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03148)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03148)

作品数:19 被引量:99H指数:7
相关作者:王瑞芬邓振波徐登辉肖静王淑萍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师范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理学
  • 3篇电子电信

主题

  • 15篇配合物
  • 10篇铽配合物
  • 10篇发光
  • 7篇电致发光
  • 7篇稀土
  • 7篇激子
  • 6篇稀土配合物
  • 6篇PHEN
  • 4篇PVK
  • 4篇MBA
  • 4篇1,10-P...
  • 3篇有机电致发光
  • 3篇甲酸
  • 3篇苯甲酸
  • 3篇
  • 3篇BENZOI...
  • 3篇CRYSTA...
  • 3篇TB
  • 3篇MOBA
  • 2篇三元配合物

机构

  • 17篇河北师范大学
  • 11篇北京交通大学

作者

  • 16篇王瑞芬
  • 11篇邓振波
  • 9篇徐登辉
  • 8篇肖静
  • 5篇梁春军
  • 5篇张建军
  • 5篇徐颖
  • 5篇王淑萍
  • 4篇程宝妹
  • 3篇张元元
  • 2篇徐丽娟
  • 2篇宿素玲
  • 2篇时玉萌
  • 2篇李秀芳
  • 2篇张海燕
  • 2篇任宁
  • 1篇陈征
  • 1篇郝金刚
  • 1篇马瑞霞
  • 1篇赵娜

传媒

  • 5篇中国稀土学报
  • 4篇光谱学与光谱...
  • 3篇发光学报
  • 2篇无机化学学报
  • 2篇Rare M...
  • 1篇光电子.激光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Chines...

