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772048) 作品数:32 被引量:67 H指数:5 相关作者: 徐石海 廖小建 梁秋 张浩 于健康 更多>> 相关机构: 暨南大学 吉林大学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理学 医药卫生 化学工程 生物学 更多>>
刺柳珊瑚Echinogorgia sp.中的三个神经酰胺 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从刺柳珊瑚中寻找新化合物。方法采自南中国海域的刺柳珊瑚Echinogorgiasp.经色谱柱分离得到3个同系列的神经酰胺。结果通过波谱分析及化学转化等方法确定了其化学结构分别为(2S,3S,4R)-2-N-(1,3,4-三羟基-正二十烷基)-正十六碳酰胺(1)、(2S,3S,4R)-2-N-(1,3,4-三羟基-正二十烷基)-正十七碳酰胺(2)和(2S,3S,4R)-2-N-(1,3,4-三羟基-正二十烷基)-正十八碳酰胺(3)。结论 3个化合物均是首次从该物种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是新化合物,命名为刺柳珊瑚酰胺(echinogoriamide)。 廖柳 王楠 梁秋 廖小建 徐石海关键词:神经酰胺 海绵Ircinia sp.中几种含溴生物碱的分离与鉴定 2011年 目的:研究海绵Ircinia sp.中生物碱成分。方法:通过多种色谱手段,对海绵Ircinia sp.中的生物碱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海绵Ircinia sp.中共分离得到5个含溴生物碱,分别鉴定为:fistularin-1(1)、fistularin-3(2)、aerothionin(3)、11-hydroxyaerothionin(4)、suberamolline A(5)。结论:以上5个生物碱均为首次从中国南海海绵Ircinia sp.中分离得到。 邓攀 廖小建 徐石海两种新的多羟基甾醇化合物分离与结构鉴定 被引量:1 2010年 采用现代分离手段,从采自中国南海硇洲岛的软珊瑚Chromonephthea sp.中分离纯化得到两种甾醇化合物,经过MS,IR,1H NMR,13C NMR(DEPT),HSQC,HMBC和NOE等光谱技术鉴定它们的结构为:24-甲基胆甾-5-烯-3β,12β,16β,20-四醇(1)和24-乙基胆甾-5-烯-3β,12β,16β,20-四醇(2),这两个化合物均为新化合物.肿瘤活性实验表明两种甾醇化合物显示微弱的细胞毒性. 张福勇 王楠 耿华伟 廖小建 徐石海关键词:软珊瑚 多羟基甾醇 海绵Hyatella sp.中的含氮化合物 被引量:2 2009年 本文报道从中国南海湛江硇洲岛海绵Hyatella sp.分离得到5种含氮化合物,经光谱分析鉴定其结构分别为:环脯氨酰-苏氨酸(1),2-N-(1,3,4-三羟基-17-甲基)十八烷基-2′-羟基-18-甲基二十碳酰胺(2),2-N-(1,3,4-三羟基-17-甲基)十八烷基-2′-羟基-19-甲基二十一碳酰胺(3),2-N-(1,3,4-三羟基-17-甲基)十八烷基-2′-羟基-20-甲基二十二碳酰胺(4)和胸腺嘧啶(5),化合物(1)首次从自然界中发现。 徐石海 廖小建 李浩华关键词:海绵 神经酰胺 刺柳珊瑚Echinogorgia sp.的化学成分 珊瑚属于腔肠动物门,种类繁多,全球共有6100多种,其中中国海域分布有496种,是海洋中最常见的生物之一,约占海洋生物的22.4%。柳珊瑚俗称海扇或海鞭,属珊瑚纲八放珊瑚亚纲动物,柳珊瑚生长在从潮间带到深达4000米的海... 梁远为 唐丽丹 廖小建 徐石海关键词:柳珊瑚 化学成分 文献传递 海绵Hyatella.Sp中的两个甾体化合物 被引量:1 2009年 从中国南海湛江硇洲岛海绵Hyatella.Sp分离得到2种单体甾醇,经1H NMR、13CNMR、MS等现代光谱手段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3β-羟基胆甾-5,22-二烯-7-酮(1)和3β-羟基胆甾-5-烯-7酮(2)。 梁秋 廖小建 李浩华 徐石海关键词:海绵 丛柳珊瑚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研究我国南海丛柳珊瑚(Paraplexaura sp.)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和反相半制备HPLC等方法分离化合物,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常数确定其结构。