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DCA100201)

作品数:6 被引量:11H指数:2
相关作者:罗江华姚静华龚龙飞王凯邓小华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楚雄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教育
  • 2篇地震
  • 1篇心理
  • 1篇心理教育
  • 1篇信息资源
  • 1篇学习资源
  • 1篇学习资源建设
  • 1篇遗产
  • 1篇职业教育
  • 1篇致残
  • 1篇伤残儿童
  • 1篇社会
  • 1篇社会服务
  • 1篇视觉
  • 1篇视觉化
  • 1篇手机
  • 1篇数据库
  • 1篇数字化
  • 1篇特殊教育
  • 1篇特殊教育学

机构

  • 6篇西南大学
  • 1篇楚雄师范学院

作者

  • 4篇罗江华
  • 1篇李晓盼
  • 1篇杨东
  • 1篇罗江华
  • 1篇邓小华
  • 1篇王凯
  • 1篇龚龙飞
  • 1篇姚静华

传媒

  • 2篇软件导刊.教...
  • 1篇中国职业技术...
  • 1篇贵州民族研究
  • 1篇当代教育与文...
  • 1篇教育文化论坛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1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中小学视觉化学习资源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2014年
阐述了中小学视觉化学习资源建设的涵义及现状,分析了当前中小学视觉化学习资源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对比提出了具体措施,以期为今后微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提供有益的启示。
王凯龚龙飞师诺杨东
关键词:视觉化学习资源数字化
地震伤残儿童心理教育中的互联网应用初探被引量:1
2016年
因环境突变和身体残疾等原因,汶川地震伤残儿童普遍存在人际交往、学业发展等障碍。"互联网+"环境的快速布局,可帮助地震伤残儿童便利获取外界信息、融入正常人际交往,并有效改善学习质量,进而促进其心理发展。依托"互联网+特殊教育"改善因灾伤残儿童的心理状况,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形成协作机制,开发"适用性"资源,构建适宜于伤残儿童应用的互联网平台,着力提升伤残儿童的网络素养,引导他们合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
罗江华
关键词:汶川地震伤残儿童心理教育互联网应用
面向社会服务的职业教育信息资源建设路径探析被引量:8
2015年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普及,为职业教育信息化提供了硬件平台和技术支持。尽管职业教育有一定的发展,但在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仍存在信息资源分布不均、平台类型庞杂,建设成本高、更新速度慢,共享程度低、社会化服务不足等问题。通过多元主体共同构建职业教育"云"平台,加入大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MOOCs与优质资源开放共享的职业教育服务网络,来满足现代社会化服务的需求,并且有效地缓解目前职业教育信息资源平台存在的问题。
姚静华罗江华
关键词:社会服务职业教育信息资源
关于地震致残学生数字化学习支持策略研究的构想
2010年
地震致残学生数字化学习支持策略的研究是教育技术学和特殊教育学的一个新课题,它对提高地震致残学生的学习效率、生活技能、职业技能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该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根据地震致残学生的不同特征和数字化学习的不同内容提出个性化的数字化学习支持策略。在方法上需要文献研究法、访谈调查法和参与式观察法以及比较研究法的紧密配合。
邓小华罗江华
关键词:地震致残文献研究法特殊教育学比较研究法观察法
3G手机在M-Learning中的应用分析
2011年
传统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移动学习应运而生。而3G时代的到来使人们进入了移动学习的春天,因此,如何利用3G技术进行学习成为教育的热点。介绍了3G技术和移动学习,分析了3G手机在移动学习中应用的可行性,探讨了基于3G手机的移动学习特征、实现方式及相关研究项目。
李晓盼罗江华
关键词:3G手机
论文化遗产数据库的构建及转化为教育资源的策略被引量:2
2011年
利用"数字复制"对文化遗产进行翔实和系统的记录,建立基于Web的文化遗产数据库,使传统文化获得了更大的交流与生存空间。既要思考如何建立文化数据库落实文化保护工作,又要合理利用好数字化技术,发掘文化遗产资源深含的教育价值,以发挥其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罗江华
关键词:文化遗产数据库教育资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