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SCX2-SW-120)

作品数:33 被引量:853H指数:21
相关作者:周国逸王旭张德强徐国良王春林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农业科学
  • 8篇生物学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4篇土壤
  • 11篇混交
  • 11篇混交林
  • 9篇阔叶
  • 8篇亚热带
  • 8篇针阔叶混交林
  • 8篇南亚热带
  • 8篇阔叶混交林
  • 7篇涡度
  • 7篇涡度相关
  • 6篇通量
  • 6篇土壤动物
  • 5篇生态系统
  • 4篇群落
  • 3篇氮沉降
  • 3篇涡度相关法
  • 3篇阔叶林
  • 3篇CO2通量
  • 3篇常绿
  • 3篇常绿阔叶

机构

  • 27篇中国科学院华...
  • 1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广东工业大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广州市气象局
  • 1篇韶关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广东省气候中...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31篇周国逸
  • 11篇王旭
  • 9篇张德强
  • 8篇王春林
  • 7篇徐国良
  • 6篇于贵瑞
  • 6篇莫江明
  • 5篇闫俊华
  • 5篇唐旭利
  • 5篇欧阳学军
  • 4篇黄忠良
  • 4篇周传艳
  • 4篇温达志
  • 3篇尹光彩
  • 3篇周存宇
  • 3篇旷远文
  • 3篇刘菊秀
  • 3篇刘世忠
  • 2篇吕明和
  • 2篇张雷明

传媒

  • 6篇热带亚热带植...
  • 5篇生态学报
  • 5篇生态环境
  • 3篇中国科学(D...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广西植物
  • 2篇Zoolog...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广西科学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吉首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年份

