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资助项目

作品数:26 被引量:233H指数:11
相关作者:钟硕良阮金山董黎明卢振彬方琦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省水产研究所集美大学厦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生物学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天文地球
  • 5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养殖
  • 6篇海域
  • 5篇贝类
  • 4篇养殖贝类
  • 4篇重金
  • 4篇重金属
  • 4篇厦门海域
  • 3篇紫菜
  • 3篇海洋生物
  • 3篇海洋生物学
  • 3篇沉积物
  • 2篇养殖区
  • 2篇生态危害
  • 2篇生态危害评价
  • 2篇坛紫菜
  • 2篇文昌鱼
  • 2篇互花米草
  • 2篇贝类养殖区
  • 1篇底栖生物
  • 1篇底质

机构

  • 9篇福建省水产研...
  • 6篇集美大学
  • 4篇国家海洋局第...
  • 4篇厦门大学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重庆三峡学院
  • 1篇厦门市环境监...
  • 1篇克莱姆森大学

作者

  • 4篇钟硕良
  • 3篇阮金山
  • 2篇方琦
  • 2篇董黎明
  • 2篇陈昌生
  • 2篇徐燕
  • 2篇纪德华
  • 2篇谢潮添
  • 2篇卢振彬
  • 1篇李正良
  • 1篇杜琦
  • 1篇梁艳
  • 1篇熊何健
  • 1篇鄢庆枇
  • 1篇蔡清海
  • 1篇陈峰
  • 1篇张元
  • 1篇杜希萍
  • 1篇陈月忠
  • 1篇史修周

