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Y15103-1-401)
- 作品数:3 被引量:24H指数:3
- 相关作者:邱东茹戴景程高娜安卫星夏明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湖北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细菌必需基因、最小基因组和合成细胞被引量:3
- 2012年
- 单细胞原核生物是原始的细胞生命形式,确定细菌必需基因和最小基因组对理解生命的本质、细胞生命的起源和进化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中简要介绍近年来有关细菌的必需基因、最小基因组和合成细胞的研究方法、理论和进展。还特别介绍人工建立最小细菌基因组的策略以及应用前景。
- 邱东茹
- 关键词:必需基因
- 枯草芽孢杆菌中多聚-γ-谷氨酸的生物合成及其调控机制被引量:3
- 2013年
- 芽孢杆菌属(Bacillus)细菌及少数其他细菌可产生多聚-γ-谷氨酸(Poly-γ-glutamic acids,缩写为γ-PGA),这是一类可溶、能降解、有多种用途的生物高分子材料,这种高分子物质还参与某些细菌的荚膜形成.PGA合成酶复合体与细胞质膜相连,在枯草芽孢杆菌(包括纳豆菌)和炭疽菌中分别由pgsBCAE和capBCADE基因簇编码.在枯草芽孢杆菌中pgsBCAE的表达和γ-PGA生物合成受到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系统及其它信号转导途径构成的复杂网络所调控,与细菌芽孢形成、自然感受态诱导、次生代谢物质合成和群聚运动等重要过程相互关联,共同对芽孢杆菌的环境适应和生存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本文总结和评述了芽孢杆菌γ-PGA生物合成及相关调控机制研究的新进展,特别是信号转导网络中两个小分子多肽DegQ和SwrA的功能.这两个小分子介导群体感应系统和DegS-DegU二组分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调控γ-PGA的生物合成.对PGA合成调控机制的了解可为γ-PGA高产工程菌株的构建和生产工艺设计等提供参考.
- 李珣周存宇田春元阮晶费永俊邱东茹
- 动胶菌属系统分类、生理特征及其在活性污泥中的作用被引量:18
- 2016年
- 微生物菌群一直是活性污泥研究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近年来通过分子生物学等研究手段已经发现动胶菌是活性污泥微生物菌群中的优势细菌.本文以活性污泥微生物菌群为出发点,重点梳理了动胶菌属分类学研究历史和现状,并建议在前期命名过程中出现的垂(悬)丝状动胶菌和生枝动胶菌ATCC 19623株及ATCC 25935株不应再作为动胶菌属细菌对待.同时介绍了动胶菌属细菌的基本特性及其在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中降解有机物、除磷脱氮和吸附重金属离子等方面的应用,以及动胶菌胞外多聚物的组成和动胶菌优良菌株的选育.我们及合作者最近分析了两个喜树脂动胶菌的基因组并鉴定出参与菌胶团形成的一个大型基因簇,也实现了基因定点敲除等遗传操作.今后研究应重点关注动胶菌分子遗传学、功能基因组学及胞外多聚物生物合成和菌胶团形成机理、化学结构和性质.
- 安卫星高娜夏明戴景程余佃贞邱东茹
- 关键词:活性污泥法菌胶团废水处理胞外多聚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