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870087)
- 作品数:12 被引量:30H指数:4
- 相关作者:廖景平唐源江温颖群吴七根匡延凤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 象牙参种子的解剖学和组织化学研究被引量:4
- 2001年
- 象牙参种子解剖学和组织化学的研究结果表明 ,种子包括假种皮、种皮、外胚乳、内胚乳和胚。假种皮没有完全包被种子 ,由约 4~ 5层薄壁细胞构成。种皮可以分为外种皮、中种皮和内种皮。外种皮由 1层表皮细胞构成 ,细胞壁明显增厚 ;中种皮包括下皮层、半透明细胞层和 3~ 4层细胞的色素层 ,下皮层和色素层细胞均充满红棕色色素 ;内种皮由 1层体积小、壁局部增厚的砖形薄壁细胞构成。种子在珠孔端分化出珠孔领、孔盖和种阜状结构 ,珠孔领为同形型 ,孔盖不具石细胞硬层。合点区内种皮出现缺口 ,缺口间充满合点区色素细胞 ,其整体轮廓成新月形。外胚乳可分为厚区与薄区两部分 ,外胚乳细胞壁平直 ,细胞内充满淀粉。内胚乳细胞主要含蛋白质 ,也有少量脂类物质 ,细胞界限不清楚。胚棒状 ,两端略膨大 ,含大量脂类物质 ,也含蛋白质和多糖。
- 唐源江廖景平
- 关键词:种子解剖学组织化学
- 兰花蕉的胚胎学研究被引量:6
- 2001年
- 兰花蕉(OrchidanthachinensisT.L.Wu)的胚珠倒生,具厚珠心和双珠被。内外珠被形成珠孔。假种皮从外珠被的顶端发生。造孢时期,胚珠具有一层周缘细胞。造孢细胞发育成大孢子母细胞,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大孢子的线形四分体,少数三分体。合点大孢子具功能。胚囊发育属蓼型。成熟胚囊的合点端狭长。胚珠具有珠心冠原和承珠盘。反足细胞寿命长。胚珠维管束属于合点后多维管束类型。胚乳发育属核型。种子脱落时,胚尚未分化出胚芽和胚根。
- 温颖群廖景平
- 关键词:兰花蕉大孢子发生雌配子体发育胚乳发育胚胎学
- 茴香砂仁种子的解剖学和组织化学研究被引量:5
- 2002年
- 茴香砂仁种子的假种皮膜质 ,由内、外表皮及其间的数层薄壁细胞构成。种皮黑褐色 ,由外种皮、中种皮和内种皮组成。外种皮为 1层表皮细胞 ;中种皮由 1层细胞的下皮层、1层细胞的半透明细胞层、3~ 4层薄壁细胞的中种皮薄壁细胞层和 1层细胞的色素细胞层组成 ;内种皮由 1层径向延长的细胞构成 ,内切向壁与部分径向壁非常增厚。种子珠孔区分化出珠孔领、孔盖和珠孔区薄壁细胞。合点区内种皮出现缺口 ,缺口间的合点区色素细胞群整体轮廓呈剌叭状。外胚乳细胞长条形、方形或多边形 ,细胞内充满淀粉 ;位于合点端的内胚乳为多层细胞结构 ,珠孔端的则为 1层细胞 ,细胞内含蛋白质、多糖、脂类物质。胚含大量脂类物质 。
- 唐源江廖景平
- 关键词:种子解剖学组织化学
- 红蕉花部维管束系统的解剖学研究被引量:4
- 2001年
- 红蕉花单性、同株 ,雄花与雌花花梗部的维管束均可分为外环维管束、中环维管束及中央维管束区。雌花外环维管束逐渐外移 ,并分支、变小、数目增多 ,至子房室区中部时几乎贴近表皮 ;中环维管束与外环维管束形态基本相似、稍大 ,至延长部中上部时与外环维管束合成一轮 ,最后进入花被片 ,成为花被维管束系统 ;中央维管束区在花梗部时排列为六组 ,组间有一些小的维管束分布。在室下区 ,近轴面隔膜维管束组消失 ,至子房室区基部时 (室下区 )其它五组逐渐聚集成明显五束 ;而组间的小维管束向中央聚拢 ,于子房室区基部时排列成环形 ,接着进入子房室中轴成为胎座维管束 ,随后束形变小 ,且随子房室的变小而外移 ,经延长部最后进入花柱 ,与心皮背束内方的三枚分支一起成为花柱维管束系统。三束心皮背束延伸至延长部时均分裂为内、外两支 ,三枚外方的分支进入三枚外轮雄蕊。两束远轴面隔膜束进入两枚内轮雄蕊。雄花与雌花的维管束系统基本相似 ,差异主要在雄花无子房室区及中轴的胎座维管束消失。
