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J1210067)

作品数:95 被引量:830H指数:14
相关作者:曾从盛章文龙王维奇张廷玉伍世代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师范大学教育部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1篇经济管理
  • 20篇农业科学
  • 1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1篇天文地球
  • 7篇历史地理
  • 5篇水利工程
  • 4篇生物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9篇土壤
  • 16篇湿地
  • 10篇河口湿地
  • 9篇闽江河口湿地
  • 8篇有机碳
  • 8篇生态
  • 8篇湿地土壤
  • 8篇土地利用
  • 8篇互花米草
  • 7篇土壤有机
  • 7篇城镇化
  • 6篇土壤有机碳
  • 5篇互花米草入侵
  • 4篇影响因素
  • 4篇GIS技术
  • 3篇遥感估算
  • 3篇人口
  • 3篇入侵
  • 3篇水淹
  • 3篇农业

机构

  • 95篇福建师范大学
  • 19篇教育部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安庆师范大学
  • 1篇安庆师范学院
  • 1篇福州大学
  • 1篇集美大学
  • 1篇池州学院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江西财经大学
  • 1篇密歇根大学

作者

  • 28篇曾从盛
  • 13篇章文龙
  • 10篇王维奇
  • 9篇张廷玉
  • 8篇伍世代
  • 7篇王晓文
  • 7篇王志萍
  • 6篇祁新华
  • 6篇苏晓玲
  • 6篇刘晴晴
  • 5篇何诗
  • 5篇林贤彪
  • 5篇尹春
  • 5篇陈桂香
  • 4篇林伟
  • 4篇陈晓艳
  • 4篇张永勋
  • 4篇颜燕燕
  • 4篇陈志彪
  • 4篇韦素琼