年份

  • 6篇2007
  • 8篇2006
  • 1篇2005
  • 5篇2004
  • 1篇2003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新型铽、钆稀土配合物的发光特性被引量:4
2006年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铽、钆稀土配合物TbGd(BA)6(bipy)2,把它作为发光材料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为改善稀土配合物的载流子传输能力并避免其在真空蒸发时的热分解,实验中将铽、钆稀土配合物TbGd(BA)6(bipy)2掺入高分子导电聚合物Poly(N-vinycarbazole)(PVK)中,用旋涂的方式制备发光层,并制成电致发光器件。通过测量器件的光致和电致发光光谱,均得到纯正的、明亮的Tb3+离子的绿光发射,四个特征峰分别位于489,545,585,620nm,分别对应着能级5D4→7FJ(J=6,5,4,3)的跃迁。讨论了共混体系的发光特性和能量传递机理。稀土配合物的光致发光是由于外部直接激发及PVK到稀土配合物的能量传递。电致发光有两个途径,PVK到稀土配合物的能量传递及载流子的直接俘获。在双层器件中,发光区域随Alq3厚度变化,尤其是在高电压下,激子复合区域移向Alq3一侧。优化后,多层器件在电压为13V时,达到最高亮度183cd/m2,得到明亮的铽的绿色发光。
程宝妹邓振波梁春军徐登辉王瑞芬
关键词:铽配合物发光特性稀土配合物
Tb配合物TbY(o-MOBA)_6(phen)_2·2H_2O的电致发光器件被引量:3
2007年
合成了一类新型稀土配合物TbY(o-MOBA)6(phen)2.2H2O,将其掺杂到导电聚合物聚乙稀咔唑(PVK)中获得了纯正、明亮的绿光发射。用这种掺杂体系分别制作了2类器件1)ITO/PVKTbY(o-MOBA)6(phen)2.2H2O/LiF/Al;2)ITO/PVKTbY(o-MOBA)6(phen)2.2H2O/BCP/AlQ/LiF/Al。器件1的起亮电压为13V,在21V时最大亮度为18.2cd/m2;结构优化的器件2,在23V时最大亮度可达124.5cd/m2。将这种材料的发光性能与另一种稀土配合物Tb(o-MOBA)3phen.H2O相比较,并分别讨论了其光致发光(PL)和电致发光(EL)机理。
李秀芳邓振波时玉萌陈征肖静王瑞芬
关键词:激子
铽配合物Tb(o-MBA)_3phen与PVK掺杂体系的发光机理被引量:7
2007年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稀土铽配合物材料Tb(o-MBA)3phen,并把它作为发光材料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将铽配合物与PVK的混合溶液用旋涂法制得发光层,并利用Alq3作为电子传输层制备了多种结构的电致发光器件:器件A:ITO/PVK∶Tb(o-MBA)3phen/LiF/Al;器件B:ITO/PVK∶Tb(o-MBA)3phen/BCP/Alq3/LiF/Al;器件C:ITO/BCP/PVK∶Tb(o-MBA)3phen/Alq3/LiF/Al。由器件A和C得到了纯正的、明亮的Tb3+的绿光发射,发射光谱中四个特征峰分别对应着能级5D4→7FJ(J=6,5,4,3)的跃迁,而PVK的发光完全被抑制。在光致发光中PVK的发射光谱和铽配合物的激发光谱有一定的重叠,两者之间可能存在Frster能量传递。同时PVK与铽配合物掺杂体系的激发光谱与纯PVK的激发光谱非常相像,而与铽配合物的激发光谱差别很大,这也说明掺杂体系中铽的发光有一部分来源于PVK分子的激发,PVK与铽配合物之间存能量传递过程。研究了掺杂体系的电致发光性能,在电致发光中,铽的发光主要来源于稀土配合物直接俘获载流子形成激子并复合发光。通过优化选择得到了发光性能较好的器件,器件的最大亮度在17V时达到180cd/m2。
李秀芳邓振波张元元时玉萌王瑞芬
关键词:稀土配合物激子
稀土铽配合物TbY(m-MOBA)_6(phen)_2·2H_2O的有机电致发光单层器件的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将新型稀土配合物TbY(m MOBA)6(phen)2·2H2O掺杂到导电聚合物PVK中改善了铽配合物的成膜特性和导电性质。用此掺杂体系制作了单层发光器件,发现掺杂浓度为1∶5,甩膜转速为1000r·min-1时器件的发光效果最好,起亮电压为9V,最大亮度在17V时达到15.7cd·m-2。对比[Tb(m MOBA)3phen]2·2H2O的单层器件的发光,说明Y3+的存在促进了PVK到Tb3+的能量传递。
肖静邓振波徐登辉徐颖王瑞芬
关键词:电致发光铽配合物激子
稀土配合物Tb(p-MBA)_3phen的有机电致发光被引量:6
2004年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稀土铽配合物材料Tb(p MBA)3phen,把它作为发光材料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中。把铽配合物掺杂在导电聚合物PVK中采用旋涂法制得发光层,并利用AlQ作为电子传输层制作了单层、双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器件1(ITO/PVK):Tb(p MBA)3phen/Al;器件2(ITO/PVK):Tb(p MBA)3phen/AlQ/LiF/Al,得到了纯正的、明亮的Tb3+离子的绿光发射,4个特征峰分别对应着能级5D4到7Fj(j=6,5,4,3)的跃迁,而PVK的发光完全被抑制。研究了两种器件的电致发光性能,并通过选择AlQ的厚度得到了发光性能较好的器件,其最大亮度在20V时达到152cd·m-2。
徐颖邓振波徐登辉肖静王瑞芬
关键词:铽配合物电致发光激子稀土
芳香羧酸铕-含氮杂环配体三元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被引量:23
2006年
分别以苯甲酸、苯乙酸、β-苯丙酸、苯丙烯酸为第一配体,1,10-邻菲口罗啉或2,2′-联吡啶为第二配体,合成了7种铕(Ⅲ)的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配位滴定分析,确定了各配合物的组成。通过红外光谱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初步表征,在配合物中羧基氧原子和邻菲口罗啉及联吡啶中的氮原子均参与了配位。采用TG-DTG技术对7种配合物的热分解过程进行了研究,以phen为第二配体的4种铕(Ⅲ)的三元配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室温下测定了各配合物粉末的激发和发射光谱。结果表明:羧酸配体相同,以邻菲口罗啉为第二配体的配合物的荧光强度要大于以联吡啶为第二配体的配合物的相应荧光强度。7种铕(Ⅲ)的三元配合物中,最强发射峰强度顺序为:Eu(-βPPA)3phen>Eu(BA)3phen>Eu(PLA)3phen>Eu(BA)3bipy>Eu(PLA)3bipy>Eu(CA)3phen.H2O>Eu(CA)3bipy(其中BA为苯甲酸根、PLA为苯乙酸根、β-PPA为β-苯丙酸根、CA为苯丙烯酸根、phen为1,10-邻菲口罗啉、bipy为2,2′-联吡啶)。
