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178009)

作品数:13 被引量:168H指数:8
相关作者:王毅力郭瑾珑李大鹏解明曙汤鸿霄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建筑科学
  • 3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7篇分形
  • 6篇维数
  • 6篇分形维数
  • 4篇水处理
  • 3篇颗粒物
  • 3篇腐殖酸
  • 2篇絮体
  • 2篇气浮
  • 2篇拓扑空间
  • 2篇工艺特征
  • 2篇反应器
  • 2篇ABR反应器
  • 1篇冻干
  • 1篇絮凝
  • 1篇絮凝剂
  • 1篇气泡
  • 1篇强化混凝
  • 1篇强化混凝技术
  • 1篇浊度
  • 1篇微观形貌

机构

  • 14篇北京林业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生...
  • 5篇北京航空航天...
  • 2篇国家环境保护...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5篇王毅力
  • 6篇郭瑾珑
  • 5篇李大鹏
  • 4篇杜白雨
  • 4篇解明曙
  • 4篇汤鸿霄
  • 3篇卢佳
  • 3篇石宝友
  • 2篇王东升
  • 2篇刘杰
  • 1篇韩海荣
  • 1篇赵旭
  • 1篇葛小鹏
  • 1篇谢昌武
  • 1篇娄敏
  • 1篇郑雅芹
  • 1篇刘囡
  • 1篇刘燕
  • 1篇魏科技
  • 1篇吴玉英

