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4BA525B04)

作品数:28 被引量:352H指数:13
相关作者:杨克诚潘光堂荣廷昭苟才明宋燕春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长江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四川省玉米育种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6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2篇玉米
  • 6篇玉米地
  • 6篇配合力
  • 6篇人工合成群体
  • 5篇性状
  • 5篇育种
  • 4篇种质
  • 4篇SSR标记
  • 3篇地方种
  • 3篇地方种质
  • 3篇玉米地方品种
  • 3篇玉米地方种质
  • 3篇生物学
  • 3篇潜势分析
  • 3篇自交
  • 3篇自交系
  • 3篇基因
  • 3篇QTL分析
  • 2篇低磷
  • 2篇低磷胁迫

机构

  • 15篇四川农业大学
  • 3篇长江师范学院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河南农业大学
  • 2篇新疆农业科学...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甘肃省农业科...
  • 1篇山东省农业科...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菏泽学院
  • 1篇西南大学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阿坝藏族羌族...
  • 1篇农业农村部科...

作者

  • 9篇杨克诚
  • 7篇潘光堂
  • 5篇荣廷昭
  • 4篇苟才明
  • 3篇黎裕
  • 3篇姚启伦
  • 3篇石云素
  • 3篇王天宇
  • 3篇宋燕春
  • 2篇向葵
  • 2篇张志明
  • 2篇赵茂俊
  • 2篇刘春元
  • 2篇董华芳
  • 2篇魏昕
  • 2篇刘成
  • 2篇宋伟彬
  • 2篇吴建宇
  • 2篇代小冬
  • 2篇李晶晶

