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207069)

作品数:7 被引量:204H指数:6
相关作者:冯银厂吴建会张裕芬张彩艳吴虹更多>>
相关机构:南开大学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宁波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PM2.5
  • 2篇有机碳
  • 2篇源解析
  • 2篇颗粒物
  • 2篇PM10
  • 2篇PM2
  • 2篇CMB
  • 2篇ITERAT...
  • 1篇扬尘
  • 1篇元素碳
  • 1篇溶蚀
  • 1篇时空变化特征
  • 1篇水溶
  • 1篇水溶性
  • 1篇碳气溶胶
  • 1篇气溶胶
  • 1篇硝酸盐
  • 1篇消光
  • 1篇消光系数
  • 1篇粒径

机构

  • 7篇南开大学
  • 1篇天津化工研究...
  • 1篇宁波市环境保...
  • 1篇天津市气象科...
  • 1篇成都市环境保...

作者

  • 6篇冯银厂
  • 5篇吴建会
  • 3篇张裕芬
  • 2篇毕晓辉
  • 2篇史国良
  • 2篇徐虹
  • 2篇吴虹
  • 2篇张彩艳
  • 2篇方小珍
  • 1篇姬亚芹
  • 1篇张晓勇
  • 1篇韩素芹
  • 1篇周军
  • 1篇王娇
  • 1篇刘保双
  • 1篇楚翠娟
  • 1篇梁丹妮

