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5044)

作品数:22 被引量:268H指数:9
相关作者:杨成芳周雪松孙兴池张磊张少林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省气象局威海市气象局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气象局重点科研课题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5篇暴雪
  • 10篇冷流暴雪
  • 4篇个例
  • 4篇暴雨
  • 3篇地形
  • 3篇数值模拟
  • 3篇气旋
  • 3篇切变
  • 3篇切变线
  • 3篇微物理
  • 3篇雷达
  • 3篇江淮气旋
  • 3篇降雪
  • 3篇值模拟
  • 2篇多普勒
  • 2篇中尺度
  • 2篇特征及成因分...
  • 2篇中心位
  • 2篇中心位置
  • 2篇微物理方案

机构

  • 23篇山东省气象局
  • 7篇威海市气象局
  • 4篇中国海洋大学
  • 3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南京大学
  • 2篇山东省人民政...
  • 1篇湖北省气象局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济南市气象局
  • 1篇济宁市气象局

作者

  • 18篇杨成芳
  • 5篇周雪松
  • 3篇刘畅
  • 3篇孙兴池
  • 2篇张磊
  • 2篇王西磊
  • 2篇王琪
  • 2篇张少林
  • 2篇阎丽凤
  • 2篇宋嘉佳
  • 1篇李鹏远
  • 1篇王俊
  • 1篇张洪生
  • 1篇韩永清
  • 1篇吴炜
  • 1篇王秀明
  • 1篇赵京峰
  • 1篇孙莎莎
  • 1篇刁秀广
  • 1篇姜鹏

