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2646)

作品数:5 被引量:75H指数:4
相关作者:郭姗姗崔晓兰高英杰时宇静苏丹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航天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中医科学院自主选题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病毒
  • 3篇提取物
  • 3篇栀子
  • 3篇栀子提取物
  • 3篇膜电位
  • 2篇单纯疱疹
  • 2篇单纯疱疹病毒
  • 2篇单纯疱疹病毒...
  • 2篇栀子提取物Z...
  • 2篇疱疹
  • 2篇流感
  • 2篇流感病毒
  • 2篇膜流动性
  • 2篇活性
  • 2篇副流感
  • 2篇副流感病毒
  • 2篇NA^+-K...
  • 2篇NA^+-K...
  • 1篇乙肝
  • 1篇乙肝病毒

机构

  • 5篇中国中医科学...
  • 2篇航天中心医院

作者

  • 5篇高英杰
  • 5篇崔晓兰
  • 5篇郭姗姗
  • 4篇时宇静
  • 3篇苏丹
  • 3篇赵晔
  • 3篇黄洋
  • 2篇巩文峰
  • 1篇姜晶
  • 1篇王意忠

传媒

  • 2篇病毒学报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药学学报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年份

  • 3篇2009
  • 2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一枝蒿总黄酮体外抗乙肝病毒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6
2009年
目的:以HepG2.2.15细胞为乙肝病毒感染的体外实验模型,观察一枝蒿总黄酮对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化以及细胞膜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酶)的影响,以探讨一枝蒿总黄酮的抗乙肝病毒作用机理。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NF-κB活化的阳性细胞率;采用酶促反应的比色法检测细胞膜GSH-PX酶活性。结果:一枝蒿总黄酮0.250,0.125 mg.mL-1浓度作用后,NF-κB阳性细胞活化率均明显升高,与细胞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一枝蒿总黄酮0.250 mg.mL-1作用后,GSH-PX酶活性明显升高,与细胞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一枝蒿总黄酮的体外抗乙肝病毒作用机理与NF-κB活化以及细胞膜的GSH-PX酶活性升高相关。
郭姗姗高英杰时宇静苏丹崔晓兰王意忠
关键词:乙肝病毒核转录因子-ΚB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栀子提取物对单纯疱疹病毒1型感染小鼠VP16mRNA和IFN-γmRNA的影响被引量:9
2009年
采用RT-PCR技术,分别在单纯疱疹病毒1型感染BALB/C小鼠4、7、10、14、21天时,检测小鼠脑内VP16 mRNA和IFN-γ表达的变化,考察栀子提取物T9对病毒复制和宿主免疫的影响。结果显示,栀子提取物T9各给药组VP16 mRNA相对表达量在同一时间内均低于病毒对照组,其中T9低剂量组VP16 mRNA相对表达量在感染后第21天明显下降,T9高剂量组VP16 mRNA相对表达量随时间变化呈现持续降低状态;栀子提取物T9各给药组在除第4天外的其他时间点IFN-γ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病毒对照组,其中T9低剂量组IFN-γ mRNA相对表达量在感染后第4天至第14天随时间变化而明显增高,之后表达量略有下降,T9高剂量组IFN-γ mRNA相对表达量随时间变化呈现持续升高状态。结果提示,栀子提取物T9可能通过上调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小鼠脑内IFN-γ mRNA相对表达量,来抑制单纯疱疹病毒在小鼠脑内的复制。