传媒

  • 5篇海洋科学
  • 4篇台湾海峡
  • 3篇集美大学学报...
  • 2篇海洋水产研究
  • 2篇南方水产
  • 2篇应用海洋学学...
  • 1篇厦门大学学报...
  • 1篇水产科技情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海洋通报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海洋科学进展
  • 1篇南方水产科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厦门典型养殖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及其环境质量评价被引量:6
2006年
根据2005年8月对厦门典型养殖海域——同安湾及大嶝海域表层沉积物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质量分数,研究了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以及与重金属的相关性,并运用单因子评价法评估了沉积环境质量。结果表明:同安湾和大嶝海域表层沉积物中Hg,Cd,Pb,Cu,As的平均质量比分别为0.060,0.057,31.8,20.4,7.27mg/kg和0.047,0.096,26.6,25.2,6.65mg/kg;各重金属元素之间(除Cd外)呈显著的正相关,与有机质也呈很好的正相关关系;各要素均未对研究海域表层沉积物构成污染,表层沉积物质量符合国家一类沉积物标准。
庄宏儒
关键词:重金属沉积物环境质量
大黄鱼冰鲜杂鱼饲料中细菌多样性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为研究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冰鲜杂鱼饲料中细菌的多样性,用细菌通用引物构建了细菌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从文库中随机挑选125个克隆子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得到82个不同的RFLP带型。对部分代表性克隆子进行测序,得到23条有效序列。序列同源性分析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大黄鱼冰鲜杂鱼饲料中细菌主要分为3大类群,其中γ-变形菌纲(γ-Proteobacteria)细菌占据明显地优势地位,约占所分析克隆子数的84.4%;其次是黄杆菌纲(Flavobacteria)细菌,约占10.9%;还有少量的梭杆菌纲(Fusobacteria)细菌,约占4.7%。γ-变形菌纲细菌中以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 sp.)最多,其次是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王勇忠徐晓津鄢庆枇熊何健邓霏马英
关键词:大黄鱼养殖饲料细菌RRNARFLP
温度对凡纳滨对虾幼体生长、变态和存活率的影响被引量:16
2011年
通过不同水温的比较实验,研究了凡纳滨对虾人工育苗的适宜水温,旨在了解33℃及其以上水温对凡纳滨对虾幼体生长、变态和存活率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29、31、33、35℃这4种温度实验组中,33℃组幼体的生长最快.Z1—P15期幼体的存活率以31℃组的最高(为29.8%),其次是33℃组(为20.9%),35℃组的最低(为4.7%).实验过程中31℃组幼体的活力状态最佳、最稳定.因此,31℃左右是凡纳滨对虾幼体生长、发育的适宜水温.考虑到33℃组幼体的总存活率虽然低于31℃组,但其具有生长较快的优势,因此可认为目前凡纳滨对虾人工育苗普遍采用的31~32℃水温是合适的.
杨章武卢小宁郑雅友李正良
关键词:海洋生物学凡纳滨对虾幼体存活率温度
厦门大嶝岛海域紫菜、海带养殖容量研究被引量:12
2007年
以海域无机氮(N)和无机磷(P)输入与吸收的平衡原理,通过2000~2001年对厦门大嶝岛海域海水交换、沉积物释放、陆地和江河径流排放、养殖动物和野生海洋动物排泄等项无机氮和无机磷输入量的调查、检测,浮游植物、潮滩微型藻类、野生大型藻类、养殖和野生海洋动物对无机氮和无机磷吸收量的调查和检测,估算可供养殖海带和紫菜的无机氮和无机磷数量,进一步以海带和紫菜有机氮和有机磷的含量,来衡量海带和紫菜的可养殖量。估算结果表明,无机氮平衡法估算大嶝海域紫菜和海带养殖容量(淡干品)分别为5·43×104和32·84×104t,单位面积可养密度分别为7·21和43·61t·hm-2。无机磷平衡法估算大嶝海域紫菜和海带养殖容量分别为1·97×104和12·22×104t,单位面积可养密度分别为2·62和16·23t·hm-2。模型的实用性分析以无机磷供需平衡法为佳。
卢振彬方民杰杜琦
关键词:无机氮无机磷紫菜海带养殖容量
海洋有机质的光谱分析方法评述被引量:11
2018年
海洋有机质的光谱分析已成为海洋碳循环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从天然有机质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入手,系统梳理了有机质光谱分析中容易被忽视的基本概念,讨论了过滤与保存方式、p H值、荧光内滤效应等对有机质光谱分析的影响。结合色氨酸、酪氨酸、腐殖酸及大量现场样品的实验结果,对吸收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的不同解析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对比。基于在南海、西菲律宾海获取的现场调查数据,对于文献中常用的荧光指数(FI)、腐殖化指数(HIX)、自生源指数(BIX)等光谱参数的内在含义及其在海洋环境中的适用性进行了评述。此外,还归纳和总结了胶体有机质和颗粒有机质荧光分析的最新进展,并对今后在光谱分析与观测领域有待完善和突破的一些关键领域进行了展望。
郭卫东王超徐静焦婷林志裕
关键词:有色溶解有机物光谱参数
厦门海域贝类养殖环境中的大肠菌群和异养细菌被引量:2
2012年
2005年和2006年春季(4月)和秋季(10月)研究了厦门海域贝类养殖环境(海水、底质)和养殖贝类中大肠菌群(TC)和异养细菌(HB)数量分布及其在不同介质中数量之间的相关性,并对贝类养殖环境卫生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潮间带贝类养殖区TC数量较高,虾池和浅海贝类养殖区的较低;虾池贝类养殖区HB数量较高,潮间带和浅海贝类养殖区的较低。总体上,厦门海域贝类养殖环境中TC和HB数量分布呈同安湾湾内和西海域高,同安湾湾口和大嶝海域低的格局。大多数站位海水中TC和HB数量春季稍高于秋季,养殖贝类体中TC和HB数量秋季高于春季,底质中HB数量春、秋季无明显差异,TC数量则秋季稍高于春季。浅海和虾池贝类养殖区海水与贝类、底质与贝类中TC和HB的数量之间均成显著正相关。贝类养殖区底质中HB和TC数量,软泥>粉砂质软泥>粉砂,贝类体内器官组织中HB和TC数量,僧帽牡蛎:外套膜>外套腔液>内脏团;缢蛏和菲律宾蛤仔:外套腔液>外套膜>内脏团。厦门海域贝类养殖环境受到TC和HB不同程度的污染,潮间带贝类养殖区和虾池贝类养殖区分别受到TC和HB的较重污染。
钟硕良黄万红陈月忠
关键词:大肠菌群异养细菌底质养殖贝类厦门海域
厦门同安湾和大嶝岛海域2004年夏季环境质量现状与评价被引量:1
2005年
根据厦门同安湾和大嶝岛海域2004年夏季的监测资料,按有关环境质量标准,用质量指数法对水质和沉积物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监测海域表层海水环境质量较好,水质综合质量指数为0.55,主要污染物为活性磷酸盐,个别站无机氮超标.表层沉积物综合质量指数为0.682,单项因子总磷和总氮超标,重金属的铜和个别站的铅超标.
庄宏儒吕小梅蔡励勋黄槐林情员蒋龙成沈丽琼
关键词:海洋环境
坛紫菜ISS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被引量:1
2008年
为了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分析及种质鉴定,获得清晰稳定、重复性好、多态性高的扩增结果,对影响ISSR-PCR扩增的多个因素,包括DNA模板含量、Mg2+浓度、TaqDNA聚合酶含量、引物浓度、dNTP浓度以及复性温度进行了全面比较和优化,建立了坛紫菜种质资源ISSR-PCR扩增的最佳反应体系:25μL的反应体系中含2.5μL 10×PCR缓冲液,5 ng模板DNA,2.5 mmol/L Mg2+,1.5 UTaqDNA聚合酶,200 nmol/L引物,200μmol/L dNTP。最佳PCR扩增程序:94℃预变性7 min;每个循环94℃变性1 min,48℃复性45 s,72℃延伸2 min,共进行35个循环;循环结束后72℃再延伸7 min。
纪德华谢潮添陈昌生徐燕张元刘冰
关键词:ISSR
COⅠ基因序列在蛇鳗科鱼类种类鉴定中的适用性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为研究DNA条形码技术在蛇鳗科鱼类分类鉴定中的可行性,选取了蛇鳗科7属10种36个个体进行COⅠ基因扩增,结果共获取36条基因序列,平均长度为655 bp,序列中T、C、G、A碱基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7.50%、28.10%、26.00%、18.40%,A+T含量均高于50%.样品种内、种间和属间的遗传距离(K2P)分别为:0.52%、20.07%、23.96%,遗传距离随着分类阶元的提高而增大,种间遗传距离是种内遗传距离的38.59倍,符合Hebert提出的相差10倍的物种鉴定标准,表明COⅠ基因序列可以作为蛇鳗科鱼类分类鉴定的有效DNA条形码.
张稚兰林汝榕邢炳鹏
关键词:海洋生物学DNA条形码物种鉴定
酶联免疫法在贝类麻痹性贝毒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3
2005年
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肌肉中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PSP)含量,通过优化实验条件,规范操作程序,确立了检测流程。试验表明以标准PSP 为参照,该检测方法平均灵敏度可达2μg/kg,标准溶液测定的变异系数2.00%-7.66%,样品精密度测试的变异系数为2.82%-8.40%,平均添加回收率达85.35%,表现出快速、灵敏、可靠等特点,适于常规工作中麻痹性贝毒的快速筛选检测。
张纹王军苏永全
关键词:麻痹性贝毒酶联免疫法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