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200905981002M207)

作品数:1 被引量:4H指数:1
相关作者:陈兰王丽莎詹灵凌吕小平唐星火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炎症
  • 1篇炎症性
  • 1篇炎症性肠病
  • 1篇结肠
  • 1篇结肠炎
  • 1篇克罗恩
  • 1篇克罗恩病
  • 1篇溃疡
  • 1篇溃疡性
  • 1篇溃疡性结肠炎
  • 1篇回顾性分析
  • 1篇肠病

机构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1篇唐星火
  • 1篇吕小平
  • 1篇詹灵凌
  • 1篇王丽莎
  • 1篇陈兰

传媒

  • 1篇内科

年份

  • 1篇2011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炎症性肠病85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总结分析炎症性肠病(IBD)的临床特点,探讨诊治策略。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09年7月354例炎症性肠病住院患者和2003年1月至2009年7月504例炎症性肠病门诊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资料显示我院近12年来IBD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溃疡性结肠炎(UC)明显多于克罗恩病(CD)。本组IBD患者中男女之比为1.28∶1。IBD平均发病年龄(41.07±16.07)岁。UC发病高峰年龄为30~49岁,CD发病高峰年龄为20~39岁。本组住院患者中UC和CD两组民族构成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肠镜检查中UC以直肠和乙状结肠病变为主,CD以回盲部及回肠末端病变为主。本组患者IBD病理组织学检出率为41.5%,UC误诊率为17.0%,CD误诊率为25.0%。治疗以氨基水杨酸类及类固醇激素为主。结论炎症性肠发病数呈逐年上升趋势;IBD诊断主要依靠内镜及病理。IBD呈慢性复发性发作过程,应长期维持治疗。
吕小平王丽莎詹灵凌陈兰唐星火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回顾性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