传媒

  • 6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中国给水排水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环境污染治理...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3篇200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絮凝-DAF(dissolved air floatation)工艺的化学因素与颗粒特征研究被引量:11
2002年
研究了絮凝 DAF工艺的化学因素和颗粒特征 .PAC类絮凝剂的碱化度B值越高 ,其荷电量和立体结构越显著 ,絮凝 DAF工艺的除浊效果越好 ;但除了絮凝剂的电中和能力外 ,其形成絮体的结构特征也对絮凝 DAF工艺有影响 .随着投药量、絮凝搅拌强度和时间的增加 ,絮体都分别会趋于某一极值尺寸而后逐渐变小 ,且较大粒度的密实絮体才是与微气泡作用效果最好的絮体 .此外 ,增加絮凝搅拌强度和延长时间都可能有利于水中颗粒的去除 ,且DAF出水中粒径越大的颗粒含量越少 ,其中大于 1 5μm的颗粒极少 ,但 2—
王毅力李大鹏郭瑾珑汤鸿霄
关键词:流动电流浊度给水处理
JMS-CCDAF-NF工艺去除水中腐殖酸的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试验研究了JMS-逆流气浮-纳滤集成工艺去除水中腐殖酸的工艺特征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JMS-逆流气浮工艺去除水中腐殖酸时,在最佳投药点(PACl),出水水质符合纳滤系统预处理单元的要求。该预处理系统与纳滤系统组合的集成工艺可以使水中的腐殖酸有机物浓度大大降低,且含TQ56-36FC型纳滤膜的流程比含M-N1812A型纳滤膜的流程效果好。前者出水的TOC值可达0.28 ̄0.70mg/L。后者出水的TOC值在0.59 ̄1.30mg/L。另外,尽管保安过滤/活性炭预处理有利于纳滤膜出水水质的提高,但活性炭柱与纳滤膜能去除的有机物种类是有些重合。
刘杰王毅力杜白雨侯立安
关键词:腐殖酸工艺特征
强化混凝技术去除腐殖酸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8
2004年
 综述了腐殖酸对水处理过程的影响及其与饮水水质的关系,并对采用强化混凝技术去除腐殖酸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介绍,指出今后可从物化形态学出发去优化反应器的设计和运行。
谢昌武王毅力刘囡吴玉英解明曙
关键词:腐殖酸环境特征强化混凝技术
高效凝聚/絮凝-DAF集成系统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02年
对高效凝聚 /絮凝 DAF集成系统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结果表明 ,流动电流SC可以对投药量变化进行调整 ,但流动电流的探头仍需改进 ;不同凝聚 /絮凝单元、溶气气浮单元均可进行高效的集成 ,竖流气浮与逆流气浮对絮体特征的要求是不同的 ;投药量 3~ 4mg/L(Al2 O3 )时
王毅力李大鹏郭瑾珑汤鸿霄
絮凝形态学研究及进展被引量:32
2003年
从水体中原始颗粒、絮凝剂和絮体 3个方面综述了絮凝形态学的研究进展 ,尤其是分形理论在絮凝理论与工程中的应用。絮体是具有自相似或自仿射和标度不变的分形结构 ,其分形维数是描述絮凝过程的重要因素。絮体分形结构导致了絮体碰撞的作用半径、有效密度等变化 ,从而对颗粒物分离过程有重要的影响。
王毅力李大鹏解明曙
关键词:颗粒物絮凝剂絮体分形维数水处理
颗粒活性炭吸附染料过程的分形特征研究被引量:7
2005年
运用 Langmuir分形吸附等温线方程模拟了颗粒活性炭对染料的吸附 ,得到了较好的效果 ,并且以染料分子作为码尺计算出颗粒活性炭的表面分形维数 Ds为 2 .5 90 2。染料在颗粒活性炭上的吸附动力学具有类分形特征 ,吸附反应的逐时速率系数 k与反应时间 t呈指数关系。但通过本文计算出的指数 h值无法计算出分形子谱维数
于富玲王毅力郭瑾珑解明曙
关键词:环境科学颗粒活性炭吸附染料分形维数
逆流共聚气浮水处理工艺研究被引量:13
2002年
逆流共聚气浮水处理工艺相对于传统的气浮、沉淀处理工艺有很大的优越性 ,一方面絮凝过程在逆流共聚气浮反应柱中进行 ,溶气回流水释放的微气泡参与到悬浮颗粒物的絮凝反应中而有助于形成体积质量小而结构牢固的絮体 ;另一方面反应柱中的微絮体在气泡的生成过程中充当了“核”的作用 ,有助于溶气水中气泡的迅速形成并提高气泡与絮体的碰撞粘附效率 ,同时反应柱中可形成稳定的气泡—絮体共聚悬浮层 ,有利于拦截随水流下行的絮体与上升的微气泡 ,提高了处理效率。
郭瑾珑王毅力李大鹏汤鸿霄
关键词:气浮除浊
ABR反应器的启动及颗粒污泥特征的研究
本文研究了20-30℃条件下ABR反应器的启动过程,经历了169天5个阶段的启动实验,进水COD容积负荷达到4.38kgCOD/m3·d,出水的各项指标(COD、VFA、pH)达到要求;形成了大量的性能良好的颗粒污泥,其...
芦家娟王毅力赵洪涛韦红才
关键词:ABR反应器颗粒污泥
文献传递
微涡旋絮凝-逆流气浮-纳滤集成工艺去除水中腐殖酸的研究
本试验研究了微涡旋絮凝-逆流气浮-纳滤集成工艺去除水中腐殖酸的工艺特征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微涡旋絮凝-逆流气浮工艺去除水中腐殖酸时,在聚合氯化铁(PFC)的最佳投药点0.62 mmol·L-1(Fe3+)下,出水水质符...
王毅力娄敏刘杰廖柏寒
关键词:腐殖酸工艺特征分形维数
文献传递
颗粒物微界面吸附模型的分形修正——朗格缪尔(Langmuir)、弗伦德利希(Freundlich)和表面络合模型被引量:40
2005年
运用分形理论修正了颗粒物微界面吸附模型,建立了朗格缪尔(Langmuir)、弗伦德利希(Freundlich)和表面络合模型的分形吸附等温线方程式.其中,朗格缪尔(Langmuir)吸附等温线的分形表达式为:Γ=ΓmC1 me),指数m与颗粒物表面分维Ds的关系如下:m∝e (bm+C1 maDs 2-10;表面络合模型的分形表达式为:Γ=ΓmC(n x)e (b(x n)+C(n x)0∝rDs-2e),而且lgb=lg(ka kb)+pH,指数x n与颗粒物表面分维Ds的关系如下:x n∝aDs 2-10;相应的弗伦德利希(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的分形形式分别为:Γ=(Γm bm)C1 me,Γ=(Γm b(x n))C(n x)e.0∝rDs-2通过对文献中的数据的模拟初步讨论了分形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它们具有更接近于实际的描述微界面吸附过程的能力,通过lg(x n)=lgk′+(Ds-2)lgr0计算出土壤颗粒和尾矿砂颗粒的表面分形维数分别为2 42和2 72.
赵旭王毅力郭瑾珑韩海荣解明曙
关键词:分形颗粒物尾矿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