  • 1篇2008
  • 5篇2007
  • 7篇2006
  • 11篇2005
  • 6篇2004
  • 4篇2003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复杂地形条件下涡度相关法通量测定修正方法分析被引量:39
2007年
复杂地形条件下涡度相关法通量观测修正方法以及夜间净生态系统CO2交换通量(NEE)质量评价方法,是世界范围内通量观测研究中的重大技术问题。本文以鼎湖山南亚热带针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涡度相关法碳通量观测数据,探讨典型订正方法对CO2通量估算的影响。主要结论有:1)基于流线坐标系统的二次坐标旋转(DR)、三次坐标旋转(TR)和平面拟合坐标旋转(PF),均使得CO2通量(Fc)绝对值趋于变小,变化幅度依次为:DR
王春林周国逸王旭周传燕于贵瑞
关键词:涡度相关碳通量针阔叶混交林
鼎湖山针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呼吸及其影响因子被引量:25
2007年
精确估算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呼吸(Reco)对评价生态系统碳平衡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开路涡度相关法对鼎湖山针阔叶混交林Reco进行定位测定,根据2003~2004年数据采用多种呼吸模型对Reco进行估算并分析Reco对环境要素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Reco受土壤温度、湿度和冠层气温、相对湿度共同影响,Reco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模式存在季节性差异,总体上土壤温度是驱动Reco的主要因子。(2)描述Reco与温度因子的关系模式中,指数方程、Van’tHoff方程、Arrhenius方程和Lloyd-Talor方程,统计意义上具有同等的能力,从温度敏感性指标Q10看,Lloyd-Talor方程比其他方程更适合于描述Reco对温度的响应特征。(3)由土壤温度(Ts)和土壤含水量(Ms)驱动的连乘耦合模型,能综合反映Ts、Ms对Reco的协同作用。在Ms较高时段,连乘模型模拟的Reco高于Tloyd-Taylor方程,而在Ms较低时段连乘模型的结果低于Tloyd-Taylor方程,但二者没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差异。(4)鼎湖山混交林2003年Reco年总量,基于白天涡度相关通量观测资料的模型估算结果为1100~1135.6gCm^-2a^-1,比基于夜间通量资料估算结果(921~975gCm^-2a^-1)增加12%~25%。采用白天通量资料估算Reco,对克服夜间涡度相关法通量测定结果偏低问题具有积极意义,为进一步可靠评估净生态系统CO2交换(NEE)奠定方法基础。
王春林周国逸唐旭利王旭周传艳于贵瑞唐力生孟泽
关键词:生态系统呼吸涡度相关
鼎湖山主要林型优势树种种间联结性的计算方法研究被引量:36
2006年
应用9种计算方法,对鼎湖山自然保护区2种主要林型———针阔叶混交林和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种间联结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先用方差比率法(VR)验证整个群落的总体关联性,再以2统计量来确定物种间联结性,然后与种间联结系数(AC)和成对物种间匹配系数(O I)等方法共同分析南亚热带森林的种间关系效果会较好.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研究的结果比针阔叶混交林更精确.对种间联结系数AC出现+1、-1的情形,把a、b、c、d为0的都加权为1后的结果,便于在2个林型间进行比较,更能体现出种间关系的动态变化和延续性,而不是种间关系的突变.
张倩媚陈北光周国逸
关键词:种间联结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
土壤酸化对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的培育实验研究被引量:31
2005年
利用不同pH值的模拟酸雨(SAR)淋洗处理42个月获得具有不同累积酸化程度土壤,对其进行室内培养并研究了土壤温室气体CO2、CH4和N2O的排放特征.结果表明,一定的酸化累积促进CO2排放,而累积到某值时(如pH3.05的SAR淋洗42个月)又抑制CO2的排放;而CH4和N2O的排放基本上随酸化累积程度的加深而增加.相关分析显示,土壤pH值不是造成不同累积酸化程度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差异的直接原因;CO2和CH4排放差异主要是由于酸化累积过程导致土壤碳、氮以及其他养分元素含量的差异造成的,而导致N2O排放差异的产生原因却十分复杂.
欧阳学军周国逸黄忠良彭闪江刘菊秀李炯
关键词:温室气体模拟酸雨土壤酸化
南亚热带针阔混交林土壤热通量研究被引量:32
2005年
运用土壤热通量板、常规微气象观测系统等设施对鼎湖山针阔混交林的土壤热通量和微气象因子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热通量板测值之间的差异可达10%以上.在中小时间尺度(≤1月)上,土壤热通量板上方土壤贮热均不能忽略,否则所测算的表层土壤热通量会产生较大误差,甚至发生热通量传递方向逆转的情况.5 cm深度处和表层土壤热通量的日变化均呈'S'形,且前者相位后移0.5~1 h.旱季土壤为热源而雨季为热汇,表层土壤年总热通量为-0.44 MJ·m-2,说明就全年尺度而言,土壤是热源.表层土壤热贮量月变动范围为-0.14~0.20 MJ·m-2,是5 cm深度处土壤热通量的-11.0%~1.3%.表层土壤热通量月总值占净辐射的比例变动范围为-12.0%~3.3%,由于能量平衡大多在较小时间尺度上进行比较,故必须准确考察土壤热通量的变化,否则会极大地影响能量平衡.在0.5 h尺度上,表层土壤热通量与2.5 h前的冠层净辐射回归方程相关性最好,达极显著水平,说明鼎湖山针阔混交林土壤热通量对冠层净辐射的反馈要延滞约2.5 h.
王旭周国逸张德强王春林
关键词:南亚热带针阔混交林土壤热通量能量平衡
鼎湖山不同演替阶段的森林土壤水分动态被引量:21
2003年