时宇静黄洋郭姗姗姜晶苏丹赵晔高英杰崔晓兰
关键词:单纯疱疹病毒1型IFN-Γ病毒复制
半枝莲总黄酮抗副流感病毒的作用机制被引量:22
2009年
通过观察半枝莲总黄酮对副流感病毒1型(PIV-1)感染后宿主细胞膜电位、膜Na+-K+-ATP酶活性和膜流动性的影响,为揭示半枝莲总黄酮抗病毒作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本研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膜电位,定磷法检测Na+-K+-ATP酶活性,荧光漂白恢复法检测膜流动性。结果显示,PIV-1感染后宿主细胞膜电位下降,处于超极化状态,荧光强度为42.81±5.65(P<0.05);膜Na+-K+-ATP酶活性显著增加,达(11.01±3.93)μmolPi·mg-1(protein)·h-1(P<0.05);扩散系数显著下降为(0.41±0.15)×10-9cm2·s-1(P<0.05),荧光恢复率为19.85%,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半枝莲总黄酮(3mg·mL-1)作用后,扩散系数和荧光恢复率均明显升高,分别为(0.73±0.10)×10-9cm2·s-1和54.56%,与病毒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而对宿主细胞膜的超极化状态和Na+-K+-ATP酶活性没有明显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IV-1感染后膜电位、Na+-K+-ATP酶活性和膜流动性等细胞膜能态和功能的改变,可能为病毒感染的细胞学机制之一;半枝莲总黄酮可能是通过改善细胞膜流动性,维持细胞膜的正常功能来发挥抗病毒感染的作用,而与膜电位和膜Na+-K+-ATP酶活性等能态来源的环节无关。
郭姗姗时宇静高英杰苏丹崔晓兰
关键词:半枝莲总黄酮膜电位NA^+-K^+-ATP酶活性膜流动性
栀子提取物ZG对单纯疱疹病毒1型吸附后宿主细胞膜电位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经我试验组反复验证栀子提取物ZG在体内外均有明显的抗病毒感染作用,其作用机理之一可能是通过抑制病毒吸附来发挥抗病毒作用。通常情况下,稳定的膜电位是维持细胞正常功能所必需的;而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细胞膜跨膜电位差(△φ)则作为促使病毒内化的主要能态来源。国外有研究证实在HSV-1感染8h后HeLa细胞出现明显的去极化,而国内未见病毒吸附过程中膜电位变化的报道。
郭姗姗崔晓兰时宇静黄洋赵晔高英杰巩文峰
关键词:单纯疱疹病毒1型栀子提取物ZG细胞膜电位HSV-1感染抗病毒作用
栀子提取物ZG对副流感病毒1型感染后宿主细胞膜的影响被引量:29
2007年
为了探讨栀子提取物ZG抗病毒作用的生物学机制,观察了栀子提取物ZG对副流感病毒1型(PIV-1)感染后宿主细胞膜电位、膜Na+-K+-ATP酶活性和膜流动性的影响。以氯化乙酰胆碱为阳性对照,采用荧光探针Di-BAC4(3)标记Hep-2细胞膜电位,借助流式细胞仪检测膜电位;定磷法,分光光度计检测Na+-K+-ATP酶活性;荧光探针NBD-C6-HPC标记细胞膜磷脂,以荧光漂白恢复法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膜流动性。结果显示:PIV-1感染后宿主细胞膜电位下降,处于超极化状态;膜Na+-K+-ATP酶活性显著增加,膜流动性显著降低。栀子提取物ZG作用后,对宿主细胞膜的超极化状态没有明显影响;对膜Na+-K+-ATP酶活性没有明显影响;而对膜流动性则有明显的恢复作用。阳性对照药乙酰胆碱能明显改善病毒感染后膜电位的超极化状态。PIV-1感染后膜电位、Na+-K+-ATP酶活性和膜流动性等细胞膜能态和功能的改变,可能为病毒感染的生物学机制之一;栀子提取物ZG可能是通过改善细胞膜流动性,维持细胞膜的正常功能来发挥抗病毒感染的作用,而与膜电位和膜Na+-K+-ATP酶活性等能态来源的环节可能无关。
郭姗姗黄洋赵晔高英杰巩文峰崔晓兰
关键词:栀子提取物ZG膜电位NA^+-K^+-ATP酶活性膜流动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