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SCX2-SW-132)

作品数:11 被引量:124H指数:7
相关作者:王友绍张凤琴孙翠慈娄治平王清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湖南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前期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生物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8篇红树
  • 4篇植物
  • 4篇红树林
  • 4篇红树植物
  • 2篇学成
  • 2篇化学成分
  • 2篇化学成分研究
  • 1篇叶绿
  • 1篇叶绿素
  • 1篇有机质
  • 1篇幼苗
  • 1篇跃层
  • 1篇生态系统
  • 1篇生态修复
  • 1篇生态学
  • 1篇生态学研究
  • 1篇实时定量PC...
  • 1篇数据同化
  • 1篇水污染
  • 1篇水污染控制

机构

  • 9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华...
  • 1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湖南工业大学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7篇王友绍
  • 2篇任海
  • 2篇简曙光
  • 2篇何磊
  • 2篇张偲
  • 2篇孙翠慈
  • 2篇王清吉
  • 2篇董俊德
  • 2篇张凤琴
  • 2篇娄治平
  • 1篇刘桂梅
  • 1篇穆大刚
  • 1篇张佩霞
  • 1篇李小龙
  • 1篇徐继荣
  • 1篇吴梅林
  • 1篇张燕英
  • 1篇殷建平
  • 1篇黄建辉
  • 1篇张倩媚

