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207076)
- 作品数:4 被引量:22H指数:3
- 相关作者:姚守拙张友玉叶敏谭平杨琴更多>>
- 相关机构:湖南师范大学吉首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 压电-红外光谱-电化学联用技术研究邻氨基苯酚聚合过程及其膜的性质被引量:3
- 2007年
- 建立了一种现场压电传感-红外反射光谱-电化学三维联用技术,并应用该技术现场监测了聚邻氨基苯酚在金电极上的沉积过程,研究了邻氨基苯酚的电氧化和电聚合性质以及聚邻氨基苯酚聚合膜在酸性介质中的电化学性质,同步获取并讨论了聚合膜质量、离子掺杂行为和聚合膜的化学结构变化等信息。结果表明,该技术有望广泛用于多种电极表面过程研究。
- 张友玉王美玲刘美玲杨琴谢青季姚守拙
- 关键词:邻氨基苯酚
- 半胱胺修饰的CdS纳米粒子荧光猝灭法测定锰离子被引量:11
- 2008年
- 常温下在水溶液中制备了半胱胺修饰的CdS纳米溶胶,并用原子力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傅立叶变换红外、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荧光分光光度法测试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以修饰的纳米粒子为荧光探针,建立了荧光猝灭定量检测锰离子的新方法。考察了不同缓冲体系、缓冲液浓度及缓冲液pH值、反应时间、纳米粒子浓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测定锰离子的线性区间为0.05340~77.62mg/L,检出限为0.01678mg/L。方法经济、简单、快速、灵敏度高、检出限比较低、检测范围宽。
- 叶敏张友玉杨琴张雨琴谭平姚守拙
- 关键词:硫化镉锰离子荧光猝灭
- 光度法研究L-半胱氨酸修饰的ZnS纳米粒子与牛血红蛋白的作用被引量:4
- 2008年
- 合成和表征了L-半胱氨酸修饰的ZnS纳米粒子。采用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傅立叶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法(FTIR-ATR)研究了PBS缓冲体系中L-半胱氨酸修饰的ZnS纳米粒子与牛血红蛋白(BovineHemoglobin,BHb)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L-半胱氨酸修饰的ZnS纳米粒子与BHb有较强的作用,BHb能使修饰后的ZnS纳米粒子发生荧光猝灭现象。根据Stern-Volmer方程计算得到猝灭常数为1.12×106L/mol。L-半胱氨酸修饰的ZnS纳米粒子很大程度上影响BHb的二级结构,使其构象发生变化。
- 张雨琴张友玉叶敏谭平赵梦娇姚守拙
- 关键词:L-半胱氨酸ZNS纳米粒子牛血红蛋白紫外光谱
- 川陈皮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被引量:4
- 2009年
- 用多种光谱技术研究了生理条件下川陈皮素(NOB)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及热力学特征。结果表明,NOB与BSA有较强的作用,NOB能使BSA的内源荧光猝灭,并以静态猝灭为主。按照Stern-Volmer方程和双对数方程分别得出不同温度下,以及不同pH值时NOB与BSA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运用紫外光谱获得常温下NOB与BSA的结合常数与荧光光谱测定值相近,热力学参数△H、△S分别为55.91 kJ.mol-1、274.61 J.mol-1.K-1,表明其主要作用力为疏水力,NOB与BSA作用为非辐射能量转移机制,其能量转移效率与结合距离分别为0.27和1.76 nm,用参比法得出BSA荧光量子产率为0.074。同步荧光光谱研究发现川陈皮素对牛血清白蛋白构象几乎没有影响。
- 杨朝霞文艳清张友玉姚守拙
- 关键词: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川陈皮素牛血清白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