运用中子水分仪监测了鼎湖山土壤水分数据,分析了鼎湖山不同演替阶段林地的土壤水分动态及其特征,探讨了温室效应对自然群落演替下土壤水分的影响.研究表明,鼎湖山不同林型林地土壤水分变化具有明显的差异,但它们的总体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即季风林、混交林、针叶林同一土层土壤储水量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从地表往下,土壤各层储水量呈下降趋势.随着森林的演替,林地土壤持水能力增强,且逐渐集中分布在根系比较密集的土壤上层.从各土层间的相关性来看,季风林最强,其次为针叶林,混交林最小.根据各季节土壤储水量变化的特点,鼎湖山土壤水分变化的季节动态大致分为3个阶段:土壤水分亏损期(1—3月)、补偿期(4—9月)和相对稳定期(10—12月).
尹光彩周国逸唐旭利张倩媚
关键词:森林土壤水分动态土壤储水量演替阶段
氮沉降下鼎湖山森林凋落物分解及与土壤动物的关系被引量:51
2005年
研究了南亚热带3种森林生态系统凋落物在N沉降下的分解动态及其与土壤动物群落的关系。选取季风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马尾松林建立野外模拟N沉降样地,实施四个处理组,对照(Control)、低氮(50kg·hm-2·a-1,LowN)、中氮(100kg·hm-2·a-1,MediujmN)和高氮处理(150kg·hm-2·a-1,HighN),利用凋落物网袋法,在18个月的时间内调查分析了凋落物分解过程及其中的土壤动物密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植被演替阶段对凋落物的分解速度存在影响,季风林凋落物降解速度显著性快于混交林和针叶林(P<0.05);18个月后,季风林各处理地凋落物残留率为0.05、0.14、0.13和0.17,混交林为0.64、0.56和0.62,针叶林为0.66、0.63和0.62。N沉降增加对凋落物分解存在一定影响。且这种影响与植被类型之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N沉降处理对季风林凋落物分解表现出了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且这种差异随时间推移愈益明显,但在混交林和针叶林内,试验后期凋落物分解受到了N沉降处理的促进作用。在试验后期,尤其是12个月后,凋落物网袋土壤动物密度在不同林地和不同水平N处理下体现了差异化发展趋势。在季风林内,N处理地土壤动物密度受到了明显的抑制;在混交林和针叶林内,低N样地动物密度显示了相比对照样地的明显优势,但在较高强度的中N处理地无论在凋落物的降解速率还是在动物密度上都与对照样地没有明显差别。文章认为,N沉降处理所产生的影响可能受环境N饱和程度的调控。文章还提出,在凋落物分解进程中,土壤动物群落具有“后期进入”特征,这对于进一步准确分析森林凋落物分解进程及土壤动物的贡献有重要意义。
徐国良莫江明周国逸薛花
关键词:N沉降凋落物土壤动物
南亚热带常绿针阔叶混交林CO2通量估算
采用开路涡度相关方法,对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针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进行生态系统尺度的CO2通量长期定位观测,在获取周年数据的基础上,分析该生态系统CO2通量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气象因子的制约关系。通过坐标转换、WPL订正和质量...
王春林闫俊华周国逸于贵瑞张雷明王旭孟泽
关键词:CO2通量涡度相关
文献传递
土壤动物对模拟N沉降的响应被引量:22
2004年
通过人工喷施 NH4 NO3而建立一个模拟 N沉降梯度系列的方法 ,研究了苗圃试验样地土壤动物群落对 N沉降增加的响应。实验分为 5个处理 :CK对照、T1、T2、T3和 T4 ,分别接受 0、5、10、15和 30 g N/ (m2 · a)的处理。经 6个月的施氮处理后 ,土壤动物个体总数随着 N沉降处理强度的变化 ,在水平尺度和垂直尺度上均产生了相应的变化。在水平分布上 ,由于 F1层 (0~ 5 cm)受到 N沉降处理最直接的影响 ,其动物个体数的变化趋势较明显 ,表现为 T2 >T1>CK>T3>T4 ,其中前两者显著高于其它处理 (P<0 .0 5 ) ,但 F2层 (5~ 10 cm)和 F3层 (10~ 15 cm)的情况变化比较复杂 ,趋势不明显。在垂直分布上 ,T2处理下多数土壤动物集中于 F1层 ,土层越深 ,土壤动物愈少 ,但在最大浓度 T4处理下 ,则完全相反 ,由 F1层向 F3层逐渐增多。总的来说 ,土壤动物在低 N沉降下趋向表层 ,而在高氮沉降下则趋向深层分布。与个体总数的分布格局相类似 ,土壤各层动物类群数总体上呈现明显的单峰变化格局 ,T2处理时类群最丰富 ,并显著高于其它各处理 (P<0 .0 5 ) ;在垂直分布上 ,也表现出先向表层集中后向土壤深层发展的趋势 ,T2处理为其拐点。甲螨随 N沉降强度加大变化的规律性很强 ,它也有个先发展后受遏制的过程 ,T2处理时达到峰值。
徐国良莫江明Brown Sandra李德军
关键词:N沉降土壤动物南亚热带
鼎湖山针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水文效应研究被引量:27
2004年
对鼎湖山针阔叶混交林水文效应的研究表明2002年8月-2003年7月,大气总降水量为1690mm,林内净降水量为1212.7mm,占总降水量的72%,其中穿透雨量和茎流量分别为1125.3和87.4mm,占总降水量的66.6%和5.2%。林冠截留量为477.3mm,截留率28.2%。地表径流量62.1mm,占总降水量的3.7%。在一定的降水量范围内,林冠对降水的截留量随着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的雨量级,林冠截留量变化的趋势曲线不同,且一次截留降水量饱和值约为25mm;穿透雨量、茎流量均随着林外大气降水量的增加呈线性增加;当日大气降水量在0-30mm时,地表径流量很小,且呈线性递增;当日大气降水量>30mm时,地表径流量随降水量增加以对数递增。与马尾松纯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相比,针阔叶混交林在减少地表径流和保持水土等方面具有更好的水文生态效应。
尹光彩周国逸刘景时张德强王旭
关键词:水文效应针阔叶混交林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