传媒

  • 2篇价值工程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中国海洋药物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海洋通报
  • 1篇生态科学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生态环境
  • 1篇亚热带资源与...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10
  • 5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红树植物水椰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研究
水椰是红树植物中唯一的单子叶植物,也是棕榈科有重要系统学地位的单种属孑遗植物,已被列入我国珍稀濒危植物名录。本文采用微卫星(simple squence repeat,简称SSR)和微卫星间隔(inter simple ...
简曙光班嘉蔚任海
关键词:SSRISSR
文献传递
大亚湾温跃层形成及其对有关环境要素的影响被引量:18
2006年
温跃层是海洋环境中的一种重要物理现象,对海洋的环境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大亚湾温跃层是受粤东上升流和夏季表层海水升温双重作用而形成的。通过对大亚湾海域水温、盐度、溶解氧等众多环境要素的长期调查取样分析显示,该海域温跃层是季节性温跃层,一般发生在每年的5—10月份,6月下旬到9月中旬分层现象比较显著,盐跃层和氧跃层会相伴发生。受核电站热排水的影响,湾西侧尤其是核电站前海域的温跃层较其它区域明显和持久。数据显示在温跃层发生期内,由于海水的分层效应,温度、盐度、pH值、DO、BOD5和COD、营养盐及叶绿素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形成明显的表底层差异或层次梯度。
殷建平王友绍徐继荣孙翠慈张凤琴
关键词:温跃层环境要素
复合重金属胁迫对秋茄幼苗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1
2008年
用5个级别的人工复合重金属污水处理红树植物秋茄Kandelia candel(L.)幼苗,2个月后对其叶绿素含量、叶片和根系的活性氧清除系统中的保护酶SOD、POD和CAT活性变化以及膜脂质过氧化作用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叶绿素a、b及总量在低浓度处(1W)有所上升,随着污染级别的升高,三者的含量均下降,且远低于对照组值。SOD活性随着污染级别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变化。10W污水时,叶和根系中的SOD活性均达到最大值。POD的活性变化与SOD活性变化相一致。CAT活性在叶片中不受污染程度的影响,保持相对平稳,但在高级别的污染下,活性有下降的趋势;而根系中CAT活性在10W污水时达到最大值,污染程度再升级时,活性迅速下降。MDA含量在叶片中随着污染级别的增加呈"先降后升",而根系中MDA含量却是以升-降-升的模式变化,但它们都在10W污水时,达到最小值。综合试验结果分析表明,秋茄幼苗在遭受重金属胁迫时,根系比叶更能有效地清除组织中的活性氧自由基,保护了根的生长,从而提高了抗重金属的能力。
张凤琴王友绍李小龙
关键词:红树植物秋茄PODCATMDA
红树植物桐花树EF1A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被引量:8
2014年
通过RACE方法克隆到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的一个延伸因子基因,命名为Ac EF1A(Gen Bank登录号:KC416649)。该基因的c DNA全长1 778 bp,CDS为1 350 bp,编码449个氨基酸。多序列比对结果表明该氨基酸序列与琴叶拟南芥(Arabidopsis lyrata)EF1A的氨基酸序列高度相似(97.7%)。基因表达分析结果显示Ac EF1A在茎尖中的表达量最高,叶片中的表达量次之,根中的表达量最低。低温、高盐、干旱和重金属Cd胁迫下,桐花树叶片中Ac EF1A基因的表达水平有不同程度的上调。这些结果表明Ac EF1A基因可能参与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及逆境响应过程。
彭亚兰王友绍
关键词:红树植物桐花树克隆实时定量PCR
深圳湾凤塘河口红树林修复工程被引量:6
2010年
由于城市化影响及人为干扰,深圳凤塘河口水质受到严重污染,河口红树林生态系统严重退化。为了使凤塘河口恢复生态平衡,深圳市福田区启动了"福田凤塘河口红树林修复示范工程"。该工程设计以"海陆交错带的生态修复"为主题,通过水污染控制系统、水动力控导及生态修复等三方面内容建设,在海陆路交错带上构建红树林—水体(含水生植被)及红树植物—半红树植物—陆生植物/植被—隔离植被带大格局。此外,本文还分析了工程前水体及红树林生态系统现状,植被恢复工程的主题、原则、整体格局及工程技术,工程后的景观效果及生态环境状况。该工程的整体设计及工程技术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沈凌云宁天竹吴小明郑文铮简曙光张佩霞任海
关键词:水污染控制生态修复红树林
红树林生态系统固氮能力及固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
对三亚红树林沉积物和根际进行固氮生物分子生物学研究,从3类不同的样地采集的样品中测得31条,代表群落中固氮相对优势种的nifH基因序列为首次发现的新基因序列,在进化树中被分为4个不同的簇,大部分聚类在变性菌门(Prote...
董俊德张燕英杨志浩王友绍张偲
关键词:固氮生物NIFH基因
文献传递
5种红树植物光合产量模型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以木榄、白骨壤、桐花树、秋茄和海漆为试材,以光合作用对环境因子的响应为主线,建立了叶片水平上的光合产量模型。就光合作用对环境因子(太阳辐射、温度及CO2浓度等)变化的响应特征及合理性进行了分析,使用整个生长季实测的叶片生理数据对所建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可以较好的模拟实测红树植物的光合速率,并确定了5种红树植物单叶片光合作用与环境因子之间的数量关系。
穆大刚付翔许华林
关键词:红树植物环境因子
秋茄叶对复合重金属的胁迫反应及其积累能力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为了探究重金属胁迫对红树植物秋茄Kandelia candel(L.Druce)生理指标的影响,通过砂培试验研究了秋茄在5个不同级别(T0、T1、T2、T3和T4)的复合重金属(镉、铅和汞)处理30d后某些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复合重金属胁迫浓度的增加,秋茄叶片吸收重金属量增加,而叶绿素含量明显减少。抗坏血酸(AsA)含量在T3达到最大值,但在T4减少到对照水平。当重金属处理浓度大于T1时,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增加。秋茄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变化趋势与AsA活性变化相似,呈先升后降趋势,在T3时酶活性都达到最大值。重金属处理对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有显著诱导作用。综合实验结果,可初步判断秋茄叶能积累和忍受一定量的重金属;为了减少重金属胁迫造成的氧化伤害,秋茄叶片通过调节体内的抗氧化剂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来抵御活性氧的攻击。
黄国勇王友绍孙翠慈宋晖吴梅林董俊德
关键词:叶绿素抗氧化系统
厚藤化学成分研究Ⅲ被引量:16
2008年
目的研究药用滨海植物厚藤[Ipomea pes-caprae(Linn.)Sweet]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从厚藤的正丁醇提取物中分离到7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确定这7种化合物的结构。结果这7种化合物分别为:山柰酚(1)、槲皮素(2)、杨梅黄酮(3)、胡萝卜苷(4)、山柰苷(5)、栎皮苷(6)和槲皮素-7-O-β-D-葡萄糖苷(7)。结论其中化合物杨梅黄酮、胡萝卜苷、山柰苷、栎皮苷和槲皮素-7-O-β-D-葡萄糖苷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王清吉娄治平王友绍何磊
关键词:化学成分
红树林的生态学功能及其资源保护被引量:20
2007年
本文综合国内外红树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研究现状,重点阐述了红树林在不同生境状态下结构与功能方面的异同及其对不同管理水平的反应,及各种人类活动干扰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探讨了红树林在不同利用方式和干扰强度下的恢复机制.未来对红树林的研究应加强对地下生物学过程、碳动态、食物网与食物链、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微生物在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尤其是不同时空尺度上红树林的结构动态和功能过程等方面的了解,为红树林湿地的有效保护、成功恢复以及科学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罗忠奎黄建辉孙建新
关键词:红树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