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05JJ30096)

作品数:5 被引量:52H指数:5
相关作者:李松林刘燚陈仕奇何轶伦武治锋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冶金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储氢
  • 3篇储氢材料
  • 2篇电池
  • 2篇燃料电池
  • 2篇纳米
  • 2篇纳米材料
  • 2篇放氢
  • 1篇导电
  • 1篇导电聚合物
  • 1篇电极
  • 1篇电聚合
  • 1篇生物传感
  • 1篇生物传感器
  • 1篇镍粉
  • 1篇氢能
  • 1篇球磨
  • 1篇酶电极
  • 1篇镁基
  • 1篇镁基储氢材料
  • 1篇纳米晶

机构

  • 5篇中南大学
  • 1篇湖南大学

作者

  • 5篇李松林
  • 3篇刘燚
  • 2篇陈仕奇
  • 2篇何轶伦
  • 1篇刘怀菲
  • 1篇李昆
  • 1篇武治锋
  • 1篇杨文智
  • 1篇李浩鹏

传媒

  • 2篇材料导报
  • 1篇粉末冶金技术
  • 1篇中国有色金属...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球磨方式对纳米晶Mg2FeH6储氢材料合成与放氢性能的影响被引量:9
2008年
分别应用Uni-Ball-Mill 5和XQM-4变频行星式球磨机将Mg粉和Fe粉在氢气中直接球磨合成三元储氢相Mg2FeH6。采用球磨罐中的氢压降、X射线衍射谱、扫描电镜、热分析、吸放氢测试等测试手段研究了不同球磨方式对纳米晶Mg2FeH6储氢材料的合成结果。结果表明,XQM-4变频行星式球磨机球磨150 h,Mg2FeH6相的产率(质量分数)接近70%;在100 kPa氢压下,380℃放氢量为2.66%,粉末呈片状,晶粒在7 nm以下。而采用Uni-Ball-Mill 5球磨机P2方式球磨270h,Mg2FeH6相的产率仅为39.1%,100 kPa氧压下,350℃放氢量为1.15%,粉末呈球状。两者的差别可能源于前一种球磨方式具有更高的球磨合金化效率。
李松林刘燚R. A. Varin刘怀菲崔建民陈仕奇
关键词:储氢材料机械合金化纳米材料
Mg2FeH6储氢材料的反应机械合金化合成及其放氢性能被引量:5
2008年
以Mg和Fe元素粉末为原料,在双行星式球磨机的氢气气氛中反应球磨,合成Mg2FeH6储氢材料。探讨分别采用Mg和Fe原料配比为化学计量(2:1)和非化学计量(3:1)直接反应球磨,以及采用将Mg和Fe混合粉末在氩气气氛中预磨20 h后再通氢反应等球磨方式。研究结果表明:Mg和Fe以非化学计量比(3:1)在氢气气氛中直接球磨所得样品,Mg2FeH6的合成产率最高,达到83.7%;DSC和TGA测试显示样品实际放氢量为2.91%,Mg和Fe以化学计量比(2:1)直接反应球磨得到的Mg2FeH6具有最低的起始放氢温度204.4℃。
李松林刘燚崔建民杨文智李浩鹏何轶伦
关键词:燃料电池镁基储氢材料球磨
高容量储氢材料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07年
高容量储氢材料在燃料电池和储热等方面有着良好的潜在应用。从高体积密度(kg/m^3)和高储氢质量分数两个方面综述了高容量储氢材料的国内外研究近况。从材料组成、制备工艺、材料的组织结构以及催化剂应用等方面重点评述了Mg_2FeH_6、LiBH_4、NaBH_4、LiAlH_4、NaAlH_4等储氢材料的研究进展,指出高容量储氢材料今后中长期研究的重点是NaAlH_4、Mg_2FeH_6等络合氢化物以及催化剂。
李松林刘燚崔建民袁勇陈仕奇何轶伦
关键词:储氢材料氢能燃料电池
导电聚合物固定酶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被引量:19
2006年
导电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已成为一种酶固定的良好载体。主要综述了近年导电聚合物固定酶生物传感器,特别是导电聚合物固定酶方面所涌现出的新技术和新结构,如溶胶-凝胶技术、丝网印刷技术、纳米技术,以及多层结构、微电极、复合结构等,并指出了导电聚合物固定酶生物传感器今后的发展方向。
李松林崔建明
关键词:导电聚合物生物传感器酶电极
超细镍粉的化学还原制备及其分散剂的作用被引量:9
2006年
采用溶液还原法,以硫酸镍为原料,水合肼为还原剂制备了超细和纳米镍粉。研究了不同分散剂对镍粉粒度和粒度分布的影响。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所得粉末为纯Ni相,晶粒尺寸约13nm;激光粒度分布测试结果表明,Ni粉粒度分布较窄,中位径集中在0.7~0.8μm,最大粒径不超过2.0μm。透射电镜照片显示粉末近球形,一次颗粒粒径在50~100nm之间,有轻微团聚。改变分散剂种类(PVP、PEG1500、PEG20000、CTAC)和用量可使超细镍粉的比表面积在3.24~57.88m^2/g间变化。
李松林刘务华武治锋李昆袁勇崔建民
关键词:纳米材料镍粉分散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