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CGL075)

作品数:9 被引量:111H指数:6
相关作者:冷向明谭学良赵德兴方堃张金庆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4篇农民
  • 4篇农民工
  • 4篇民工
  • 3篇整体性治理
  • 3篇文化
  • 2篇信任
  • 2篇信任文化
  • 2篇市民
  • 2篇市民化
  • 2篇农民工市民化
  • 2篇民工市民化
  • 2篇公共政策
  • 2篇公民
  • 2篇公民身份
  • 1篇地方政府
  • 1篇动量
  • 1篇新生代农民
  • 1篇新生代农民工
  • 1篇新市民
  • 1篇整体性

机构

  • 9篇华中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冷向明
  • 3篇谭学良
  • 2篇赵德兴
  • 1篇方堃
  • 1篇饶常林
  • 1篇张金庆
  • 1篇李巧霞

传媒

  • 1篇政治学研究
  • 1篇社会主义研究
  • 1篇学习与实践
  • 1篇复旦学报(社...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求实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国家行政学院...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政府协同三维要素:问题与改革路径——基于整体性治理视角的分析被引量:18
2013年
在整体性治理要义思维下概观描述政府组织价值文化、能力技巧与绩效责任三维软性动量要素在协同治理语境中产生的功能裂解分割与作用关系失调问题,并依循整体性治理方法论要求在"三维一体"逻辑共生关系基础上提出完善政府协同机制的创新性路径——重塑同舟共济的信任文化、提升权变实用的合作技能与健全多重灵活的整体责任机制。
谭学良
关键词:整体性治理信任文化
包容性视角下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研究被引量:17
2013年
农民工文化需求从公民权的解释中获得了合法性基础,保障农民工享有和城市市民同等文化权利是促进农民工社会融入及其市民化之前提。传统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在空间、范围和内容等方面的封闭性与排异性,造成公共文化服务和管理体系"短路",农民工文化生活荒漠化。从公民文化权利的角度考量,城市社区被赋予更强的吸纳与整合的包容性治理功能,以常住地街、区级行政为主导,社区为平台,协同社会组织参与,是城市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制度设计和安排。
方堃冷向明
关键词:农民工文化权利均等化
整体性治理视角下的政府协同治理机制被引量:27
2014年
整体性治理对于健全我国政府协同运作机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整体性治理思维下,棘手难题与碎片化成为政府协同治理的目标对象。政府组织的总体改革路径是,不断探寻微观层面多层次多功能整合与适用式组织架构的创设规律,并重视整体合作的公共服务组织文化与精神特质的培育。政府协同作用模式分为内部跨部门运作模式和"政府服务引导+社会多元合作治理"的外部公私部门合作模式。政府协同的程度、效度和限度系数受系列客观变量的影响,即整合程度与效度的测量,以过程性征要素与任务目标及价值评估体系为准;协同的情境、范围与限度,以协同成本效益的权衡作为依据。
谭学良
关键词:整体性治理
地方政府立法协作及其实现被引量:3
2012年
地方政府立法协作是解决地方政府立法碎片化和构建统一协调的区域法制环境的主要途径。本文在阐释地方政府立法协作的主体、形式和法律界限,分析协作的必要性和合法性的基础上,对实现地方政府立法协作的拘束型模型和契约型模式进行剖析。相对于拘束型模式,契约型模式对现行宪政体系和行政框架的冲击力要小得多,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但其中的磋商沟通机制和行政协议机制的效力还有待法律的进一步明确。
饶常林
关键词:地方政府立法权
流动中的乡村:社会基础变迁与有效治理实现——基于鄂中L村的实证分析被引量:12
2016年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乡村社会基础的急剧变迁,农民流动是其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流动改变了村民的行动选择,进而改变了乡村治理基础,既有的乡村治理体系难以适应这一变化而出现治理危机。乡村有效治理的实现,要从价值、策略、体制三方面入手,亦即构建复兴传统和建构法治文化并行的价值、能人带动嵌入农民合作的策略以及村民自治有效运行的体制。
冷向明范田超
关键词:社会基础乡村治理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政策困境及其变革研究——基于公民身份的视角被引量:2
2013年
当前新生代农民工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体,融入城镇困难引发了深刻的身份危机,潜藏着巨大的社会风险。"融城难"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民工公共政策体系建基于户籍身份或社区身份而非平等的公民身份。通过社会权利的"行政赋权"逐步实现平等公民身份值得肯定,但需警惕社会权利失衡发展,因其易导向传统"恩赐政治"而不是现代公民政治;应转向以平等公民身份基础的"劳动赋权"。未来平等公民身份的实现意味着农民工的"终结",但不意味着农民工融入城镇的完全实现,乡土性的终结、城市性的养成是自然演化的结果而非政策建构的结果;农民工公共政策实践应由"流动人口"视角转为"移民"视角;由"赋权"为重点的权益保障范式转向以"增能"、"促融"为重点的社会投资范式。
冷向明赵德兴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公民身份公共政策
协同文化、合作技能与整体责任:政府协同软动量之三角关系场域被引量:2
2014年
在整体性治理与系统论视阈下分别从价值、方法与制度约束方面对政府协同体制中的三类关键软性动量——信任文化、技能与责任展开分析,重新审视其在新的整体主义理念与时代背景下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并探索增强政府协同能量场域的创新式策略。
谭学良李巧霞
关键词:整体性治理信任文化
现代公民身份与农民工有序市民化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农民工市民化过程是城乡一体、工农平权的过程,实质是现代公民身份及其权利的实现,它与中国现代国家构建同一进程,并是其中重要的内容。城乡二元治理体制以地域社区成员身份及户籍身份僭越公民身份,形成了农民工与市民权利的差序格局,一方面是权利不平等,另一方面是民事、政治与社会权利发展失衡。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权利遵循民事、社会、政治的序列获得发展。但基于"行政赋权"机制的农民工权利获致,呈现"非均衡赋权、碎片化赋权、个体化赋权、被动式赋权"的特征与问题,显现出弱化国家权威与制度认同等政治社会风险。从根本上看,实现有序市民化需要"找回国家",解构"公民身份差序格局","地方公民身份"必须让位于"国家公民身份";构建现代国家,实现民事、政治、社会三种权利均衡发展。从当前来看,实现有序市民化需要国家赋予"集体权利",规范有序地构建农民工"工业公民身份",以及社区动员与支持,开放、包容地构建农民工城市"社区公民身份"。
张金庆冷向明
关键词:农民工市民化现代国家构建
中国农民工市民化的阶段特性与政策转型研究被引量:24
2013年
中国乡城劳动力转移将遵循"农民→农民工→新市民→市民"的路径。获得市民身份的"新市民"向"市民"转化的过程依然是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阶段。与农民工市民化阶段相对应,农民工产生之始,发展之中,"终结"之后,其面临的问题以及公共政策调整的重点是不同的。当前农民工公共政策的重点是"赋权",即实现农民工的平等公民身份和相应的公民权利。此后农民工公共政策的重点将转为"增能"、"促融",即着力社会资本、人力资本的投资,消除社会排斥,提升新市民城市融入能力和相应的现代城市商业生产生活能力,促进"新市民"与原城市居民的社会融合。
冷向明赵德兴
关键词:农民工市民化新市民公共政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