马瑞霞王瑞芬王淑萍张建军
关键词:芳香羧酸三元配合物热重荧光光谱稀土
卤代苯甲酸铽、铕与1,10-邻菲啰啉及掺杂配合物的荧光性质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分别以邻氯苯甲酸和间氟苯甲酸为第1配体,1,10-邻菲啰啉为第2配体,合成了4种Tb(Ⅲ),Eu(Ⅲ)的三元配合物和8种分别掺杂Gd(Ⅲ),Y(Ⅲ)的四元配合物.在室温下测得了各配合物的激发和荧光发射光谱,讨论了配合物中的掺杂离子对配合物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Gd(Ⅲ),Y(Ⅲ)对配合物中Tb(Ⅲ),Eu(Ⅲ)的发光均有敏化作用.
徐丽娟王瑞芬王淑萍
关键词:邻氯苯甲酸1,10-邻菲啰啉铽配合物铕配合物
Non-isothermal decomposition kinetics and lifetime of Tb2(0-MBA)6(PHEN)2被引量:3
2003年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Tb_2(O-MBA)_6(PHEN)_2 (O-MBA: o-methylbenzoate;PHEN: 1,10-phenanthroline) and its kinetics were studied under the non-isothermal condition bythermogravimetry-derivative thermogravimetry (TG-DTG) techniques. Kinetic parameters were obtainedfrom analysis of TG-DTG curves by the Achar method and the Madhusudanan-Krishnan-Ninan (MKN) method.The most probable mechanism function was suggested by comparing the kinetic parameters. The kineticequation for the first stage can be expressed as dα/dt = Aexp(-E/RT)·3(1 - α)^(2/3). Thelifetime equation at mass loss of 10% was deduced as lnτ= -28.7429 + 19797.795/T by isothermal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ZHANGJianjunBAIJihaiWANGRuifenWANGShupingLIJibiao
关键词:TG-DTG1,10-PHENANTHROLINE
配合物[Tb(p-ClBA)_3(phen)]_2的结构和性能(英文)被引量:1
2007年
Terbium p-chlorobenzoate complex with 1,10-phenanthroline, [Tb( p-ClBA)_3phen]_2 (1) has been obtained in the ethanol solution, where p-ClBA=p-chlorobenzoate and phen=1,10-phenanthroline. It crystallizes in the triclinic system, space group P1, a=1.008 1(2) nm, b=1.185 7(2) nm, c=1.431 1(3) nm, α=110.826(4)°, β=96.436(4)°, γ=101.737(4)°, Z=2. The two Tb(Ⅲ) ions are linked by four carboxylate groups through their bidentate bridging modes, forming a dimeric unit with crystallographic inversion center. Each terbium ion has an eight-coordinate geometry with four of the coordination sites occupied by four oxygen atoms from the four bridging carboxylates, respectively, two oxygen atoms from bidentate carboxylate, and the remaining positions occupied by two nitrogen atoms from a 1,10-phenanthroline molecule. The Tb(Ⅲ) ion adopt a distorted square antiprism coordination geometry. The excitation and luminescence data observed at room temperature show that the title complex emits very intensive green fluorescence under ultraviolet light. The result of thermal analysis indicates the complex [Tb(p-ClBA)_3phen]_2 is quite stable to heat. CCDC: 221921.
王淑萍王瑞芬张建军
关键词:铽配合物1,10-邻菲罗啉晶体结构
铽配合物TbY(o-MBA)_6(phen)_2与PVK掺杂体系的发光性质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稀土铽配合物材料TbY(o-MBA)6(phen)2,把它作为发光材料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中。把铽配合物掺杂在导电聚合物PVK中采用旋涂法制得发光层,并利用AlQ作为电子传输层制作了多种结构的电致发光器件:器件A,ITO/PVK∶TbY(o-MBA)6(phen)2/LiF/Al;器件B,ITO/PVK∶TbY(o-MBA)6(phen)2/AlQ/LiF/Al;器件C,ITO/PVK∶TbY(o-MBA)6(phen)2/BCP/AlQ/LiF/Al。对器件A和B得到了纯正的、明亮的Tb3+离子的绿光发射,4个特征峰分别对应着能级5D4到7Fj(j=6,5,4,3)的跃迁,而PVK的发光完全被抑制。研究了掺杂体系的光致发光性能和电致发光性能,认为在光致发光中,铽的发光主要来源于PVK到稀土配合物的Frster能量传递。而在电致发光中,铽的发光主要来源于稀土配合物直接捕获载流子形成激子复合发光。并通过优化选择得到了发光性能较好的器件B,其最大亮度在14V时达到213cd·m-2。
张元元邓振波梁春军程宝妹肖静徐登辉王瑞芬
关键词:铽配合物电致发光激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