传媒

  • 6篇植物保护
  • 4篇玉米科学
  • 3篇华北农学报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植物遗传资源...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作物杂志
  • 1篇作物学报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6篇2008
  • 8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SSR分子标记分析三峡库区玉米地方品种的遗传关系被引量:10
2007年
利用微卫星(SSR)标记技术和DNA混合取样方法,检测了来自三峡库区15个玉米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42对SSR引物在15个玉米地方品种群体中共检测到248个多态性条带,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2~14个,平均5.9个;多态信息量0.28~0,81,平均为0.73;根据遗传相似系数矩阵做出的树状图,将15个玉米地方品种划分成3类,所有玉米地方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均在0.42以上.从15个玉米地方品种中选出5个,每个品种选取15个单株,共75个DNA单株样品,分析玉米地方品种群体的遗传结构.42对相同的SSR引物在5个玉米地方品种中检测到有效等位基因数Ae=3.40,平均期望杂合度He=0.67.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地方品种群体间及群体内的遗传结构均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品种群体内和群体间的遗传变异分别占总变异的92%和8%.
姚启伦姚成强
关键词:玉米地方品种SSR标记三峡库区
川西北高原地区玉米育种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被引量:2
2009年
玉米作为川西北高原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和重要饲料作物,其生产水平仍较低,供需矛盾十分突出。针对此情况,文章简述了川西北地区生态特点,概述了该地区玉米育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高原玉米育种特点及目标,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苟才明黄宁张吉海徐克诚吴全一杨荣志
关键词:高原玉米育种现状
2个玉米人工合成群体S_2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分析被引量:16
2007年
以48-2,9636,RP125为测验种,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2个玉米人工合成群体S260个单株的配合力进行研究,以分析不同群体自交后代间、群体内S2株系间、株系内个体间配合力差异。结果表明,除株高、穗位高、行粒数外,其余性状GP-5 S2GCA优于GP-4 S2,多数性状群体内S2株系间GCA具有较大差异,株系内个体间经济性状GCA的差异远远大于农艺性状;不同性状及同一性状不同群体自交后代所配组合SCA效应值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的数目均有一定差异,且GCA与SCA无明显相关关系。55,57,89,93,105,107株系多数性状具有较高的GCA,可能有较大利用潜势。
秦燕任纬杨克诚
关键词:玉米株系配合力
玉米人工合成群体S_2遗传变异SSR标记评估被引量:4
2007年
本研究利用SSR标记技术分析2个玉米人工合成群体S2分子水平的遗传变异,为群体合成及自交后代的选择提供一定理论依据。结果表明,40对引物在2个群体S2中共扩增出420个等位位点,每个SSR座位的等位基因数目为3~25个,平均为10.5个。GP-5S2的多态位点数、多态位点比例、基因型数、变异系数、基因杂合度等均大于GP-4S2,表明GP-5S2入选株系的遗传变异较GP-4S2大。遗传距离比较表明,不同群体S2间平均遗传距离大于群体内株系间平均遗传距离,群体内株系间平均遗传距离又远远大于株系内个体间平均遗传距离。根据遗传距离,可将60个单株分为5个大类10个亚类,GP-4S2部分株系和GP-5S2部分株系聚在同一亚类,表明GP-4S2和GP-5S2的部分株系可能有相似的遗传背景。因此,玉米人工合成群体亲本材料的选择应将田间鉴定与SSR检测结合,并根据育种目标确定合成材料的多少,而在自交后代选择中则应侧重系间选择。
秦燕杨克诚任纬
关键词:玉米SSR标记
四种玉米幼胚培养性状的基因效应分析被引量:10
2006年
目的了解玉米幼胚培养主要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方法选用玉米高幼胚培养能力自交系R18-599(红)与低培养能力自交系R15获得6个世代,幼胚培养测定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非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愈伤组织克隆力和愈伤组织绿苗再分化数4个性状,采用6世代平均值分析法和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世代联合分析法分别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非胚性愈伤组织出愈率受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控制;再分化数受1对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克隆力受2对主基因+多基因控制,但2种方法对克隆力的上位性效应鉴定结果不同。结论比较2种方法的分析结果,世代联合分析法不仅提高了试验结果的精确度,同时还提供了更多的遗传信息。
宋芸夏燕莉魏昕张志明赵茂俊荣廷昭潘光堂
关键词:玉米幼胚培养基因效应
10个小麦品种(材料)对麦长管蚜的室内苗期抗蚜性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明确不同小麦品种对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的室内苗期抗性。[方法]在温室内采用每株小麦接种1头蚜虫的方法,测定了麦长管蚜在来源于3个国家的10个小麦品种上的发育历期(DD)、相对日均体重增长量(MRGR)和成虫日均产仔数(Rm),以此来确定不同小麦品种(材料)的抗蚜性。[结果]应用多元方差分析,多目标综合判别及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表明,麦长管蚜在‘Ww2730’、‘98-10-30’、‘Astron’上的适应性最差,这几个品种对其抗性最好,是可以利用的抗性品种(材料);‘98-10-35’、‘98-10-32’次之;‘Batis’对麦长管蚜的适应性最好,抗性最差;‘186Tm’,‘Xanthus’,‘Amigo’对麦长管蚜适应性较好,与作为对照的‘小偃-22’一样,抗性处在中间水平。[结论]研究结果可以为进一步的抗蚜育种提供依据。
胡想顺刘小凤胡祖庆张宇红赵惠燕张改生
关键词:小麦麦长管蚜生物学参数抗蚜性
玉米丝裂病发生的数量遗传分析被引量:20
2008年
【目的】分析玉米丝裂病发生的遗传机制,为选育抗丝裂病品种和高效改良感病材料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运用六世代平均值分析法和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多世代联合分析的方法,对普通玉米自交系R08与975-12杂交组合的P1、P2、F1、F2:3、B1:2和B2:26个世代群体的种子丝裂病进行分析。【结果】玉米丝裂病的遗传符合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在F2:3、B1:2和B2:23个家系世代,主基因方差分别为201.45,31.99和31.99;多基因方差依次为11.04、81.14和0.00。主基因加性效应值为11.31;多基因加性效应值为-4.47,显性效应值为10.85。主基因遗传率在F2:3和B1:2两个分离家系群体中为81.31%和21.56%,多基因遗传率为4.46%与54.68%。B2:2家系中未检测出多基因的存在。【结论】玉米丝裂病主要由加性主基因控制,在抗病育种中可在早代高强度选择,对感病自交系可采取回交转育的方法进行改良。
魏昕李丽华王娟樊庆琦兰海吴元奇荣廷昭潘光堂
关键词:玉米主基因+多基因数量遗传分析
玉米穗部不同组织对串珠镰刀菌和禾谷镰刀菌的抗性研究被引量:7
2006年
2002 ̄2004年采用花丝通道法、钉刺果穗法和针刺果穗深处法3种接种方法,分别将串珠镰刀菌和禾谷镰刀菌接种到不同玉米自交系的花丝、子粒和穗轴上。结果发现,不同穗部组织对这两种菌的抗病性表现不同,同时筛选出花丝和子粒都抗这两种菌并且穗轴抗串珠镰刀菌的优良自交系BT-1。
董华芳宋伟彬代小冬李晶晶刘春元吴建宇
关键词:玉米串珠镰刀菌禾谷镰刀菌抗病性
柑橘矢尖蚧发生期预测回归方程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矢尖蚧是危害柑橘生产的重要害虫之一,搞好测报可以指导适时防治。笔者在重庆市北碚区柑橘园对矢尖蚧进行多年系统监测,结果表明,矢尖蚧在该地一年发生3代,世代重叠,第1代发生较为整齐,便于统一防治。因此,以2012年-2018年该虫发生前3个月的气象资料和矢尖蚧发生的田间历史数据为依据,应用DPS软件,分别采用简单法和多因子互作法进行逐步回归,建立了春季矢尖蚧第1代发生期的预测回归方程。两个方程总体回归达显著水平或极显著水平,两种方法建立的回归方程证明:第1代发生高峰期与发生前3个月的温度、湿度、雨日和降雨量等气象资料均有关系。将2019年数据用来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两个回归方程结论均为“比较准确”,均能比较准确地预测出该地矢尖蚧的发生高峰期。
李鸿筠刘浩强姚廷山冉春胡军华
关键词:柑橘矢尖蚧发生期
利用糜子野生种进行旱地糜子育种的实践被引量:13
2005年
糜子是干旱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旱作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野糜子是广泛分布于糜子栽培地区的糜子近缘野生种,长期的进化与生态适应造就了野糜子具有很强的耐瘠性、抗逆性和适应性。因此,在糜子育种中具有很好的利用价值。利用糜子野生种进行旱地糜子种质创新和品种遗传改良,是丰富糜子杂种后代遗传基础,选育优良糜子新品种的有效途径。
杨天育董孔军何继红贾尚诚
关键词:糜子育种方法选育方法种质创新遗传资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