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7BZW011)

作品数:18 被引量:81H指数:5
相关作者:刘士林马燕苗田李伟吴文娟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化科学
  • 6篇文学
  • 4篇经济管理
  • 4篇哲学宗教
  • 2篇社会学
  • 1篇艺术

主题

  • 9篇都市
  • 6篇都市化
  • 3篇都市化进程
  • 3篇审美
  • 3篇诗性
  • 3篇文化研究
  • 2篇都市文化
  • 2篇艺术
  • 2篇城市
  • 2篇大都市
  • 1篇都市消费
  • 1篇学术
  • 1篇学术生产
  • 1篇艺术作品
  • 1篇语境
  • 1篇哲学
  • 1篇中国话
  • 1篇中国话语
  • 1篇中国美学
  • 1篇中国文论

机构

  • 8篇上海师范大学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上海社会科学...
  • 1篇上海大学

作者

  • 14篇刘士林
  • 1篇吴文娟
  • 1篇苗田
  • 1篇李伟
  • 1篇马燕

传媒

  • 3篇上海大学学报...
  • 2篇淮阴师范学院...
  • 1篇浙江学刊
  • 1篇广东社会科学
  • 1篇学术界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社会科学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出版广角
  • 1篇学术研究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江苏行政学院...
  • 1篇江南大学学报...
  • 1篇泰山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7篇2009
  • 9篇2008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艺术作品的价值结构被引量:3
2009年
艺术作品的价值结构主要可区分为三种层次,即艺术的认识价值、艺术的伦理价值与艺术的审美价值。艺术的认识价值,是以主体的认识能力为基础而产生的一种具有客观性质的艺术价值属性。它的意义在于可以通过艺术帮助人们去认识自然与社会的本质内涵。艺术的伦理价值,是以主体的意志能力为基础而产生的一种具有强烈主观色彩的艺术价值属性。它的意义在于可以帮助人们充分体验到人类伦理主体的伟大与崇高。艺术的审美价值是以主体的想象力为根源而产生的一种属于艺术自身的价值属性。它的意义在于通过艺术作品所展示的精神境界,可以帮助人们充分体验到人类艺术创造的精神魅力。这三种价值属性是人类生命活动方式的必然表现形态。
刘士林
关键词:艺术作品伦理价值审美价值
现代作家对江南城市的人文观照与诗性阐释被引量:1
2009年
现代作家关于江南城市的感受、经验、思考与期冀,不能被简单地等同于普通的文学创作;作为一种以人文观照与诗性阐释为中心构筑的话语与文本谱系,它既是现代江南城市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对象,也从一个独特的视角记录与再现了传统江南城市的现代化进程。江南城市细部的、具有微型叙事的特征,是在现代作家的江南城市经验与话语中大白于世的。江南城市研究与现代作家的书写构成了一个"阐释学循环",一方面,作家的感觉、情绪、心理与审美表现固有的模糊性,借助这些对城市历史与传统的"文化研究"可以获得知识上的明晰性;另一方面,也只有深入与准确地理解了不同江南城市在形态与结构上的差异,才能发现现代作家关于江南城市书写所具有的社会史与思想史价值。
刘士林
关键词:现代作家江南城市文化研究
江南都市文化研究笔谈——上海城市的起源与发展被引量:5
2009年
江南都市文化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它可以启发我们探索江南文化的内在体系以及中国城市发展的脉络。本期刊发四篇关于江南都市群的起源、发展及其审美生态方面的学术文章目的即在于此。由于自然地理、经济生产方式及文化传统等历史原因,位于中国长江三角洲的江南区域都市群体间经济文化联系一直相当密切。传统的江南都市文化是中国诗性文化的重要表现形态,其基本特点体现为审美与实用浑然、市井烟火与高雅品位共生的一种诗意生活方式。但近百年来,江南都市关系有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上海的崛起并迅速改变了江南都市之间历史延续下来的经济与文化结构。上海城市发展从一开始就表现出外贸型的商业机制,这是它对传统“苏杭型”城市的超越之处。
刘士林
关键词:江南文化都市文化文化研究文化传统长江三角洲
都市消费文化研究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被引量:8
2008年
都市化进程使城市社会固有的消费功能获得极大的提升,这是消费要素在后工业社会中被高度重视乃至无限拔高的根源。马克思的消费理论以消费与生产的相互适应与相互依存原理为基本逻辑框架,又以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有机整体为总体理论背景,因而完全不同于当代消费文化研究者对消费功能的神奇夸大与无限吹胀,后者充其量只是对马克思"消费直接是生产"、"消费表现为生产的要素"、"消费的需要决定着生产"、"消费浸入精神生产"等命题片面理解与发挥的结果。在消费时代,生产仍在继续,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并没有终结,而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更为有机地统一起来。特别是从自然环境保护与精神生态建设的角度,对当下理论界与社会思潮中日益泛滥的消费意识形态进行全面的批判性反思十分必要。