传媒

  • 7篇气象
  • 4篇第33届中国...
  • 3篇中国海洋大学...
  • 3篇气象与环境学...
  • 2篇气象科学
  • 2篇高原气象
  • 2篇山东气象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气象科技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7篇2016
  • 4篇2015
  • 7篇2014
  • 7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太行山和山东半岛地形对冷流暴雪的影响分析被引量:8
2014年
用WRF模式模拟了2005年12月6—7日山东半岛一次冷流暴雪过程,通过降低太行山地形高度至10 m和抬升山东半岛地形高度至500 m的敏感性数值试验,分析了上游太行山和山东半岛地形对山东半岛冷流降雪的影响。结果表明:太行山对山东半岛冷流降雪的强度起到了加强的作用,降低太行山地形高度的敏感性试验在山东半岛北部10 m风场辐合强度,较同时次控制性试验明显减弱,减弱的区域主要在山东半岛北部地区,其他区域变化不明显;同时敏感试验的流场在山东半岛的辐合也有所减弱,流线密度要疏散些。850 hPa西北风越过太行山后在背风面产生波动,波动中的气旋性小涡旋移至山东半岛后,加强了山东半岛本地的辐合强度。抬升山东半岛的地形高度后,地形的抬升辐合作用增强,故冷流降雪的强度也得到增强。
李建华崔宜少杨成芳修晓英
关键词:冷流暴雪地形
引发暴雨的低涡发生发展机制分析
应用位涡理论对2013年5月25~26日发生在我国中东部大范围的低涡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位涡的引进使我们可以追踪高层扰动,可以根据扰动位涡的变化来判断系统的发展,这为分析高层扰动提供了方便;(2)高层位涡异...
崔恒立赵宇王东仙谌伟王培
关键词:低涡暴雨位涡江淮气旋
文献传递
山东省11月份大范围回流暴雪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回流暴雪是山东省秋冬季重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为加强对这类灾害性天气的分析研究,提升预报能力和水平,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00年以来山东省11月份发生的回流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环流形势、中尺度特征及热力、动力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期间的回流暴雪均存在雨雪相态转换,925 hPa以下的温度对降水相态有明确的指示意义;此类天气的概念模型是500 hPa和700 hPa在河套地区或东部是低槽,低层850 hPa从西南伸向山东的切变线,地面为西北-东南向的高压控制,直接影响系统包括:低槽、切变线和低空急流;大气湿度层深厚,到达对流层中层或更高;探空分析所有过程均存在逆温,这也是回流降雪的重要特征;在低层水汽通量散度场有强辐合,θse的低值区一直伸到中原腹地,在大气中高层出现对流性不稳定;散度场从下向上辐合辐散交替叠置,垂直速度场表现为从低空到对流层顶均是上升运动的特征。
王西磊李静杨成芳张洪卫
关键词:相态
济南地区“12.13”降水过程相态二次转换成因分析被引量:15
2015年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站、地面自动站、温度廓线仪和多普勒天气雷达等资料分析2012年12月13—14日济南地区一次雨—雨夹雪—雪—雨降水过程的降水相态复杂变化的成因。结果表明:济南地区此次降水过程是由江淮气旋的影响发生的,冷空气较弱是降水相态发生二次转换的主要原因。弱冷空气入侵导致近地面层气温降低,降水相态由雨转为雪;随着西南涡和江淮气旋北上,近地面层气温略上升,降水相态又由雪转为雨。近地面层先降温后升温,导致雨雪相态的二次转换;这种温度变化与近地面弱冷空气强度的变化有关。对于此次降水过程,1000 h Pa至地面层温度和0℃层亮带的高度均可作为判断降水相态的判据,位势厚度对降水有一定的指示意义,且对雨转雪过程比雪转雨过程的指示意义明显。
孙莎莎杨成芳尹承美刁秀广
2011年12月3—7日山东省连续大雾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利用2011年12月1—7日常规探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采取诊断分析方法,分析了山东省大范围连续性大雾产生的天气背景、温湿条件和大气层结等特征。结果表明:此次连续大雾发生在稳定的大气层结下,高空中纬度环流平直,地面气压场上表现为从东西伯利亚到中国华南地区一个庞大的变性高压区(山东处于高压的中部),天气形势稳定;在高分辨率可见光云图上,大雾图像顶部较光滑、边缘较清晰,在红外云图上特征不明显;近地面层是较弱的东到东北风(风速在2 m·s-1以下),既有利于海洋上暖湿气流的平流输送,也为较冷下垫面的建立创造了条件;大气边界层湍流活跃,湍流动力垂直输送明显;大雾初期低空有明显的逆温层,天气状况较好,辐射降温明显,大雾性质以辐射雾为主,中后期为暖湿空气平流到温度较低的下垫面上时冷却形成,以平流雾为主。
王西磊孟宪贵赵京峰
关键词:大雾环流形势温度平流
