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4YJC751015)
- 作品数:7 被引量:2H指数:1
- 相关作者:蒋霞杨晓河更多>>
- 相关机构:重庆交通大学西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哲学宗教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民间:弥合思想内容与艺术格调的裂缝——丰子恺《云霓》三个文本的比较阅读
- 2015年
- 在丰子恺先生的丹青妙笔下,《云霓》指向三个文本:首先是指一幅描绘民间大旱农人踏水望云霓的漫画,其次是指一册描绘大旱以来民间生活图景的六十幅漫画的画集①,以前述单幅漫画《云霓》为首篇,再次是指这册画集的序言,即散文《云霓》②。三者不仅“能指”相同,其“所指”④也不乏相通性。
- 蒋霞
- 关键词:丰子恺艺术格调文本裂缝弥合
- 悲悯的诗意:读丰子恺《漫画阿Q正传》被引量:1
- 2017年
- 鲁迅小说《阿Q正传》自诞生伊始便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并成为许多艺术家创作的灵感来源,关于小说《阿Q正传》的多种艺术形式的改编层出不穷。本文聚焦于其中一次具有特色的漫画改编,分析艺术家丰子恺对小说原作的理解和表现,研究画家与鲁迅的心灵交流,并试图探讨从改编到创作的丰富蕴含。
- 蒋霞
- 关键词:《阿Q正传》丰子恺诗意悲悯
- “四心”圆融之境:丰子恺审美理想论
- 2014年
- 对丰子恺的审美观的认识,需要放在现实?艺术?宗教的"三层楼"的比喻中。现实层是基础,亦是最终旨归,艺术层兼有本体意义与枢纽作用双重身份,宗教层是至高境界,对下具有精神引领的作用。丰子恺认为,对"真"的最深刻的揭示惟有宗教能够担当;"善"是佛教之慈悲与儒家之仁的结合;"美"包含与内容无涉的形式之美以及以真善为底子的精神之美,后者高于前者,精神之美具有佛教的蕴涵。艺术心与宗教心相沟通,同时还与仁心、童心相沟通,"四心"相通达至圆融之境,构成了丰子恺独特的审美理想。
- 蒋霞杨晓河
- 关键词:丰子恺审美理想真善美仁心
- 从“入门之道”与“纯正之学”走向审美的人生:丰子恺艺术教育论被引量:1
- 2014年
- 在艺术教育上,丰子恺以艺术普及作为"入门之道",以"纯正之学"作为艺术教育的核心,二者共同引导大众走向审美的人生,首先达致"器"的层面的生活美化即生活艺术化,进而实现"道"的层面的精神提升即人生艺术化。
- 蒋霞杨晓河
- 关键词:丰子恺艺术教育
- 从“无常之恸”到“人间佛教”:丰子恺佛教思想初探
- 2015年
- 在中国现代文学艺术史上,丰子恺最大的特点在于他的人生与艺术均充满了佛教意味。他从对时空的哲思开启人生之问,从对无常的体悟接近佛教之门,从对无常的参悟走向"人间佛教"。丰子恺的佛教思想的内涵是:以现实人生为基点,以人的清净心为基础,把佛教的精神运用于世间,通过大乘菩萨道的修持完善人格进而建立和平、仁爱的人间净土。
- 蒋霞杨晓河
- 关键词:丰子恺人间佛教
- 论丰子恺漫画的“诗画”品格
- 2014年
- 丰子恺漫画以"诗画"品格而迥异于讽刺幽默类传统主流漫画。其"诗画"品格突出表现在抒情性的"古诗新画"类作品,同时表现在对童趣和生趣的追求上。童趣和生趣还建构出丰子恺人生艺术化的审美追求。在"诗画"风格的统领下,丰子恺漫画在主题、题材、艺术表现手段等方面也颇具个性特征。"诗画"理念体现了丰子恺打通绘画与文学的主张,对当代艺术的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 蒋霞杨晓河
- 关键词:丰子恺漫画诗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