结果从南海丛柳珊瑚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鉴定为:胆甾-4-烯-3β,6β-二醇(1)、24-亚甲基胆甾-5-烯-3-羟基-7-酮(2)、神经酰胺(E)-N-2-(1,3-二羟基-4-十八烯基)-十六酰胺(3)、胸腺嘧啶脱氧核苷(4)、尿嘧啶核苷(5)、咖啡因(6)、氨茶碱(7)、胸腺嘧啶(8)、鲨肝醇(9)。结论化合物2~8均为首次从该种属珊瑚中分离得到,其中6、7在植物中较为常见,从丛珊瑚中分离得到尚属首次。 李婷 廖小建 徐石海关键词:化学成分 柳珊瑚Verrucella sp.中西松烷型二萜化合物Praelolide的结构分析 2011年 从柳珊瑚Verrucella sp.中分离得到西松烷型二萜化合物Praelolide,通过对其质谱、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谱结构信息进行分析,确定其化学结构。 梁秋 郭伟 徐石海关键词:柳珊瑚 核磁共振谱 从头算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对高氯酸镁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缔合物种及缔合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4 2010年 使用了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在HF/6-31+G*水平下对高氯酸镁溶液中的高氯酸根水合,可能存在的离子缔合物种以及离子缔合过程进行了研究.高氯酸根的第一水合层至少需要6个水分子才能填满,在水合数6以下时,每增加一个水分子可以造成v1-ClO-4频率1.7cm-1的蓝移.高氯酸根与第一个无水镁离子结合可以造成较大的红移,与第二个和第三个镁离子结合后,可使v1-ClO-4频率连续的反向蓝移,这种变化与镁离子的极化作用相关.高氯酸根与水合镁离子可形成水合的缔合物种,包括溶剂共享离子对、接触离子对、溶剂共享型三离子团簇和接触型三离子团簇,其中溶剂共享型离子对和含有两个高氯酸根和一个镁离子的三离子团簇,可对v1-ClO-4频率造成较小的蓝移,与实验的拉曼光谱符合较好.高氯酸镁在溶液浓度升高时发生的离子缔合过程被推测为:自由水合离子→溶剂共享型离子对→含有两个高氯酸根的溶剂共享型三离子团簇→六水合高氯酸镁晶体,这一过程与硫酸镁有较大不同而与硝酸镁接近. 张浩 于健康 孙家锺关键词:量子化学计算 Ab-initio Investigation on Ion-associated Species and Association Process in NaNO_3 Solution 2010年 Some ion-associated species existed possibly in NaNO3 solution were investigated via the ab-initio method. The hydrated ion parings, triple and multiple ion clusters in NaNO3 solution are all analogous to those in Mg(NO3)2 system except that the bi-dentate structures can not be formed. Only one solvent-shared ion paring has larger v1-NO3^- frequency than the hydrated NO3^- ion. And all triple clusters with two hydrated Na^+ ions and one NO3^- have larger v1-NO3^- frequency than the hydrated NO3^- ion. The ion association process in NaNO3 solution is predicted as free ions→solvent-separated ion pairings→solvent-shared ion pairings→solvent-shared triple ion clusters→contact triple ion clusters→contact multiple ion clusters→amorphous NaNO3, which is not analogous to that in MgSO4 but those in Mg(NO3)2 and Mg(ClO4)2 systems. ZHANG Hao FENG Bo YU Jian-kang SUN Chia-ch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