促成核活性亦随之增强(F=678.18,P<0.05),且呈剂量依赖效应。结论 胆汁中存在多种促成核作用的糖蛋白,其中33.5 kDa泡蛋白可能与胆石形成关系最为密切。
项建斌蔡端张延龄马保金
关键词:促成核因子Α1-酸性糖蛋白胆固醇结晶结石病分离纯化蛋白浓度
胆固醇结石病人与正常人胆囊胆汁的蛋白质表达谱比较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比较分析胆固醇结石病人与正常人胆囊胆汁蛋白表达谱的差异,为阐明胆石成因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提取胆固醇结石病人和正常人胆囊胆汁总蛋白,构建相应的双向电泳蛋白质表达谱.直用ImageMaster图像分析软件获得差异蛋白点信息。结果胆固醇结石病人与正常人胆囊胆汁总蛋白浓度分别为(6.4824±0.3403)mg/ml和(2.3156±0.3064)mg/ml(P〈0.01)。两组组内蛋白质平均匹配点数分别为465±71和407±85.平均匹配率为71.70%和68.38%,组间269个蛋白质点相互匹配,匹配率为61.70%。胆固醇结石组蛋白表达谱显著差异点34个,16个表达上调,18个表达下调。结论初步建立了胆固醇结石病人和正常人胆囊胆汁蛋白表达谱,发现两者存在差异蛋白质点,为筛选胆石形成关键调控子提供基础。
张殿彩项建斌蔡端许志宾王丽影查锡良
关键词:双向凝胶电泳蛋白质组胆汁
胆汁泡蛋白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的建立与初步临床应用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建立胆汁泡蛋白快速检测法 ,作为防治胆石症临床研究的指标。方法 提取 3 3 .5kd胆汁泡蛋白 ,建立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 (ELISA)标准曲线 ,并应用ELISA药盒测定正常人、胆石症患者胆汁和血清中泡蛋白含量 ,同时观察利胆冲剂、胆通胶囊等对泡蛋白的影响。结果 ELISA曲线方程为Y =0 .0 3 5X(r=0 .99) ;胆固醇性结石组胆囊胆汁和血清 3 3 .5kd泡蛋白含量分别为 (2 13 .4± 70 .1)mg/L、(179.8± 97.9)mg/L ,明显高于胆色素性结石症、非胆石症胆道疾病组以及正常人组 (P <0 .0 5) ,而后三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P >0 .0 5) ;利胆冲剂治疗两周后 ,胆汁和血清泡蛋白含量显著降低 ,而对照组和胆通胶囊治疗组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胆汁泡蛋白的含量在不同人群差异显著 ;利胆冲剂等药物能降低胆汁和血清 3 3 .5kd泡蛋白含量 。
蔡端项建斌张延龄马保金
关键词:胆汁泡蛋白利胆冲剂
胆石症患者与正常人胆汁33500泡蛋白成核活性的比较
2008年
目的比较胆石症患者与正常人的胆汁33 500泡蛋白成核活性。方法利用超速离心法从正常人及胆石症患者胆汁中纯化33 500泡蛋白,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其纯化效果。通过Holan法测定成核时间,计算成核活性。结果胆石症患者的33 500泡蛋白平均成核时间为(3.8±0.7)d,成核活性中位数达0.303,具有强促成核作用,能显著缩短成核时间,促进胆固醇结晶形成。而正常人促成核作用较弱,平均成核时间为(8.4±0.9)d,成核活性中位数仅为0.667。胆石症患者与正常人胆汁33 500泡蛋白平均成核时间及促成核活性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与正常人相比,胆石症患者的胆汁33 500泡蛋白促成核活性明显增强。
马保金蔡端项建斌郭跃鹏
关键词:胆囊结石
损伤控制在急性胆管炎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9
2006年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在急性胆管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对急性胆管炎的早期复苏、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鼻胆管引流的指征、细菌培养和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重要性进行讨论。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急性胆管炎非保守治疗患者88例,其中手术治疗72例,经十二指肠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15例和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PTGD)1例。并对术中胆汁细菌学培养和抗生素治疗等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术后死亡5例,胆道残余结石9例,29例出现并发症。ENBD治疗15例,均一期治愈。术中胆汁细菌学培养60例,39例培养阳性,培养出细菌51株。结论急性胆管炎患者诊断一旦明确,在创伤控制理论的指导下,尽早进行复苏,抗感染,纠正休克、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和凝血功能异常。首要目的在于抢救患者生命,治疗及手术力求简单有效。ENBD创伤小,胆道减压效果确实,亦为择期手术创造了条件。胆汁细菌学培养和药敏试验应列为常规,对调整抗生素用药有指导意义。
吴钢殷保兵陈进宏马保金蔡端
关键词:急性胆管炎手术治疗鼻胆管引流术
胆固醇结石中细菌对人胆汁胆固醇晶体形成的作用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 探讨胆固醇结石中的细菌与结石形成的关系。方法 观察胆固醇结石中的细菌在人胆汁中的生长情况及其对胆固醇晶体形成的影响。结果 (1)人胆汁中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和脆弱类杆菌生长旺盛;痤疮丙酸杆菌、产孢梭菌和艰难梭菌生长缓慢;粪肠球菌生长受抑制。(2)在未离心的人胆汁中,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粪肠球菌和脆弱类杆菌明显缩短胆固醇晶体成核时间(NT),产生的最大晶体量高于无菌的对照胆汁,在离心后的胆汁中该作用消失;痤疮丙酸杆菌、产孢梭菌和艰难梭菌在离心或未离心的胆汁中均不能显著降低NT,但是后两者在未离心的人胆汁中产生的最大晶体量高于对照胆汁。(3)人胆汁离心后的沉淀中含有蛋白质。结论 (1)不同细菌在人胆汁中的生存能力有差异。(2)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粪肠球菌和脆弱类杆菌在未离心的人胆汁中有促成核作用。(3)离心后人胆汁中某些蛋白质的丢失可能与细菌促成核能力的丧失有关。(4)痤疮丙酸杆菌无促成核作用。
朱雷明赵洪蔡端张延龄吕元陈为欢王文风
关键词:胆汁胆固醇结石脆弱类杆菌痤疮丙酸杆菌细菌产孢
促成核泡相糖蛋白的分离、纯化及理化性质研究
2005年
目的 提纯胆汁泡相糖蛋白并研究其理化性质。方法 应用超速离心法结合高效液相层析(HPLC)分离纯化胆汁泡相糖蛋白,体外观察成核活性,并检测泡相糖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化学组成。结果 胆汁泡相糖蛋白Mr 约为335 0 0 ,具有较强的促成核功能,成核活性达0 .31。泡相糖蛋白由多肽和寡糖组成,糖-肽键为N -连接方式,其中多肽Mr 约为2 10 0 0 ,含15 3个氨基酸,包括97个极性氨基酸和5 6个非极性氨基酸。糖链约占总蛋白含量的37.3% ,为核心岩藻糖丰富的多天线复杂型聚糖。肽链N -末端氨基酸序列为H2 N -天冬 天冬酰胺 -丝 -谷氨酰胺- 组-精- 酪- 缬- 苯丙- 异亮氨酸。结论 胆汁泡相糖蛋白是一种新的促成核活性因子,在胆固醇性结石的早期发生阶段可能起重要作用。
项建斌蔡端张延龄查锡良
关键词:胆汁糖蛋白糖链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