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0611806)

作品数:5 被引量:191H指数:5
相关作者:舒良树王博张进李锦轶朱文斌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定年
  • 2篇南天山
  • 2篇古生代
  • 1篇地球动力
  • 1篇地球动力学
  • 1篇地球动力学环...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动力学环境
  • 1篇新生代
  • 1篇岩浆
  • 1篇岩浆作用
  • 1篇岩体
  • 1篇元素地球化学
  • 1篇杂岩
  • 1篇造山带
  • 1篇山带
  • 1篇蛇绿混杂岩
  • 1篇天山造山带
  • 1篇碰撞造山

机构

  • 3篇南京大学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广州海洋地质...
  • 1篇中国科学院新...
  • 1篇中国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应急...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法国国立奥尔...

作者

  • 3篇王博
  • 3篇舒良树
  • 2篇李锦轶
  • 2篇张进
  • 1篇马宗晋
  • 1篇曲军峰
  • 1篇冯乾文
  • 1篇朱文斌
  • 1篇王励嘉
  • 1篇刘建峰
  • 1篇孙桂华
  • 1篇张晓卫
  • 1篇朱志新
  • 1篇李亚萍
  • 1篇李彦峰

传媒

  • 2篇地质学报
  • 2篇岩石学报
  • 1篇地学前缘

年份

  • 1篇2014
  • 4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阿拉善地块新生代构造作用——兼论阿尔金断裂新生代东向延伸问题被引量:50
2007年
阿拉善地块在新生代的变形是青藏高原北部活动的直接结果,各方面的资料显示这种影响仅发生在中新世中晚期,前的活动性已经很低。阿尔金断裂的延伸并不能穿过阿拉善与南蒙古相关断裂相连,我们的研究更偏重认为阿尔金断裂没有进入阿拉善地区,而是经过金塔—花海盆地南缘的宽滩山—黑山地区与合黎山—龙首山南缘断裂相连,中新世中晚期,由于青藏高原北部重要的构造事件,青藏高原由南向北挤压河西走廊地区,造成了金塔—花海盆地内部由近南北向构造转变为近东西向构造。同时形成北山地区控制上第三系沉积(上新统)的东西向断裂。而阿拉善南缘产生右行走滑运动,地块的北部及内部则产生了近南北向的第三纪伸展构造,这些伸展构造以及金塔—花海盆地第三纪断裂控制的沉积与前人认为的强前陆、弱限制性边界的侧向挤出类似。我们认为阿拉善及蒙古地区中新世—上新世期间,由于受到青藏高原近南北向的挤压,产生区域性的"共轭"断裂系统,由于这些地区早期构造的控制,这些新活动的断裂主要迁就于老构造,以脆性活动为主,在蒙古国形成了沿阿尔泰山的北西—南东向断裂和东南部的北东—南西向"共轭"断裂系统,而阿尔金断裂与合黎山—龙首山南缘断裂则形成南侧的"共轭"断裂系统。北山以及金塔—花海地区则是这两组断裂的交汇地区,挤压作用明显,控制了新生代的沉积,并导致了新生代金塔—花海盆地的形成。阿拉善地块作为夹持在这两组断裂之间的地块,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向东挤出运动,在其东缘贺兰山西侧形成了新生代的挤压构造,而在其东北缘和西南缘则迁就早期的韧性剪切带分别向北东和南西运动,产生相应的变形。该模型能够合理地解释阿拉善周围地区及其内部中新世以来的变形及其与青藏高原北部构造运动之间的关系
张进李锦轶李彦峰马宗晋
关键词:阿拉善地块新生代青藏高原阿尔金断裂
伊犁北部博罗霍努岩体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及其大地构造意义被引量:42
2007年
博罗霍努岩体是发育在新疆伊犁北部的一个大型海西期花岗岩体,总体沿近 SE—NW 向分布,出露面积逾2000km^2。该岩体主要包括三类花岗岩:灰黑色辉石闪长岩、浅色黑云母花岗岩和紫红色黑云母钾长花岗岩。锆石 U—Pb La-ICP-MS 定年表明,辉石闪长岩的年龄为301±7Ma,黑云母花岗岩的年龄范围为294±7~285±7Ma,而黑云母钾长花岗岩则形成于280±5~266±6Ma。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显示,黑云母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以准铝或弱过铝Ⅰ型花岗岩为主,个别属于弱过铝 S 型花岗岩。在微量元素方面,这些花岗岩均富集轻稀土而亏损重稀土,但来自两个剖面的花岗岩具有不同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可能代表它们的岩浆源区有所不同,因此需要进一步对这些花岗岩进行同位素地质学研究。相对于洋脊花岗岩而言,博罗霍努岩体的花岗岩明显富集 K,Rb,Ba 和 Th,同时,显著亏损 Nb,Ta,Y 和 Yh。以上地球化学特征及微量元素判别图表明,这些花岗岩类形成于俯冲有关的火山岛弧环境。结合伊犁及邻区岩浆岩的特征及其时代,可以认为博罗霍努岩体的形成与天山北部洋壳向南的俯冲造山作用有关。西天山北部俯冲造山作用最终在中二叠世结束,并在中一晚二叠世进入陆内造山和伸展拉张阶段。
