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00723)
- 作品数:2 被引量:21H指数:2
- 相关作者:韩兰芝彭于发吴孔明苏丽娟尹新明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南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鳞翅目昆虫氨肽酶N与Bt毒素的结合及其与Bt抗性的关系被引量:9
- 2011年
- 随着BtCry作物在我国的广泛应用和推广,靶标害虫对其抗性风险已成为BtCry作物生态安全研究的重要内容。氨肽酶N(Aminopeptidase N,APN)是位于昆虫中肠刷状缘膜囊泡(Brush Border Membrane Vesicles,BBMV)上BtCry毒素重要的受体蛋白之一,它与BtCry毒素的结合能力决定了BtCry毒素的杀虫活性及昆虫对Bt抗性的产生。本文从APN的结构特征与分类、APN与BtCry毒素的结合特异性、结合位点、结合过程中的分子互作机制及APN变异导致昆虫抗性产生几方面系统综述了鳞翅目昆虫中肠BtCry受体蛋白-氨肽酶N与BtCry毒素的结合及其与Bt抗性关系的研究进展。
- 马文静韩兰芝尹新明曹广春苏丽娟
- 关键词:氨肽酶NBT受体抗性
- 与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Bt抗性治理相关的庇护所策略的初步研究
- 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是转Bt基因水稻的重要靶标害虫。为实施预防性的抗性治理策略和为Bt水稻的可持续应用和健康发展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室内吊飞和模型模拟的方法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田间庇护所策略进行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二...
- 韩兰芝侯茂林吴孔明彭于发
- 关键词: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庇护所
- 文献传递
- 大螟幼虫田间扩散及成虫飞行能力研究被引量:12
- 2012年
- 大螟的抗性演化将成为制约Bt水稻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因素,为实施预防性的害虫抗性治理策略,明确大螟成、幼虫的运动习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田间调查和飞行磨测试的方法研究了大螟幼虫在田间的迁移扩散行为和成虫的飞行能力。结果表明,大螟幼虫在不同水稻穴之间及同一水稻穴内的不同分蘖间均存在频繁的迁移扩散,且其在分蘖期水稻上的迁移扩散能力显著高于孕穗期水稻。在整个幼虫发育过程中,大螟在分蘖期和孕穗期水稻上的平均迁移扩散距离分别为62.29cm和51.02cm,最大扩散距离为120cm。吊飞结果表明,大螟的有效飞行时间为4~5d,能多次飞行,约有75.5%的个体累计飞行距离≤5km。因此,对于幼虫扩散能力相对较强、成虫飞行能力相对较弱、求偶前期相对较短的大螟来说,建议其抗性治理策略应设置为分区种植的庇护所,且庇护所与Bt稻田的距离最好不超过5.0km。
- 韩兰芝彭于发吴孔明
- 关键词:大螟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