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3670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367004) 作品数:12 被引量:68 H指数:4 相关作者: 万玲玉 周继裕 廖洋 冯仲明 陈曜 更多>> 相关机构: 广西大学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广西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电子电信 理学 机械工程 更多>>
宽视场高增益亚波长结构集光天线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3 2017年 为了优化设计自由空间的高增益广角集光天线,采用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分析不同结构参量对"牛眼"结构、喇叭型结构及碗型结构的透射增强特性的影响,得到了凹槽个数与3种结构的表面等离子体异常透射增强系数之间的关系,获得了碗型亚波长结构光学天线的透射增强优化结构参量。结果表明,在单个凹槽结构能够有效激发表面等离子基元时,喇叭型结构光学天线的透射增强系数得到有效提高;通过结构参量优化,当入射角在±5°内时,喇叭型结构的透射增益倍数为20倍~140倍,在±5°~±26°之间获得较为平坦的增益,平均透射增强系数为10,和现有的结构参量相比,性能提高1倍;碗型结构在入射光为±60°的范围内有着较好的透射增强特性,平滑区的平均透射增强系数为10。碗型结构比喇叭结构具有更加出色的广角传输特性。 刘玉佳 辛杰萍 万玲玉 蔡卓淮关键词:光学器件 有限元 Propagation dynamics of deformed 2D vortex Airy beams 被引量:1 2017年 Due to their intriguing properties including self-accelera- tion, non-diffraction, and self-healing, Airy beams have attracted a lot of attention and inspired tremendous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manipulation, biophotonics, and communication fields such as manipulation of particles, 陈颖康 林茜文 林书玉 莫少莹 万玲玉 梁毅基于InGaN量子点的发光二极管载流子复合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2020年 InGaN半导体材料具有带隙宽度通过改变In组分可调的特点,被广泛应用在新一代光电子器件中,但绿光LED依然存在"绿隙(green gap)"问题有待解决。本文深入研究载流子复合机制,为解决"绿隙"提供新思路。利用光致荧光光谱(PL)和时间分辨光谱(TRPL)研究了不同温度下对应不同光子能量的InGaN量子点(QDs)发光二极管器件的载流子复合动力学过程,得到了InGaN QDs的瞬态光致发光特性和辐射/非辐射复合的瞬态寿命。稳态光致发光谱在15~300 K的温度范围内,峰值出现先蓝移再红移(S-shaped)的偏移现象,发射峰值蓝移约4.2 meV,在60 K时达到最大值,随后发射峰红移,形成随温度呈S形的变化。这种变化说明QDs结构中载流子局域化行为,激子复合是InGaN量子点绿光发射的主要原因。通过拟合不同温度下的归一化PL积分强度,获得激活能Eact约为204.07 meV,激活能较高,证明了InGaN量子点具有较强的载流子限制作用,可以更好抑制载流子向非辐射复合中心迁移,内量子效率(in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为35.1%。InGaN QDs中自由载流子复合的平均复合寿命τrad=73.85ns。能量边界值Eme=2.34 eV远高于局域深度E0=62.55 meV,可见能级完全低于迁移率边缘,因此InGaN QDs寿命衰减归因于载流子局域态复合。通过使用改进的光谱数据分析手段对基于内嵌量子点新结构的荧光器件进行研究,得到了有意义的结论,为进一步了解InGaN量子点内部发光机理和研制新一代照明器件提供借鉴,说明引入InGaN量子点对光电器件的发展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曹洁花 田明 林涛 林涛关键词:时间分辨光谱 基于严格耦合波理论的周期性极化铌酸锂晶体的电光衍射性质分析 被引量:1 2014年 采用严格耦合波理论,数值计算了不同参量下周期性极化铌酸锂晶体的电光衍射性质.研究表明:周期性极化铌酸锂晶体的周期性畴反转结构在电场的作用下相当于折射率衍射光栅,衍射性质和晶体的几何结构、周期、施加电场和入射角密切相关.以布喇格角度入射并满足布喇格衍射条件时,0级衍射光能量随施加电场的增大周期性地转化到-1级的衍射光中,最大转化效率达100%,增大周期性极化铌酸锂晶体的长度可以有效地降低转换电压值;以布喇格角度入射但光传输不满足布喇格衍射条件时,0级衍射光和-1级衍射光不能进行100%的能量转换,同时调制的周期性受到破坏.以布喇格角的倍数角入射时,0级光能量可以转化到相应的其他较高衍射级次,其中奇倍数衍射级的最大转换效率可达100%.