王博舒良树Dominique CLUZELMichel FAUREJacques CHARVET
关键词:锆石U-PB定年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南天山蛇绿混杂岩中放射虫化石的时代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55
2007年
塔里木北缘南天山蛇绿混杂岩带沿乌瓦门、库勒湖、依奇科里克、黑英山等地分布,黑英山段蛇绿混杂岩以梅什布拉克牧场一带出露最好。该蛇绿岩时代的确定事关天山造山带形成与演化历史的认识。对采自梅什布拉克蛇绿混杂岩带基质中的20多件硅质岩进行了薄片观察,从中挑选出若干件代表性硅质岩和硅质泥岩做微古化石鉴定,从中发现较多放射虫化石,属于内射虫类和原笼虫类,时代为晚泥盆世法门期—早石炭世杜内期—维宪期,早石炭世代表南天山洋盆关闭的年龄下限,或构造混杂的早期年龄。结合区域地质及其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南天山的乌瓦门、库勒湖、依奇科里克、黑英山各段蛇绿岩在物质组成与时空延伸上均有可比性,共同构成一个大型的南天山晚古生代构造缝合带。现有资料不支持南天山存在晚二叠世洋盆的认识。
舒良树王博朱文斌
关键词:硅质岩蛇绿混杂岩放射虫化石南天山
中国大陆主要变形系统被引量:29
2014年
地壳中的构造变形是已有岩石在地质应力作用下发生结构构造和空间位置变化的产物,因而是资源勘查开发和地质灾害防治不可忽视的重要地质现象。然而,地壳中的构造变形能否像岩石及岩石组合一样,也可以为一个地区的地质历史重建提供约束,在已有文献中没有系统的论述。文中针对这一问题,在系统研究了全球不同地球动力学环境构造变形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变形系统的概念,将其定义为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同一地球动力学背景下同时形成的、具有不同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的各种构造变形的集合,并根据其产出的地球动力学环境,将其划分为11种类型。基于这一认识,在系统收集研究了中国大陆已有构造变形资料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中国大陆古生代以来的14个变形系统,探讨了中国大陆构造分区和构造演化的几个问题。根据与全球典型变形系统的对比,基于中国大陆古生代以来主要变形系统的时空分布,笔者提出:(1)中国东部新生代伸展变形系统的成因主要与澳大利亚板块向北运动有关;(2)中国东部海域可能隐伏有中生代晚期弧陆碰撞带;(3)中国东部白垩纪地球动力学环境可能类似于现今北美西部科迪勒拉型大陆边缘;(4)秦岭山脉南北两侧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挤压构造变形可能是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陆缘碰撞的远程响应;(5)敦煌—阿拉善地块在早古生代期间是中国大陆独立的第四大古陆块体;(6)西准噶尔和西天山北部属于哈萨克斯坦古板块北部增生边缘,准噶尔—吐哈盆地基底及其以北的东准噶尔和阿尔泰山属于西伯利亚古板块古生代增生边缘;(7)小兴安岭和张广才岭东侧的原黑龙江群是大兴安岭地区西伯利亚古陆古生代增生边缘的向东延伸,不是侏罗纪增生杂岩或早古生代碰撞带的残片;(8)中国北方及邻区古生代至中生代期间经历了多次碰撞�
李锦轶张进刘建峰曲军峰李亚萍孙桂华朱志新冯乾文王励嘉张晓卫
关键词:地球动力学环境碰撞造山板块俯冲
科克苏-穹库什太古生代构造-岩浆作用及其对西南天山造山时代的约束被引量:26
2007年
天山造山带是古生代多期碰撞增生作用的产物,其确切的造山时代是当前争议较多的热点问题。分布在西南天山的科克苏-穹库什太剖面经历了复杂的构造变形,最明显的两期变形事件分别为朝北的推覆作用和 NE-SW 韧性走滑作用。本剖面可分为伊犁岩浆岛弧、伊犁结晶基底、高压变质杂岩三个岩石-构造单元。野外可见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侵入到绿片岩相变质岩中,岩脉切穿绿片岩中面理构造。通过锆石 U-Pb LA-ICPMS 测年,科克苏剖面钾长花岗岩的年龄为341±6Ma 和338±8Ma,穹库什太黑云母花岗闪长岩的年龄为313±4Ma。其中,花岗闪长岩发生了黑云母定向排列,通过对黑云母进行^(40)Ar/^(39)Ar 测年,获得坪年龄为263.4±0.6Ma,表明该花岗闪长岩受过后期热事件的干扰。地球化学分析表明,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属于钙碱性系列,Nb 和 Ta 含量低而 Rb,Ba 和 Th 含量很高,与俯冲作用有关的岛弧岩浆岩地球化学组成非常相似。结合前人对该地区高压变质岩、花岗岩和火山岩的研究成果,本文提出,西南天山俯冲-碰撞造山作用发生在晚石炭世之前,研究区后碰撞区域走滑作用标志着西南天山碰撞造山作用在二叠纪之前全部结束。
王博舒良树MichelFAUREDominiqueCLUZELJacquesCHARVETMichel FAURE
关键词:天山造山带古生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