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2012GXNSFDA053003)
- 作品数:9 被引量:45H指数:6
- 相关作者:崔学民贺艳王艺频刘菁张锦更多>>
- 相关机构:广西大学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 吸水性地质聚合物多孔材料的制备与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以偏高岭土和水玻璃为主要原料,通过双氧水发泡法制得有一定强度和吸水率的地质聚物基多孔材料。当发泡剂加入量为0.7wt.%时,地聚物基多孔材料的抗压强度达到6.6 MPa,抗折强度2.1 MPa,吸水率为44%,体积密度为0.90g/cm3。掺入水泥熟料后对材料进行改性,当掺量为6.25wt.%时,其抗压强度为12 MPa,抗折强度为3.8 MPa,吸水率为39%,体积密度为1.02 g/cm3。
- 黄竞霖张锦崔学民刘菁袁媛
- 关键词:吸水率
- 低着色力氧化锑制备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为了找出低着色力氧化锑最佳的工业生产工艺条件,对氧化锑工业生产中反应温度、抽风负压及结晶器等控制因素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结晶器口径尺寸大小对低着色力氧化锑平均粒度的影响最大,抽风负压影响次之。低着色力氧化锑生产工艺条件要求结晶器口径Φ1 000 mm,高度6 000 mm,抽风负压400 Pa,反应温度1 100~1 150℃为佳。
- 潘善初崔学民石建荣童张法
- 关键词:氧化锑结晶器
- 地质聚合物原位合成八面沸石膜及其渗透汽化性能被引量:10
- 2013年
- 以煅烧高岭土和水玻璃为原料制备地质聚合物,采用水热合成法原位合成了自支撑八面沸石(简称FAU型)膜。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万能压力试验机表征了沸石膜材料的抗压强度和微观结构,通过渗透汽化实验及数学模型考察了乙醇/水混合物体系进料组成和温度对沸石膜的渗透通量以及分离因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沸石膜表面的晶粒细小,膜覆盖完全且连续致密;提高养护时间有利于提高地质聚合物的压缩强度,提高水热时间有利于改善FAU型沸石膜表面形貌和相组成。在进料温度为50℃、原料中乙醇的含量为70%的优化条件下,FAU型沸石膜具有较高的渗透通量和分离因数,其渗透通量和分离因数分别达到1.41kg/(h m2)和16.8。
- 冒进王艺频刘菁贺艳刘兴东崔学民
- 关键词:地质聚合物渗透汽化
- 粘土基地质聚合物多孔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被引量:7
- 2013年
- 本文以粘土和工业水玻璃为主要原料,采用高温发泡法制备了一种具有一定强度的轻质地聚物多孔材料。实验表明:该材料的体积密度在0.32~1.0 g/cm3之间,抗压强度在0.46~2.68 MPa之间;对不同条件下泡沫材料进行显微结构分析,可知其抗压强度、体积密度等性能与气孔率、气孔尺寸大小、均匀程度等有很大关系。
- 林坤圣黄竞霖刘菁匡丕桩崔学民
- 关键词:地质聚合物多孔材料粘土抗压强度
- 自支撑八面沸石膜的表征及原位转化机理被引量:9
- 2013年
- 以Na20—3SiO2-AI2O2地质聚合物为载体和养分来源,通过水热合成法将其原位转化为自支撑八面沸石膜。利用XRD、SEM、BET、万能压力试验机等表征手段,研究了膜材料的力学性能、微观结构、相组成及表面化学性质。实验结果表明,膜材料表面晶体致密连续,晶粒尺寸均匀分布在500—600nm;BET表面积为63.31m。/g,抗压强度为19.6MPa,平均孔径为14.36nm;沸石晶体最初是在表面及介孔周围生成的。以醇水体系脱水为分离性能指标的研究表明,在进料温度为50℃,进料组成为70wt%的醇水体系中,八面沸石膜乙醇渗透通量和分离因子可分别达到1.41kg/(h·m。)和16.8。说明利用地质聚合物合成的自支撑八面沸石膜能够有效分离醇水体系。