- 廖景平唐源江温颖群吴七根
- 关键词:红蕉维管束系统解剖学
- 舞花姜花部维管束系统的解剖学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对舞花姜(Globba racemosa)花部维管束系统进行解剖学观察分析,以探讨其缺失雄蕊的去向及其唇瓣和腺体结构的属性.结果显示:(1)舞花姜花梗部的维管束分散排列在基本组织内.(2)子房基部的维管束排成2部分,中央区为分散排列的小维管束,外方为一轮大维管束环,且外环维管束发育为子房壁维管束,心皮背束和隔膜束均起源于中心区维管束,二者的分支在延长部形成一个维管束网结;在网结之上,近轴面的两束心皮背束分支分别进入到2枚侧生退化雄蕊中并成为其主束,远轴面心皮背束的内方分支则成为唇瓣中束,三束心皮背束的其余分支均上行入萼片.(3)唯一1枚功能雄蕊接受近轴面隔膜束的内方主支作为其主束,远轴面2枚隔膜束的主支最后进入唇瓣的两侧束,三束隔膜束的外分支均发育为花瓣束.研究认为:舞花姜的唇瓣是一个三重结构,其中央维管束代表1枚外轮雄蕊,两侧维管束则分别代表2枚内轮雄蕊;舞花姜的2枚花瓣状退化雄蕊与唇瓣的中央一起构成外轮雄蕊,唯一1枚可育雄蕊和唇瓣的两侧同属内轮雄蕊.本研究结果支持姜科子房延长部形成的腺体属于子房上部心皮边缘的维管化附属物的观点.
- 关岚岚邹璞廖景平
- 关键词:维管束解剖学
- 距药姜种子解剖学和组织化学研究被引量:1
- 2001年
- 距药姜种子解剖学和组织化学研究结果表明 ,种子包括种皮、外胚乳、内胚乳和胚。外种皮由 1层表皮细胞构成 ,细胞壁纤维素质且明显增厚 ;中种皮可分为 1层细胞的下皮层、半透明细胞层和 2~ 4层细胞的色素细胞层 ,下皮层和色素细胞层的细胞内充满棕红色色素 ;内种皮由 1层砖形薄壁细胞构成。珠孔区有珠孔领和孔盖的分化 ,但珠孔领分化不完善。合点区内种皮出现缺口 ,缺口间充满合点区色素细胞 ,其整体轮廓成新月形。外胚乳细胞壁平直 ,细胞内充满淀粉。内胚乳可分为多细胞区和单细胞区两部分 ,内胚乳细胞界限不清 ,内含物主要是蛋白质。胚少有分化 ,含脂类、蛋白质、多糖。另外 ,还对姜花族的种子解剖学特征进行了初步的系统学分析。
- 唐源江廖景平吴七根
- 关键词:种子解剖学组织化学
- 小草蔻花部维管束系统的解剖学研究被引量:3
- 2002年
- 小草蔻花梗的维管束可分成外环和中心区两部分。进入室下区后,外环维管束向外偏移,其数目由约13束增加至约40束;中心区由不规则分布的18束变为三角形排列的12束。延伸至子房室区时,外环基本不变,而原来中心区的维管束则成为3束心皮背束、3束隔膜束及5-7束小的胎座维管束。3束心皮背束外方的主支经延长部最后进入花萼,胎座维管束于延长部基部消失。及至延长部基部,3束隔膜束的内侧横向分支,并最后与部分外环的维管束及心皮背束内方的细小分支在此形成一个维管束网结,而外侧的主支直接向上延伸;近轴面的隔膜束主支分裂成4支最后进入仅有的1枚功能雄蕊,远轴面的2束隔膜束主支则各分成2-3束最后进入唇瓣。延长部的维管束网结部分延伸入花瓣、唇瓣和腺体基部,少量进入花柱。首次提出姜科植物的花萼既代表了3枚花萼片,又包含了3枚缺失的外轮雄蕊;支持姜科的唇瓣代表了两枚缺失的内轮雄蕊及两枚腺体是隔膜腺变异结构的观点。