传媒

  • 11篇海南师范大学...
  • 7篇亚热带资源与...
  • 5篇生态学报
  • 5篇水土保持学报
  • 5篇湿地科学
  • 3篇福建师范大学...
  • 3篇生态学杂志
  • 3篇商丘师范学院...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城市环境与城...
  • 2篇山东农业科学
  • 2篇贵州师范大学...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2篇吉林师范大学...
  • 2篇中国水土保持...
  • 2篇水资源与水工...
  • 2篇绿色科技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台湾农业探索
  • 1篇地理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8
  • 17篇2017
  • 21篇2016
  • 14篇2015
  • 28篇2014
  • 11篇2013
9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闽江口盐淡水湿地沉积物-水界面无机氮交换通量特征被引量:11
2013年
为探索河口区盐淡水湿地潮滩沉积物-水界面无机氮交换通量的空间差异与秋、冬季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选取闽江河口区内的鳝鱼滩、蝙蝠洲、塔礁洲3个盐淡水差异较为明显的湿地洲滩作为采样断面,对沉积物-水界面无机氮交换通量及其影响因子进行测定与分析,其中3个断面的沉积物与上覆水盐度大小均表现为鳝鱼滩〉蝙蝠洲〉塔礁洲。结果表明:(1)秋、冬季研究区NH+4-N、NO-3-N和NO-2-N的界面交换通量分别为(-2.174)-1.437mmol/(m2·d),(-4.113)-0.440mmol/(m2·d)和(-0.152)-0.169mmol/(m2·d),与国内外一些河口区的研究结果相比处于较低水平;(2)无机氮界面交换通量(除NO-2-N外)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异特征,从低盐度湿地(塔礁洲)到高盐度湿地(鳝鱼滩),NH+4-N界面交换通量秋季表现出由源转化为汇,而冬季则表现为由汇转化为源的特征,鳝鱼滩NH+4-N的秋、冬季源汇转换表现的最为活跃,NO-3-N的界面交换通量秋季表现为从低盐度湿地到高盐度湿地逐渐减少的特征,而冬季则表现为蝙蝠洲〉塔礁洲〉鳝鱼滩;(3)沉积物盐度与NH+4-N界面交换通量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NO-3-N的界面交换通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4)无机氮界面交换通量还受到沉积物粒径、沉积物及上覆水无机氮含量等因素的影响。
林贤彪林啸颜燕燕何诗蒋利玲曾从盛
关键词:无机氮交换通量沉积物-水界面
福建省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被引量:13
2014年
从水资源系统、社会经济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3个方面着手,构建福建省城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福建省城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福建省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已具有相当规模,城市水资源的供给需求是有一定保障的,城市水资源仍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潜力;分区城市中,厦门市与漳州市城市水资源状况较为紧张,厦门市未来城市水资源形式不容乐观。研究结果可为福建省城市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
李庆贺伍博炜杨珺丽李淼
关键词:水资源熵权法
互花米草入侵对闽江口湿地土壤磷形态及释放风险的影响被引量:10
2016年
选取闽江河口鳝鱼滩裸滩湿地和互花米草入侵裸滩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其磷形态以及吸附特性,探讨互花米草入侵下裸滩湿地土壤磷赋存形态、吸附特性及其潜在释放风险的变化。结果表明:无机磷(IP)是2种湿地类型土壤磷的主要形态,分别占裸滩和互花米草湿地土壤总磷(TP)含量的61.40%和61.01%;互花米草入侵裸滩湿地后,土壤中总磷、无机磷、铁铝磷(Fe/A1-P)和钙磷(Ca-P)含量总体上显著增加,其增加比例分别为12.58%,9.49%,11.11%和5.32%,而有机磷(Org P)含量无显著变化;互花米草入侵对土壤无定形态铁(Feox)、铝(Alox)、磷(Pox)、吸附指数(PSI)和吸附饱和度(DPS)影响不一致,其中Feox和DPS总体上变化不明显,Alox有所降低,而Pox和PSI显著增加;裸滩湿地土壤磷潜在释放风险指数(ERI)为12.69,属于中度风险,而互花米草入侵后,土壤ERI降为9.98,表现为较低风险,说明互花米草入侵对土壤磷潜在释放风险具有一定削弱作用。
安婉丽高灯州刘晴晴王志萍陈蔷曾从盛
关键词:磷形态互花米草入侵土壤
闽江河口区互花米草入侵不同年限下湿地土壤有机碳变化被引量:22
2016年
为阐明互花米草的固碳潜力,论文在闽江河口区鳝鱼滩湿地选择不同入侵年限的样地,对其0~60 cm土壤理化性质和碳库变化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1)Y_4(<4 a)、Y_8(4~8 a)和Y_(12)(8~12 a)3个采样点土壤有机碳含量均值分别为15.5、17.77和19.71 g·kg^(-1),土壤有机碳密度均值分别为10.68、12.29和15.01 kg·m^(-3),总有机碳储量均值分别为65.24、73.99和90.30 t·hm^(-2),其中表层0~20 cm土壤有机碳增加最为显著;2)互花米草入侵引起湿地土壤粘粒和粉粒组成增加,容重和砂粒组成降低,表层土壤C/N增加明显;3)土壤有机碳含量与p H值、盐度、土壤含水量、C/N、平均粒径、粘粒组成呈显著正相关,与容重、砂粒组成呈显著负相关。通过研究发现,短期入侵的互花米草湿地土壤有机碳持续增加,具有较强的有机碳富集能力,在单位面积上可以有效增强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的碳蓄积。
金宝石高灯州杨平王维奇曾从盛
关键词:互花米草土壤有机碳
生态脆弱区贫困与生态环境的博弈分析被引量:63
2013年
生态脆弱区既是生态环境破坏最典型、最强烈的区域,也是贫困问题最集中的区域。然而,实践中试图摆脱"贫困陷阱"的成功案例并不多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鲜有协同生态保护与扶贫的研究,尤其是忽视了不同利益主体的相互作用过程与机制。从博弈论的视角,探讨生态脆弱区不同利益主体的两组核心博弈,即政府与民众以及政府与企业的博弈。研究发现,扶贫与生态环境保护相互作用过程事实上就是协调不同利益主体的目标与利益的博弈过程,博弈结果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扶贫的效果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效应。研究为深入理解贫困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与机制提供一个理论分析框架,并为中国生态脆弱区可持续发展实践提供有益借鉴。
祁新华叶士琳程煜林荣平
关键词:生态脆弱区贫困生态环境恶化博弈
福建省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
2017年
