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2014)

作品数:6 被引量:7H指数:2
相关作者:邹晶梅王孝理周忠和胡晗王岩更多>>
相关机构:临沂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生物学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生物群
  • 3篇热河生物群
  • 2篇新属
  • 2篇新属种
  • 2篇英文
  • 2篇属种
  • 2篇鸟类
  • 2篇白垩世
  • 1篇胸骨
  • 1篇义县组
  • 1篇幼年
  • 1篇羽毛
  • 1篇早白垩世
  • 1篇鸟纲
  • 1篇气动
  • 1篇气动力
  • 1篇中生代
  • 1篇中侏罗世
  • 1篇侏罗世
  • 1篇近亲

机构

  • 5篇临沂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南...

作者

  • 4篇王孝理
  • 4篇邹晶梅
  • 2篇周忠和
  • 1篇张海春
  • 1篇胡晗
  • 1篇王敏
  • 1篇王博
  • 1篇王敏
  • 1篇张晓梅
  • 1篇王岩
  • 1篇陈军

传媒

  • 4篇古脊椎动物学...
  • 1篇古生物学报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早期鸟类及其近亲的腹肋腔:大小和功能(英文)
2015年
对中生代鸟类及与其亲缘关系密切的非鸟兽脚类腹肋腔的大小和形态进行了研究。据报道,在兽脚类中,腹肋腔的大小与个体大小正相关。然而与早期报道相反,基干鸟类的腹肋腔按个体大小比例似乎比非鸟兽脚类的大,这表明在缺乏前后向充分发育的胸骨时,腹肋可能作为一种补偿性结构,具有附着肌肉的功能。像鳄鱼一样,具有胸骨的早期鸟类的近端一排腹肋与胸骨相关联,表明这两种结构在功能上可能是一个整体;但在所有腹肋结构中都没有发现任何用来附着肌肉的痕迹,所以这一观点还没有此方面证据的支持。或者,大型的腹肋腔可能与呼吸功能以及鸟类飞翔需要的大量氧气供应有关。由于这些细弱骨骼结构的保存往往不完整,好的样本太少,以至于无法从对腹肋资料的统计分析中得出重要的结论。
邹晶梅郑晓廷王孝理张晓梅周忠和
关键词:热河生物群白垩纪鸟纲胸骨
巨前颌契氏鸟(鹏鸟科:反鸟类)的形态学描述及早白垩世鸟类尾羽的空气动力学功能比较(英文)被引量:2
2017年
契氏鸟(Chiappeavis)是首次发现保存有扇状尾羽的反鸟类,显示出尾羽球茎这一结构在较原始的反鸟类中已经发育。详细描述了巨前颌契氏鸟(C.magnapremaxillo)正型标本的骨骼形态学特征。契氏鸟的腭区形态与始祖鸟(Archaeopteryx)相似,而区别于晚白垩世的反鸟类戈壁鸟(Gobipteryx)。即使具有尾羽球茎,鹏鸟类的尾综骨形态也表明该结构发育较差。估算了在契氏鸟中由扇状尾羽所产生的浮力,并与其他早白垩世鸟类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契氏鸟的扇状尾羽所产生的空气浮力小于同时代生活的今鸟型类,这有可能解释了反鸟类中具有空气动力学功能的尾羽形态普遍缺乏的现象。
邹晶梅郑晓廷胡晗王孝理周忠和
关键词:中生代热河生物群鸟类
内蒙古道虎沟中侏罗世古蝉科(昆虫纲,半翅目)一新属种
2014年
根据内蒙古宁城道虎沟产出的一块古蝉科后翅化石,建立1新属1新种——宁城美丽古蝉(Kallicossus ningchengensis gen.et sp.nov.)。新属有别于古蝉科其它已描述的属,其特征为M1+2长,分支点远离翅基部,RP与M1愈合一小段,横脉m-cua存在且长。文中对道虎沟地层已报道古蝉类进行了总结,并基于此对该地区化石层的地质时代进行了探讨。新属种的发现进一步证实古蝉科在侏罗纪中期生物多样性程度非常高。
陈军张海春王博郑晓廷王孝理
关键词:新属半翅目中侏罗世
红山鸟科(今鸟类)—新属种(英文)被引量:1
2014年
根据发现于内蒙古宁城早白垩世义县组地层中一件保存近乎完整的亚成年鸟类标本,报道了早期今鸟型类一新属、新种——陈氏天宇鸟(Tianyuornis cheni gen.et sp.nov.)。新属种与红山鸟科(高冠红山鸟Hongshanornis longicresta,侯氏长腿鸟Longicrusavis houi及朝阳副红山鸟Parahongshanornis chaoyangensis)的特征最为相近,如体型大小相似,后肢明显长于前肢等;但也具有一系列与其他红山鸟科成员不同的特征,包括上下颌都保存有牙齿,齿骨直(特殊的"S"形齿骨曾被认为是红山鸟科鸟类的近裔特征),胸骨后外侧突远端呈扇形扩展等。这些特征表明新标本为红山鸟科一新属种。该新属种的发现使红山鸟科成为已知种属分化最丰富的早白垩世今鸟类群。另外,新标本也丰富了红山鸟科鸟类许多新的重要形态学信息,证实这一支系鸟类仍保留有牙齿结构。
郑晓廷邹晶梅王孝理张晓梅王岩
关键词:早白垩世义县组
未成熟羽毛在早白垩世热河鸟类生物群幼年反鸟类中的首次报道
2020年
换羽——将一种羽毛替换成另一种的过程——对鸟类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物学作用。这一过程能够每年将受损的羽毛替换掉,产生与个体发育相关的羽毛类型,或产生处在繁殖活跃期成年个体所具有的覆羽类型。处于萌发阶段的未成熟羽毛被角质鞘包裹,外形呈狭窄管状,没有明显特征。角质鞘完全脱落标志着羽毛的成熟。虽然热河生物群发现了大量与皮肤衍生物相关的化石,但是确切无疑的未成熟羽毛还未有报道,尽管九佛堂组(120 Ma)发现的一件窃蛋龙类——似尾羽龙,保存了疑似未成熟的羽毛。一件缅甸琥珀(9 Ma)中的反鸟幼崽保存了处于萌发阶段的羽毛,由于是三维保存,对外皮结构的解读更为直观。描述了发现于九佛堂组的4件反鸟类幼年个体上保存的疑似未成熟羽毛。与现生鸟类相似,上述疑似未成熟羽毛的近端窄,外形没有明显结构,仅在末端显示出分叉的羽支。认为此前报道的反鸟类多齿胫羽鸟(Cruralispennia multidonta)掌部和胫跗骨上的相似类型的羽毛可能也是未成熟羽毛。未成熟羽毛和与性双型相关的装饰性羽毛在反鸟类幼年个体上的同时出现,可能说明新鸟类具有的复杂的换羽模式——与性双型相关的装饰性羽毛在个体达到性成熟若干年后(经历了若干次换羽后)才会出现,并且只在更接近鸟类冠群的一些类群中出现。
邹晶梅福雅曼王敏王敏
关键词:热河生物群鸟类羽毛换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