山东半岛冷流暴雪的WRF数值模拟方案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采用WRF数值模式,选择2005年12月6—7日和21日两次冷流暴雪天气过程进行模拟,通过有Kessler微物理方案和无微物理方案进行了敏感性试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有Kessler微物理方案对冷流降雪过程模拟效果好,模拟的降雪量和降雪落区更接近于实况,对流层低层温度平流和风场辐合能够揭示冷流暴雪产生的原因。而无微物理方案模拟的山东半岛降雪量较实况明显偏少,850h Pa温度冷平流的绝对值偏小,且风向辐合的交角偏小,辐合强度偏小。
崔宜少
关键词:冷流暴雪微物理方案数值模拟
2011年1月九江地区暴雪过程的流场特征及强回波成因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利用九江、南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0.5°×0.5°的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1月19—20日九江地区的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支槽前强盛的西南暖湿气流沿低层东北冷回流在长江流域形成的冷垫爬升是暴雪产生的动力机制;高低空急流的耦合作用形成次级环流,700 hPa以上正涡度平流和低层暖平流表明天气尺度上升运动较强;700 hPa等θ_(se)线密集,表明锋区稳定维持。低层暖平流,中下层风速加强,急流中心降低,预示降雪回波将发展;低层暖平流结构转为冷平流流场结构,预示降雪减弱。分析表明,本次过程没有强雷暴影响,回波异常增强不是由大水滴和霰雹等固态水凝物粒子造成,雪花下降经过0℃以上的暖层时表面融化,使雪花外裹了一薄层水膜,产生类似于大水滴的等同效果,从而出现了雷达图上反射率因子异常增强的现象;同时,中下层强的上升运动和凝结潜热释放的反馈机制可导致局部较强的反射率因子而产生强降雪。
余政邹伦硕王秀明孙家驰徐洁玲
关键词:暴雪急流冷平流暖平流
一次江淮气旋复杂降水相态特征及成因分析
本文应用常规探空资料、地面观测资料、欧洲中心细网格(0.25°×0.25°)数值预报初始场资料和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山东一次江淮气旋降雪过程的复杂相态特征,并初步分析了成因。结论如下:(1)、山...
刘畅杨成芳宋嘉佳
关键词:江淮气旋
文献传递
一次江淮气旋复杂降水相态特征及成因分析被引量:17
2016年
本文应用常规探空资料、地面观测资料、欧洲中心细网格(0.25°×0.25°)数值预报初始场资料和NCEP/NCAR1°×1°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山东一次江淮气旋降雪过程的复杂相态特征,并初步分析了成因。结论如下:(1)山东省2014年2月16-17日的雨雪天气过程,降水相态多样性和相态转化复杂性是主要特点,表现为同一时刻雨、雪和雨夹雪三种相态共存,郯城站降水相态逆转(由雨夹雪转雨再转雪),鲁东南地区降雪同时鲁西南地区降雨的“东雪西雨”现象。(2)在系统发展不强的江淮气旋降雪过程中,鲁中山区相对高海拔地区夜间强烈的辐射降温和山脉迎风坡的动力抬升作用均会造成边界层温度的降低,后期对流层低层为东北风控制时,除鲁中山区外,其迎风坡东麓或东北麓(潍坊地区)出现固态降水可能性也较大,一般情况下,地面2m温度为1~2℃,1000hPa温度为0℃左右,925hPa温度为-3℃左右,可出现固液共存降水现象。(3)相态逆转现象的发生与江淮气旋发展阶段和气温日变化两个因素紧密相关。0℃层在925hPa上下的状态是一种临界状态,可产生雨夹雪或雨,但0℃层高度下降不是由雨转雪的充分条件,还需考察冷平流发展情况。(4)当江淮气旋生成地偏东(位于长江口附近),且发展不强烈时,山东若受其影响产生降水,后期上游如有新系统发展,可能与气旋共同影响山东,造成复杂相态的江淮气旋降雪过程。
刘畅杨成芳宋嘉佳
关键词:江淮气旋
一次基于综合探测资料的山东半岛冷流暴雪特征分析被引量:9
2016年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廓线雷达、加密自动站、浮标站、常规探空和地面等多种观测资料,对2014年12月山东半岛东部一次冷流暴雪的发生、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冷流暴雪发生时渤海上空500 hPa气温在-36℃左右,850 hPa气温在-18^-16℃,海面西北风>12 m·s^(-1)。700 hPa以下为混合层,1000~700 hPa混合层内近乎饱和。浮标站资料显示海表面到850 hPa的较大海气温差和山东半岛较强海岸锋是产生暴雪的重要原因。(2)暴雪发生时雷达回波的PPI在30~45 dBz;每6 min雷达回波垂直剖面显示1个较强降雪回波单体持续时间可达到1h。雷达资料反演0.8 km以上风场表明:强降雪回波位于NE与NW风辐合区的东侧,冷流暴雪的水平风辐合主要在3 km以下。风廓线雷达资料表明:暴雪发生前在100m以下有弱西风存在,暴雪发生时1 50~700 m弱的西北风(<6 m·s^(-1))和低层切变线辐合的共同存在,有利于降雪对流的加强;当这种弱西北风层消失后,降雪即停止。
周淑玲王科杨成芳周艺
关键词:中尺度特征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