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是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本研究采用复合指标测度法,通过主成分分析确定指标权重;通过对城镇化指数进行适当修正后,对福建省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2000-2014年的协调发展差异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4年期间,福建省整体上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且土地城镇化过度发展的趋势愈加明显.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2000-2002年为严重失调阶段,2003-2007年属于轻度失调阶段,2008-2013年发展到濒临失调阶段,至2014年福建省整体协调发展度达到勉强协调,综合协调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杨浩伍世代张廷玉林蕙灵
关键词: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
福建沿海经济带城镇化质量测度与提升路径被引量:1
2016年
城镇化质量的提升是有序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关键,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基础设施质量和城乡一体化方面构建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MATLAB软件综合测度福建沿海城镇化质量空间分异,依据城镇化质量综合得分,采用系统聚类法将福建沿海城镇化质量划分为3大类型区域,利用ArcGIS10.2软件进行可视化。研究表明:福建沿海地区城镇化质量差异明显,厦门城镇化质量综合得分最高,属于高质量城镇化区域;福州、泉州、莆田分别排名2~4位,属于中等质量城镇化区域;漳州和宁德分别排名5~6位,属于低质量城镇化区域。
林石生王晓文吴晓黎江清华
关键词:城镇化质量
闽江河口湿地土壤生物和非生物因子与水淹频率的关系被引量:8
2016年
以闽江河口湿地为研究区,于2013年5月20日、8月20日和11月20日,沿高潮滩到中潮滩,设置9个不同水淹频率采样地,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p H、电导率、容重、总有机碳含量和总无机碳含量,以及5月20日和8月20日的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同时,测定5月20日和11月20日采样地A、采样地E和采样地I的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地上和地下生物量,以及8月20日采样地A和采样地I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探讨了土壤生物和非生物因子与水淹频率的关系。结果表明,植物生长初期,采样地A短叶茳芏地上生物量显著小于采样地E和采样地I(n=3,p<0.05),但生长末期,采样地A短叶茳芏地上生物量显著大于采样地I(n=3,p<0.05),采样地A短叶茳芏地下生物量都大于采样地I;从采样地A到采样地I,微生物丰度和微生物环状支链的磷脂酸(Cy)及其前体(Pre)之间的比值(Cy/Pre)逐渐降低,微生物丰度约降低28%,Cy/Pre比值由0.99下降到0.19,说明水淹频率增加,微生物受氧气和酸的胁迫作用减弱;表层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和总有机碳含量随着水淹频率增加也逐渐降低,从采样地A到采样地I,氧化还原电位由82.5 m V下降到-71 m V,表明氧化还原环境从弱氧化向还原过渡,总有机碳质量比由35.09 g/kg下降到12.3 g/kg;土壤总无机碳含量和p H从采样地A到采样地I逐渐增大,总无机碳质量比由0.95 g/kg上升到1.64 g/kg,p H由5.37上升到7.52,土壤从酸性向中性过渡;土壤电导率差异较大,11月20日土壤电导率最大(3.61 m S/cm),其次是8月20日(2.69 m S/cm),5月20日电导率最小(1.53 m S/cm)。从高潮滩到中潮滩,随着水淹频率增加,短叶茳芏生物量(尤其地下部分),微生物丰度、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和土壤氧化还原电位降低,土壤p H和总无机碳含量升高;不同采样日的土壤电导率变化规律不一致,土壤容重无明显变化。
高灯州章文龙曾从盛刘晴晴王志萍陈依婷
关键词: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
仓山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
2017年
采用福州市仓山区2000年、2010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GIS方法提取了10年间的仓山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数据。采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测算方法对仓山区土地利用数据进行了分析处理,测算了仓山区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结果表明:2000~2010年,仓山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这与土地利用变化密切相关。提出了控制建设用地的扩张,保护水域、林地、耕地和园地等生态价值系数高的土地利用类型的建议,以提升仓山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杨赟刘慧灵林蕙灵伍世代
关键词:地理学生态服务价值土地利用变化
基于主体功能区的福建省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研究被引量:29
2018年
区域的功能定位对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存在重要的影响。论文以福建省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四大功能区功能定位发展目标为基础,采用地均投入产出技术效率表征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剔除非期望产出构建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福建省2009—2015年四大主体功能区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进行差异化评析。结果表明:1)福建省2009—2015年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有所提升,且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优化开发区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最高,而农产品主产区最低,农产品主产区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增速最快,而优化开发区增速最慢,表明建设用地利用程度与主体功能区功能定位存在一致性。2)福建省各主体功能区内要素投入产出存在显著空间分异,且呈现高低值格局之分。根据不同功能定位的区域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特点提出针对优化对策和建议。
林丽群李娜李国煜伍世代王强林蕙灵董政黄玉娟
关键词:主体功能区随机前沿生产函数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