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100022120009)

作品数:3 被引量:5H指数:2
相关作者:蒋宏忱王尚杨忠芳余涛黄柳琴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同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地质微生物学
  • 1篇冻土
  • 1篇影响因素
  • 1篇土壤
  • 1篇土壤微生物
  • 1篇微生物
  • 1篇微生物学
  • 1篇环境指标
  • 1篇二烷基
  • 1篇甘油
  • 1篇SPRING
  • 1篇TWO
  • 1篇COLD
  • 1篇SPRING...

机构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2篇蒋宏忱
  • 1篇黄柳琴
  • 1篇董海良
  • 1篇余涛
  • 1篇张传伦
  • 1篇杨忠芳
  • 1篇王尚
  • 1篇吴霞

传媒

  • 1篇地学前缘
  • 1篇Geosci...
  • 1篇中国科技论文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黑龙江与青海冻土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脂类化合物的组成特征
2013年
以黑龙江高纬冻土带与青海高山冻土带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脂(GDGTs)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其与环境条件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所测样品均含有类异戊二烯GDGTs(iGDGTs)和支链GDGTs(bGDGTs)。不同样品中Ri/b值(iGDGTs含量与bGDGTs含量的比值)差异较大,且和土壤含水率呈负相关,证实了Ri/b指标可以用来反映冻土带土壤的干旱情况。BIT指标与土壤含水率呈正相关,表明其具有指示土壤湿度变化的能力。基于bGDGTs的环化指数(CBT)计算出的pH与土壤实测pH相关性很高,表明该指标可用于重建冻土带古土壤pH。然而,基于bGDGTs的甲基化指标(MBT)与年均气温(MAAT)没有表现出相关性,表明温度不是影响冻土带土壤MBT变化的主要因素。
吴霞董海良蒋宏忱张传伦
关键词:地质微生物学冻土环境指标
Microbial diversity in two cold springs on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被引量:3
2012年
The microbial diversity in Wuli Area, Qinghai-Tibetan Plateau was investigated using 16S rRNA gene phylogenetic analyses. A total of 117 bacterial and 66 archaeal 16S rRNA gene clone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Wuli cold springs, The bacterial clones could be classified into Proteobacteria, Acid- obacteria, Deinococci, Sphingobacteria, Flavobacteria, Nitrospirae, Actinobacteria, Gemmatimona- detes, and unclassified-bacteria; and the archaeal clones could be classified into Crenarchaeota and Thaumarchaeota. Among the major groups, Proteobacteria and Crenarchaeota were dominant in the bacterial and archaeal 16S rRNA gene clone libraries, respectively. The clone sequences obtained in Wuli cold springs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those from cold habitats, such as snow/ice/soils on high mountains or at high latitude. Especially,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of Wuli Area was more similar to that in Tibetan glaciers than cold environments of other locations. The data presented in this study have impli- cations for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microbial diversity in cold springs on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Gaoyuan LiHongchen JiangWeiguo HouShang WangLiuqin HuangHuilei RenShicai DengHailiang Dong
中国东部农耕区土壤微生物碳的分布及影响因素被引量:2
2011年
对中国东部不同纬度带的6个地区的土壤微生物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碳的分布受地理位置的影响较为明显:由北向南,东北地区的土壤微生物碳要高于其他地区。作为土壤有机质变化的灵敏度指标———微生物熵(微生物碳/总有机碳),在同一耕作方式下,其在不同地区的变化受土壤利用方式的影响较为明显:在连作系统下,菜地>粮地;而在轮作系统下,粮食-蔬菜轮作>蔬菜-蔬菜轮作。利用相关性分析寻求影响微生物碳分布的环境因素,结果表明,微生物碳(Micro-C)与土壤有机碳(TOC)、全氮(TN)、土壤含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有机碳和全氮的分布主要受地理位置的影响。对不同土壤类型的微生物碳和微生物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H、年均温、含水率、TOC和TN是主要影响因素,关键影响因素因土壤类型不同而各异。
王尚蒋宏忱黄柳琴余涛杨忠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