研究结果为基于PPLN的集成电光器件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万玲玉 卢智勇 廖洋 超亮芳 胡龙敢关键词:周期性极化铌酸锂 电光效应 耦合波理论 基于ZigBee技术的多信号源控制系统 被引量:8 2015年 针对传统有线多信号源的控制数量有限和手动操作不便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ZigBee技术的多信号源无线控制系统,其主由ZigBee星状网络、PC上位机软件和直接数字合成( DDS)信号源组成。采用ZigBee通信协议栈,以CC2530组建星状网,通过Matlab GUI上位机软件发送控制命令,协调器接收指令并以一对多广播方式无线转发,终端设备接收指令后控制信号源输出信号。设计系统网络容量为256节点,上位机最大波特率为115200 Bd,信号源频率范围为0~40 MHz。实验表明,系统正确实现无线控制信号频率输出和扫描功能,输出频率精度为0.0291 Hz,255个节点的信号源控制数量远高于传统信号源,图形用户界面( GUI)可无线灵活操控所有信号源。 蔡卓淮 万玲玉关键词:ZIGBEE技术 无线控制 基于均值滑动滤波算法和STM32电子秤的设计 被引量:19 2017年 为了提高电子秤的抗干扰性和数据的准确性,介绍基于均值滑动滤波算法和STM32电子秤的设计。选用电阻应变片构成的惠斯通电桥传感器采集重物信号,24位HX711 A/D模块完成电信号的放大和转换,在STM32内实现软件滤波,采用滑动均值滤波算法,减小误差,提高数据的准确度。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方法进行校正。矩阵键盘输入控制指令实现设置单价、计算物品金额并实现金额累加和去皮等功能。实验测试表明,该电子秤测量范围是0~500 g,误差不超过±1 g,称重反应灵敏,5 s左右读数稳定。 周继裕 陈思露 符少文关键词:电阻应变片 STM32 使用椭偏光谱研究氮化铝薄膜在不同温度下的光学性质(英文) 被引量:2 2017年 通过椭偏仪对生长在蓝宝石上的不同厚度氮化铝薄膜的变温光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并采用托克-洛伦兹模型对椭偏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分析,精确得到了氮化铝薄膜的厚度和光学常数(折射率n,消光系数k)等.研究的结果表明:相比薄的氮化铝薄膜,厚的氮化铝薄膜的折射率较大.随着温度的升高,氮化铝的折射率、消光系数和带隙会向低能端单调地移动(红移);厚度对带隙随温度改变的影响较小,对折射率则有一定的影响. 林书玉 吴峰 陈长清 梁毅 万玲玉 冯哲川关键词:氮化铝 椭偏仪 级联畴反转结构大角度电光偏转器的设计与仿真 被引量:1 2015年 针对大角度的高速光扫描,利用三角形畴反转结构的电光偏转性质,设计了一种大角度电光偏转器,由1个抛物形和10个半抛物形畴反转结构偏转器级联组成。通过对抛物形和半抛物形偏转器的参数优化,得到了该电光偏转器的优化结构,设计完成的级联偏转器整体尺寸为130.0 mm×16.0 mm×0.5 mm(长×宽×高),当施加电场为±10.09 V/μm时,偏转器扫描范围为±30.6°。利用光束传播法(BPM)对偏转器进行了性能仿真,仿真表明在修正电压下,偏转器很好地实现了大角度的电光偏转功能,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相符合。 胡龙敢 万玲玉 廖洋关键词:电光偏转器 光束传播法 反馈式跑道型光学微环的传感灵敏度研究 被引量:6 2014年 提出了一种由U型反馈波导、跑道谐振腔和敏感环组成的反馈式跑道型光学微环传感器.采用耦合模理论推导了该传感器的归一化输出光强公式,数值分析了传输损耗因子、自耦合因子和敏感环尺寸对归一化输出光强的影响.分析表明:敏感环的损耗因子对归一化输出光强的调制作用明显,只要损耗因子发生微小变化,输出光强即发生较大变化;敏感环工作在弱耦合状态时传感灵敏度较高;敏感环的尺寸对传感灵敏度影响较大,适当地调整敏感环的大小可得到陡峭的输出光强谱线.对结构参数进行优化后不仅可以输出尖锐陡峭的非对称法诺谐振光强谱线,而且具有较高的法诺谐振光谱斜率,能更好地增强传感灵敏度.在信噪比为30dB的测量系统中,优化的反馈式跑道型光学微环传感器的探测极限达4.48×10-8单位折射率. 卜天容 陈曜 何鹏程 万玲玉 丁玉丽关键词:灵敏度 金属纳米颗粒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与面形状关系研究 被引量:2 2014年 采用三维时域有限差分法,数值研究了等高、等体积下不同形状金属纳米颗粒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的共振性质及其规律,得到了面形状因子对共振波长的影响关系。研究表明,沿偏振方向的形状变化对共振波长偏移有重要贡献,在空气中,确定金属纳米结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波长的形状参数L可采用偏振方向上的纵横比和面形状因子描述,L可以拟合为纵横比和面形状因子乘积的线性函数。得到了等高、等体积下不同形状金属纳米颗粒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电场能量和共振波长的关系,面形状因子越小,形状越尖锐,电场能量越高,共振波长红移。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了解金属纳米颗粒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性质提供有益的参考。 庞智 万玲玉 黄继钦 欧阳义芳关键词:形状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