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A880046)

作品数:6 被引量:29H指数:2
相关作者:李广马云鹏姜英杰徐哲亮赵阳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师范大学长春建筑学院枣庄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文化
  • 2篇文化比较
  • 2篇小学生
  • 2篇课程
  • 2篇跨文化比较研...
  • 1篇学生语文
  • 1篇学习指导要领
  • 1篇学语
  • 1篇言语
  • 1篇言语活动
  • 1篇语文
  • 1篇缘何
  • 1篇知识
  • 1篇知识权威
  • 1篇主题
  • 1篇主题作文
  • 1篇作文
  • 1篇文化阐释
  • 1篇小学国语
  • 1篇小学生语文

机构

  • 6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枣庄学院
  • 1篇长春建筑学院

作者

  • 6篇李广
  • 3篇马云鹏
  • 2篇姜英杰
  • 1篇徐哲亮
  • 1篇王保中
  • 1篇赵阳

传媒

  • 2篇东北师大学报...
  • 1篇外国教育研究
  • 1篇课程.教材....
  • 1篇全球教育展望
  • 1篇教育导刊(上...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中日小学生主题作文跨文化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从现行中日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各选择一作文主题,对中日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作文价值取向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中日小学生作文价值取向具有明显的文化差异性。中国小学生的作文内容带有明显的虚拟性,表现出了与现实生活的"断裂",而日本小学生的作文内容与生活密切相关;中国小学生作文的主题多半与道德相关,而日本小学生的作文则更多的描写自我内心情感体验。中日小学生作文价值取向上表现出的差异,正是中日小学生未来不同精神世界形成的开始。
李广姜英杰马云鹏
关键词:跨文化比较研究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价值取向的特征及其文化阐释被引量:17
2012年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价值取向的特征表现为:重视"双基"训练,忽视个性化学习;重视逻辑思维培养,忽视感性素质开发;重视传统伦理道德教育,忽视现实生存能力培养。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价值取向在文化自闭与文化迷失中曾出现了偏颇与失衡,又在文化开放与文化自觉中不断地进行自我建构、发展与超越。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建立在对民族课程文化认同与认知的基础上,在面对时代与社会剧烈变革的反思中,对世界其他民族优秀课程文化比较与借鉴中进行的主动探索、自主适应与不断超越。
李广马云鹏
关键词:基础教育课程价值取向文化阐释
日本小学国语学习指导要领价值取向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战后60余年,日本小学国语学习指导要领价值取向不断变化与丰富。战后持续关注"言语能力",20世纪90年代开始重视"个性表现",进入21世纪,其课程价值取向进一步走向开放,关注学生现实生活并为学生现实生活服务。
李广赵阳
关键词:小学国语学习指导要领
中日小学生语文阅读反应跨文化比较研究
2013年
从现行中日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各选择一篇课文作为阅读文本,采用开放式问卷的形式对中日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阅读反应调查。结果表明,中日小学生在阅读反应上存在文化差异。中国小学生阅读文本的信息获取方式倾向于理性思考,而日本小学生则表现为感性反应;中国小学生阅读文本的情感体验方式倾向于"客体游离",而日本小学生则表现为"主体进入";中国小学生阅读文本的交流方式倾向于多元表达,而日本小学生则表现为单向传递;中国小学生阅读文本的价值取向倾向于道德评判,而日本小学生则表现为纯美鉴赏。
李广姜英杰马云鹏
关键词:小学语文跨文化比较研究
缘何重视“言语活动”及其课程设计与实施——基于日本新一轮课程改革动向的探析与思考
2013年
日本文部科学省于2008年3月修订了小学、初中学习指导要领,2009年3月修订了高中和特别支援学校的学习指导要领。小学于2011年4月已经全面施行新的学习指导要领,初中从2012年4月,高中从2013年4月开始全面实施新的学习指导要领。日本新的学习指导要领高度重视"言语活动",并把"言语活动"作为重要的课程内容贯穿于全部教育课程之中,其课程设计与实施也紧紧围绕"言语活动"展开。
王保中李广
关键词:言语活动课程改革
教师知识权威的价值再诠释与再建构被引量:10
2014年
如何定位教师知识权威的发展,已然成为教师教育发展所不能避开的难点与难题。"范式缺失"、"话语权受限"、"文化互动受阻"都不同程度上昭示其地位的式微与其发展遭遇困境。但教师内在发展的"专业期待"、师生关系间的"话语共生"、以及师生信念间的"文化互信"也预示着教师知识权威的某种价值回溯与新的发展机遇。理解与尊重为前提,沟通与对话的实践创生之路,应是教师知识权威价值再现,教师知识权威再建构的一种可能选择。
徐哲亮李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