刘士林
关键词:都市化消费文化文化消费
齐鲁伦理文化与江南诗性文化被引量:5
2009年
在地方经验的语境中,中国区域文化最重要的是齐鲁伦理文化与江南诗性文化。诗性与审美是江南文化的本质特征。江南诗性人文与齐鲁伦理人文既相对立又相联系,构成了中国文化的一个深层结构原理。没有后者对前者的伦理提升,江南会因缺乏伦理水准而变得越来越轻浮与肤浅;而后者如果没有前者的诗性灌注,也会因丧失弹性而成为一种桎梏人性的枷锁。在当代实践中最令人担心的是:一方面齐鲁伦理人文那种至阳至刚精神在反传统的全球化背景中逐渐消失,另一方面是江南诗性人文那种优雅品味在反美学的后现代文化中越来越粗鄙化。在华夏文化建设中,既有承担历史、社会和现实道义职责的铁肩和忠心赤胆,又有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宇宙深情和寄托,才真正符合中国诗性文化的理念与实践。
刘士林
中国美学30年的内在理路与未来愿景
2008年
新时期每一次稍大一点的学术与社会思潮,几乎都与美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内在理路上可将30年当代中国美学史梳理为三种基本范式:一是以思想解放为核心的青春体学术;二是西方理性主流范式与中国诗性智慧非主流范式的二元对立形态;三是以大众文化、消费欲望为主体的后现代形态。它们都是美学人立足时代风雨、回应现实挑战,与中华民族改革开放历程同呼吸、共命运的结果。
刘士林
关键词:内在理路先验批判中国话语
中国城市30年的尘土与风月——2008年度中国城市研究(著作类)述评(下)
2009年
在都市化进程中,随着财富和人口集聚规模和数量的巨大增长,城市对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性也与日俱增,其结果是文明、文化、社会等研究逐渐聚焦于城市之上,并成为2008年城市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刘士林
关键词:著作类文明传承都市化财富
论艺术的审美变形机制被引量:2
2008年
审美变形是指人类运用其以想象力为核心的主体审美创造能力,通过激活和塑造人类精神活动所获得的意识形态材料,使它们摆脱认识属性与伦理属性的功利性束缚,从而使人类与对象世界的审美关系得以表达出来。艺术作品的审美属性是由于审美变形活动生产出来的,审美变形是艺术美实现最根本的基础,也是实现艺术作品审美价值的必要手段。尽管不同艺术家的审美变形手段具有无法描述的多样性,但它们的基本特征却是相同的。具体说来,审美变形机制主要包括这样两方面内容,即艺术主体的"陌生化"原理,艺术对象的"审美外观"创造,它们本质上都是对于日常感觉模式与日常形式结构的审美突破的结果。
刘士林
关键词:陌生化
诗与禅的似与异
2008年
在诗性智慧的学术语境下,禅与诗主要有三点相似之处与一点根本区别。一是两者在意识活动方式上基本一致,本质上是一种"非对象化"的诗性主体意识或现代哲人所谓"负的哲学方法"。二是在话语传达方式上两者高度一致,本质上是一种以身体为中心的诗性智慧表达体系,在禅宗即身体语言,在诗则是蕴藏于符号内部、与原始歌舞节奏一脉相承的节奏韵律。三是主体的心路历程相通。在某个阶段,禅家和诗人都重情,有不能舍弃之物,而最高境界则殊途同归为天地境界或宇宙本体,其在禅曰悟境,在诗曰化境。诗与禅也有一重大区别,诗源于中国诗性智慧,本体内涵为生命精神,是所谓"生生之德";禅源于印度死亡宗教学,本体内涵为死亡哲学,是所谓"毕竟空"。尽管借禅学之助,诗人可以涤汰心灵杂质,使其精神境界更上一层,但如果"人的欲望与情感"被完全切除,诗也就由此丧失了自身再生产的历史、社会与精神土壤。
刘士林
关键词:诗性智慧
大都市框架下的社会思潮与学术生产——2007中国城市发展模式转型与都市文化理论创新被引量:3
2008年
2007年,中国社会的都市化进程与都市文化研究同步发展。在城市发展环境与都市精神生态不断恶化的当下,从"美国梦"向"欧洲梦"的转型标志着一种生活方式的新理念与新智慧逐渐形成。杭州"生活品质之城"的提出昭示了中华民族在城市化进程中"向内转"的创新模式,代表了中国城市更高层次发展的需要与方向。出于现实的与学术发展的需要,以环境、生态、精神健康为对象的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在全球范围内应运而生,并出现越来越繁荣的研究局面。对GDP的怀疑与批判表明中国经济学家开始"悔其少作",幸福经济学成为"对经济学研究目的和内容的一种回归"。都市化进程不仅打破了地理—民族—国家的传统分界,也融化了文化、意识与心理等方面的隔膜,带来了一个产生大思潮、大思想与大学术的大时代。城市(都市)文化成为城市化加速进程中的核心问题。在都市化进程研究、文化城市与文化都市研究、以艺术之城为中心的艺术与城市文明研究、"新农村"与"城市群"关系研究、都市文化研究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运河"申遗"相关的运河城市群研究、江南城市社会与文化研究、都市文化学的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等方面,都市文化学研究在2007年度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
刘士林
关键词:都市化进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