- 唐源江谢中誉廖景平
- 关键词:维管束系统解剖学
- 中国钩藤属9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被引量:6
- 2008年
-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中国钩藤属(Uncaria Schreb.)9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钩藤属植物的花粉为单粒,小型,辐射对称,赤道面观圆球形至近长球形,极面观3-裂圆形,具3孔沟,萌发沟裂缝状,长达两极。萌发沟中央有"内壁加厚突出"结构。外壁具条纹至细网纹饰,表面光滑无附属物。钩藤属花粉大小、形状、萌发沟和纹饰类型都较接近,属于单一型花粉。钩藤属植物的花粉形态特征是茜草科(Rubiaceae)中较为原始的类型。
- 匡延凤廖景平
- 关键词:花粉形态
- 拟豆蔻种子的解剖学和组织化学研究被引量:1
- 2001年
- 拟豆蔻 (Paramomumpetaloideum)种子包括假种皮、种皮、外胚乳、内胚乳和胚。假种皮膜质 ,由 5~ 7层薄壁细胞构成。种皮分外种皮、中种皮和内种皮。外种皮由一层细胞构成 ,其壁增厚并木质化。中种皮包括下皮层、半透明细胞层和色素层。下皮层由一层细胞构成 ,细胞近长方形。半透明细胞层由一层细胞组成 ,细胞近长方形或长条形 ,形态上与色素层细胞相似 ,但可通过染色方法把二者区分 ;色素层由一至二层细胞构成 ,最内层细胞形态有时难以分辨。内种皮由一层内切向壁非常增厚的石细胞构成。珠孔区分化出珠孔领、孔盖和珠孔区薄壁细胞。珠孔领异形型 ,孔盖具石细胞硬层。合点区内种皮向内凹陷并出现缺口 ,缺口位于种子近顶部偏向背侧 ,缺口间的合点区色素细胞群整体轮廓呈喇叭形。壁呈波浪形的外胚乳细胞富含淀粉粒。内胚乳最外一层细胞体积小 ,富含脂类物质。内胚乳合点端多层细胞 ,珠孔端为一层细胞 ,含丰富蛋白质。脂类物质主要存在于胚中。本文还从种子解剖学角度讨论了拟豆蔻的系统位置。
- 唐源江廖景平
- 关键词:种子解剖学组织化学
- 大鹤望兰花部维管束系统的解剖学研究被引量:5
- 2000年
- 大鹤望兰花梗横切面近三角形 ,花梗的维管束分散分布在基本组织内。室下区的维管束大致排列成两部分 ,外方为一到两环维管束组成的外维管束环 ,中央为分散排列的中央维管束区。前者的维管束进入子房壁 ,后者的维管束进入子房的中轴 ,形成胎座维管束。至延长部后 ,胎座维管束逐渐消失。子房壁上的维管束较易识别的有心皮背束、心皮背束伴束和隔膜束。 3束心皮背束经延长部最终进入花柱。 3枚心皮背束伴束最终分别进入一枚外轮雄蕊。 3枚隔膜束中远轴面的两束各进入一枚内轮雄蕊 ,而近轴面的一枚于延长部中上部产生分支 ,其中内方的分支逐渐远离近轴面向中央靠近 ,至延长部顶部于远轴面萼片及花柱刚形成时消失 ;外方的分支与近轴面另外 4束维管束排成一行 ,最后一同进入中央花瓣。子房壁其余的维管束进入延长部后逐渐分成 5个主要部分 ,其中近轴面两侧角部和远轴面的角部 3部分进入萼片 ,两侧边部的维管束进入两侧生花辨。中央花瓣含有近轴面隔膜束 1个分支。
- 唐源江廖景平温颖群吴七根
- 关键词:维管束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