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8BGJ002)

作品数:8 被引量:148H指数:5
相关作者:胡键孙霞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政治法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软实力
  • 2篇民意
  • 2篇民意调查
  • 2篇国际社会
  • 1篇新论
  • 1篇硬实力
  • 1篇政治
  • 1篇政治发展
  • 1篇政治力
  • 1篇中国观
  • 1篇中国模式
  • 1篇中国软实力
  • 1篇中国威胁论
  • 1篇软实力理论
  • 1篇软实力研究
  • 1篇社会
  • 1篇社会关注
  • 1篇实证
  • 1篇实证分析
  • 1篇苏联解体

机构

  • 8篇上海社会科学...

作者

  • 7篇胡键
  • 1篇孙霞

传媒

  • 3篇社会科学
  • 2篇探索与争鸣
  • 1篇当代世界与社...
  • 1篇毛泽东邓小平...
  • 1篇社会科学文摘

年份

  • 3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国际视野下的中国形象被引量:1
2010年
从国际体系的边缘到世界舞台的中央,30年的时光。中国迅速崛起为一个举足轻重的全球大国。外媒镁光灯聚焦中国闪烁,中国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国独特的发展理念在影响着世界。然而,中国究竟是什么样的?中国是否值得信赖?中国是否有合作精神?中国是否尊重人权?在国际目光的审视下,中国形象似乎并非尽善尽美。个中原因十分复杂,既有国家利益和地缘政治的较量引发的有意误读,也有意识形态分歧导致的认识偏差,更有西方对中国的刻板认知。
胡键
关键词:国际社会民意调查社会关注
西方“中国观”的变迁与中国软实力被引量:6
2009年
18世纪中期以来,西方"中国观"大体经历了停滞的帝国、沉睡的雄狮、革命的堡垒、崛起的大国四个时期的曲折变迁。西方"中国观"变迁背后是以文化、制度、民主等观念性要素作为主要变量的软实力话语语境。作为对西方"中国观"的回应,中国软实力在塑造西方"中国观"中的功能具体表现为议题导向作用、观念构成作用和价值评判作用。明确中国软实力在西方"中国观"形成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可以有针对性地建设中国软实力,形成对中国有利的西方"中国观"。
孙霞
关键词:软实力中国威胁论
软实力:解读苏联解体的新视角被引量:2
2011年
苏联剧变20年以来,学术界一直在挖掘其剧变的原因,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苏联软实力的严重衰落。软实力是苏联兴起的最直接原因。十月革命前,俄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几乎没有什么物质力量为社会主义苏联提供硬实力,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苏维埃体制和最初的和平外交等,使苏联获得了强大的软实力,并且在此基础上造就了苏联的硬实力大国地位。但是,苏联在硬实力崛起的过程中,却抛弃了自己的软实力优势,特别是个人崇拜、丧失凝聚力的意识形态、错误的对内对外政策和僵化的国家体制等,不仅导致苏联软实力的衰落,也进而导致苏联硬实力的衰落,最终导致国家瓦解。
胡键
关键词:软实力硬实力苏联解体
争论中的中国模式:内涵、特点和意义被引量:38
2010年
就像数年前对"北京共识"的争论一样,国内外学术界对当前的"中国模式"的研讨也是众说纷纭、歧见纷呈。中国模式既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中国应对全球化的发展战略;否定中国模式的存在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而主张"慎用"则是"惧外"的表现。实际上,中国在过去30年的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外交各方面都创造性地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体制。这种体制概括起来就是中国模式。当然,中国模式是特定时空条件下的产物,切不可将它视为无所不包的大杂烩,而中国模式的意义也只能在特定的时空中发挥作用。
胡键
关键词:中国模式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国的视角被引量:59
2011年
中国语境下的文化软实力是约瑟夫.奈软实力概念的"中国化"表达,但二者又存在很大的差别。正是由于文化软实力是中国化的学术概念,中国学术界十多年的研究也是大相径庭的,不同学者从各自的学科出发对文化软实力进行了阐释,形成了对文化软实力的不同理解。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来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的人文精神,即"重天道"、"法自然"、"尚人道"的人本主义、反省自求提升自我的内省主义、"尚中贵和"的"中和"思想、"克己复礼"的礼仪主义。这是"中国品格"所在,也是世界普存的"中国元素",它们不仅能彰显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柔性,而且作为资源要素也为中国文化软实力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中国元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国社会进行价值整合和规范整合,从而达到塑造中国全新自我的目标。这些思想孕育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同时在经过当今中国的全新阐释之后而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
胡键
关键词:软实力文化软实力传统文化
软实力新论:构成、功能和发展规律--兼论中美软实力的比较被引量:34
2009年
近年来,学术界对软实力的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理论研究明显不足。软实力究竟由什么构成,在国家成长进程中发挥什么样的功能,软实力自身发展有哪些不一样的规律,这些都需要进行深刻的理论思考。学术界从约瑟夫·奈的软实力概念出发,往往把文化、价值观念、制度等直接就视为国家的软实力,但实际上这些东西本身并不是软实力,而是软实力资源。只有当一个国家运用这些资源来达到某种目的时,它们才能转化为国家的软实力。这些资源的权重值、运用资源的能力以及人们对它们的态度等构成了衡量软实力性质、程度的重要参考值。不同的态度决定了软实力的功能性质,也正是这些因素决定了软实力自身发展的特殊规律。
胡键
关键词:软实力理论
当前国际社会的中国观——基于西方民意调查的实证分析被引量:10
2011年
国际社会很早就开始了解中国,但是早期受交通、通信工具的制约,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对中国的了解是片面的,因而无法形成一个整体的"中国观"。当今,对中国的认知不再受客观条件的制约,但主观因素却成为认知中国的制约因素,特别是意识形态的偏见、安全利益认知等,使得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以及与中国存在着重要利益关系的周边国家,对中国的认知存在着制度化偏见,它们总是把中国视为"他者"。即便中国已经进入当今国际体系并在国际体系转型和建设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西方也仍对中国深表怀疑。可见,西方中国观的真正意义不是认识或再现中国的现实,而是根据各自的视角来"建构"一个中国,从而形成"镜像中国"。
胡键
关键词:国际社会中国观民意调查
论当代中国的政治力被引量:2
2009年
国家的政治力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的内容。国内方面是指对内的能力,属于执政能力的范畴:国际方面则属于外交的一部分。中国政治力受中国政治发展进程的影响而表现出两重性特点:优势与不足并存。一方面,虽然中国民主政治发展进程缓慢,但中国政治对内始终保持强大的凝聚力;另一方面,中国政治上有相当长一段时期推行"左"倾路线,民主政治生活非常不健康,而国际社会对中国当前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了解不多,或者因固有的意识形态偏见而攻击中国政治,使中国对外的政治感召力弱小。从国内与国际比较的角度来看,中国政治力的国内动员力强大,而国际动员力弱小。这样的特点可能在相当长时期内很难改变。因此,加强中国政治能力建设既是提高中国政治发展水平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内部政治系统与外部政治系统"政治能量"交换正常且顺利进行的保证。
胡键
关键词:政治力两重性政治发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