传媒

  • 3篇环境科学研究
  • 2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南开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青岛环境空气PM10和PM2.5污染特征与来源比较被引量:105
2013年
2011—2012年分别在青岛设6个和2个采样点采集PM10和PM2.5样品,分析二者质量浓度及颗粒物中多种无机元素、水溶性离子和碳等组分的质量浓度,以研究PM10及PM2.5的污染特征.采用CMB-iteration模型估算法,确定一次源类及二次源类对PM10和PM2.5的贡献,利用统计学方法比较PM10和PM2.5的污染源.结果表明:青岛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季节变化显著,表现为春、冬季高,夏、秋季低;Na、Mg、Al、Si、Ca和Fe元素主要富集在PM10中,SO42-、NO3-、EC和OC主要富集在PM2.5中;城市扬尘、煤烟尘、建筑水泥尘及海盐粒子等粗粒子在PM10中的分担率较PM2.5中的高,分担率分别为28.7%、17.2%、7.16%及4.47%;二次硫酸盐、二次硝酸盐、机动车尾气尘及SOC(二次有机碳)等在PM2.5中的分担率较PM10中的高,分担率分别为19.3%、8.97%、13.7%及6.07%;由PM10与PM2.5化学组分的分歧系数可见,春、秋季PM10和PM2.5化学构成存在一定差异,而冬、夏季二者的化学构成相似.
吴虹张彩艳王静宣肇菲楚翠娟冯银厂徐虹
关键词:PM10PM2源解析
天津市冬季颗粒物化学组成及其消光特征被引量:8
2015年
于2013年冬季在天津大气边界层观测站利用Andersen撞击式采样器采集了26 d的颗粒物样品,并进行化学组分分析,同步观测颗粒物吸收系数、数浓度、能见度及其他气象要素.对比分析了污染日和清洁日颗粒物质量浓度及其化学组成的粒径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Mie模型计算外混、内混、"核-壳"3种混合态假设下颗粒物的消光系数、散射系数和吸收系数.与实测吸收系数的比较可知,颗粒物的混合态可能更加接近"核-壳"态."核-壳"态假设下颗粒物平均消光系数模拟值为(517.44±308.42)Mm-1,其中污染日平均值为(668.39±307.30)Mm-1,清洁日为(275.91±37.90)Mm-1,相对湿度对颗粒物的消光系数有显著影响.污染日颗粒物中OM(有机质)、(NH4)2SO4、NH4NO3、EC和其他物质对消光系数的贡献率分别为30.4%、25.5%、17.7%、8.1%和18.3%,清洁日分别为49.8%、11.0%、7.2%、10.6%和21.4%.PM0.4~1.1、PM〉1.1~2.1、PM〉2.1~10的消光系数贡献率分别为69.6%±6.7%、13.9%±3.3%和16.5%±6.4%.污染日高浓度的细粒子是导致能见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其中亚微米颗粒物对消光占据主导地位,(NH4)2SO4、NH4NO3、OM是主要的消光化学组分.
丁净韩素芹张裕芬冯银厂吴建会史国良王娇
关键词:消光系数化学组成粒径分布
中国PM2.5中水溶性硫酸盐和硝酸盐的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17
2013年
结合十几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分析梳理了我国环境空气PM2.5中SO2-4、NO-3和NH+4的浓度及百分含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发现PM2.5中不同二次组分的浓度及含量均呈现不同的地区性差异,其中SO2-4污染在西北地区较严重,其次是在气候湿润的华南和西南地区;NO-3的污染在西北地区较严重,在西南地区污染较轻;NH+4污染在华东地区较严重,而在西南地区污染较轻.不同组分均呈现出不同的季节变化特征,SO2-4在夏季较高,春季较低;NO-3在夏季较低,秋冬季较高;NH+4在春季较低,冬季较高.此外,近年来我国PM2.5中NO-3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而SO2-4在不同地区呈现出不同的变化特征.硫酸盐和硝酸盐组分的这些时空变化特征均与污染前体物的排放情况以及适宜产生二次反应的环境状况有密切关系.其中SO2-4的生成与环境条件有较大关系,而NO-3的生成与前体物的排放关系较大.根据我国经济发展与主要排放源的变化趋势,预测未来我国PM2.5中SO2-4含量有下降的可能,而NO-3含量会不断升高.
徐虹张晓勇毕晓辉方小珍郑伟巍冯银厂姬亚芹
关键词:PM2硫酸盐硝酸盐
成都市冬季大气颗粒物组成特征及来源变化趋势被引量:39
2014年
2010—2012年冬季分别在成都市8个环境受体采样点采集PM10、PM2.5样品,同时采集颗粒物源类样品,分析上述样品质量浓度及多种无机元素、水溶性离子和碳组分的含量,以对这3 a冬季大气颗粒物浓度、特征组分、来源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使用CMB-iteration模型对成都市中心城区的PM10、PM2.5进行来源解析.结果表明:成都市冬季ρ(PM10)在工业区最高,PM2.5污染呈现区域性特征;冬季PM10的主要来源有扬尘、二次硫酸盐、煤烟尘、二次硝酸盐和机动车尾气尘,上述5类源在2010─2012年的分担率分别为24%~29%、17%~22%、13%~16%、6%~12%、6%~11%;对PM2.5有重要贡献的源类有二次硫酸盐、扬尘、煤烟尘、二次硝酸盐和机动车尾气尘,这5类源在2010─2012年的分担率范围分别为25%~27%、19%~22%、12%~15%、11%~13%、8%~11%.二次粒子、扬尘等是成都市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污染源,其中扬尘、建筑水泥尘等以粗粒子为主的源类浓度贡献呈逐年下降趋势,而二次粒子等以细粒子为主的源类浓度贡献则逐年上升,成都市冬季大气细颗粒物污染加重.
张彩艳吴建会张普张裕芬吴虹史国良冯银厂
关键词:PM10PM2.5源解析
宁波城市扬尘化学组成特征及其来源解析被引量:18
2014年
为有效制定城市扬尘的防治措施,系统研究宁波城市扬尘污染的化学组成特征和来源,选取宁波为研究区域,采集了城市扬尘、土壤风沙尘、煤烟尘和机动车尾气尘4种源类样品,进行了元素、离子和碳3大类分析,并与其他城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宁波城市扬尘的主量成分包括Ca、Si、Fe、Al、K、总碳(TC)、有机碳(OC)和SO2-4,质量分数总和为44.14%,其中Ca、Si、Fe、Al、K等地壳元素含量较高。宁波城市扬尘化学组成与其他典型城市相差较大,其中Si、Al和Mg含量明显低于其他城市,而Na、K、Ni等元素含量总体较高。(2)分歧系数计算结果为0.471,说明城市扬尘与土壤风沙尘的化学组成相似度不高,受人为来源类的影响较大。(3)宁波的城市扬尘中Zn富集因子最大,达23.10,其次为Ca、Cu、Pb、Ni、As,且这些重金属元素的富集因子均在5之上,表明Zn、Ca、Cu、Pb、Ni、As显著富集,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4)土壤风沙尘对城市扬尘的贡献最大(分担率达34.88%),其次为建筑水泥尘(分担率达25.01%)、煤烟尘(分担率达20.19%)。说明城市扬尘中大部分化学组分来自土壤风沙尘、建筑水泥尘和煤烟尘。
方小珍孙列毕晓辉吴建会冯银厂周军
关键词:城市扬尘化学质量平衡
含碳气溶胶采样偏差评估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4年
含碳气溶胶采样偏差是影响含碳气溶胶及大气颗粒物精确测定的主要因素之一,进而影响大气颗粒物的源解析、环境效应分析、污染防治对策制定等。分析了含碳气溶胶采样偏差的产生原因,综述了目前研究所用的衡量采样偏差的方法,并分析了方法的优缺点,探讨了引起采样偏差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对今后的相关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王腾骄吴建会
关键词:含碳气溶胶有机碳
菏泽市PM_(2.5)碳组分季节变化特征被引量:23
2017年
于2015年8月到2016年4月在菏泽市城区采集PM_(2.5)颗粒,利用热/光碳分析仪测定了颗粒物中8种碳组分,获得了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质量浓度,分析了OC与EC的比值、相关性,使用OC/EC比值法估算了二次有机碳(SOC)的浓度,并使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8种碳组分含量.结果表明,(1)PM_(2.5)中OC、EC的年质量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1.2~60.6μg·m^(-3)、0.6~24.8μg·m^(-3),OC/PM_(2.5)、EC/PM_(2.5)的季节分布特征相似:冬季>春季>秋季>夏季;(2)OC/EC的年平均值为2.6±1.0,春夏秋冬OC、EC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1、0.56、0.86、0.75,估算的SOC年平均浓度为(4.7±5.0)μg·m^(-3);(3)不同季节8种碳组分质量分数均为EC1最高,EC3最低.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春秋冬这3个季节碳组分的主要来源为燃煤、机动车和生物质燃烧.
刘泽珺吴建会张裕芬梁丹妮马咸刘保双冯银厂张勤勋
关键词:PM2.5有机碳元素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