- 张锦冒进王艺频刘菁贺艳崔学民
- 关键词:地质聚合物水热合成渗透汽化
- 地聚物凝胶转换法制备大尺寸方沸石晶体被引量:12
- 2013年
- 本研究采用溶胶一凝胶法合成了成分可控、高纯和高活性的Al2O3-SiO2粉体。以工业级水玻璃为碱激发剂,将二者按照方沸石理论配比(Na:Al:Si=1:1:2)混合后制备得到Na2O-Al2O3-4SiO2-8H2O地质聚合物凝胶体;将地质聚合物凝胶体在70℃烘箱中养护一定时间后脱模;研究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BET等对产物进行了表征,无模板剂的条件下利用240℃水热反应制备了50~1200μm不同粒径的方沸石晶体,并初步探讨了大尺寸方沸石晶体的形成机理。
- 张锦贺艳王艺频葛圆圆崔学民
- 关键词:地聚物方沸石
- 地质聚合物中类沸石结构的形成及应用被引量:11
- 2015年
- 从地质聚合物研究现状及其类沸石结构的研究进展入手,结合具体的HRTEM、XRD、NMR等实验数据,确认了化学合成Na_2O-2Si O_2-Al_2O_3地质聚合物与Na A沸石之间具有物质和结构的遗传特性;通过水热工艺,成功实现了从地质聚合物到沸石分子筛的原位转化。基于上述研究,制备了强度高、稳定性强、分离效果好的Na A型自支撑分子筛膜。该方法制备的Na A分子筛膜抗压强度达到57.6 MPa,表面致密,均匀。对于温度25℃,质量分数为3.5%的Na Cl溶液,当膜厚9.4 mm时,Na+的截留率超过99.5%,而水的通量为0.42 kg·m-2·h-1。
- 崔学民唐青李纯民贺艳王艺频童张法
- 关键词:地质聚合物NA微观结构分子筛膜
- 铝源对A型分子筛晶化行为与产物性质的影响被引量:2
- 2013年
-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正硅酸乙酯(TEOS)作为硅源,分别以硝酸铝、氯化铝和硫酸铝作为铝源,制备干凝胶粉体。粉体通过碱激发转化成为粒径较为均一的微米级NaA分子筛晶体。通过X射线衍射(XRD)、红外(FT-IR)、扫描电镜(SEM)等分析手段对合成样品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Al(NO3)3.9H2O作为铝源时晶化速率最快,Al2(SO4)3.18H2O次之。二者的晶化反应不易控制,导致终产物中同时包含有多相杂晶。而以AlCl3.6H2O作为铝源时反应较为平缓,能够制备出尺寸更均一且具有较高结晶度的NaA分子筛,是较为理想的铝源。
- 刘兴东崔学民贺艳冒进王艺频
- 关键词:溶胶凝胶法铝源
- 聚氯乙烯/偏高岭土基地聚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被引量:5
- 2014年
- 采用聚氯乙烯(PVC)树脂与处于地聚合初期凝胶阶段的偏高岭土基地聚物混合、熔融加工的方法制备了PVC/偏高岭土基地聚物复合材料,研究地聚物含量对PVC复合材料加工塑化、力学性能、热性能及断面形貌的影响。发现少量地聚物(如≤8%(wt))的引入可促进PVC树脂的塑化,地聚物分散尺寸较小,在基体中分散较均匀,并与PVC基体有良好的界面结合,可有效发挥地聚物刚性粒子对PVC的增强增韧作用,复合材料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其中以4%(wt)的地聚物含量为最佳,其材料的抗冲击强度达到了9.16 kJ?m?2,比纯PVC材料提高了约40%。当地聚物含量过高时,PVC树脂塑化困难,地聚物分散尺寸增大,与PVC基体界面作用减弱,导致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和韧性的下降。随着地聚物含量的增加,PVC复合材料抵抗热变形的能力增加,维卡软化温度升高。
- 宋晓玲崔学民林坤圣马学莲黄东
- 关键词:聚氯乙烯地聚物复合材料塑化力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