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010YD04)

作品数:7 被引量:64H指数:5
相关作者:陈海刚贾晓平蔡文贵杨涛秦洁芳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科技部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贻贝
  • 3篇翡翠贻贝
  • 3篇MDA
  • 2篇胆碱
  • 2篇笛鲷
  • 2篇乙酰
  • 2篇乙酰胆碱
  • 2篇乙酰胆碱脂酶
  • 2篇脂酶
  • 2篇牡蛎
  • 2篇红鳍
  • 2篇红鳍笛鲷
  • 2篇SOD
  • 2篇GSH
  • 2篇LC50
  • 1篇单因子指数
  • 1篇丁酯
  • 1篇毒性效应
  • 1篇氧化物歧化酶
  • 1篇幼鱼

机构

  • 7篇上海海洋大学
  • 6篇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 7篇陈海刚
  • 6篇蔡文贵
  • 6篇贾晓平
  • 4篇秦洁芳
  • 4篇杨涛
  • 2篇王贺威
  • 2篇巩秀玉
  • 2篇马胜伟
  • 2篇张喆
  • 2篇黄志斐
  • 1篇王增焕
  • 1篇王清云

传媒

  • 2篇水产学报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年份

  • 3篇2012
  • 4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红鳍笛鲷幼鱼的胁迫效应被引量:8
2011年
为了探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对红鳍笛鲷(Lutjanus erythropterus)幼鱼的胁迫效应,于DBP暴露后0、6、12、24、48和96 h时检测红鳍笛鲷鳃、肝和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结果表明,DBP对红鳍笛鲷的24 h、48 h和96 h LC50分别为7.10 mg/L、6.98 mg/L和6.66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2.04 mg/L。随着浓度增加,鳃组织中的SOD酶活性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肝组织中的SOD酶活性在0.5 mg/L和2.0 mg/L浓度组交替表现为升高和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0.125 mg/L浓度组肝SOD没有明显变化。鳃组织中MDA含量在DBP暴露6 h后显著性增加(P<0.05),之后随时间延长而下降;DBP暴露6 h和12 h后,0.5 mg/L和2.0 mg/L浓度组肝组织中的MDA含量都显著升高(P<0.05),之后随时间延长MDA含量下降并趋于稳定。与对照组比较,DBP暴露48 h后,红鳍笛鲷脑组织中AChE酶活性显著升高(P<0.01),96 h后又显著下降(P<0.01)。SOD、MDA和AChE酶活性变化与DBP暴露时间有关,但与DBP浓度关系不明显。研究结果表明DBP对水生生物存在氧化胁迫和神经毒性。
秦洁芳陈海刚蔡文贵杨涛贾晓平
关键词:邻苯二甲酸二丁酯LC50乙酰胆碱脂酶
BDE209胁迫对翡翠贻贝(Pernaviridis)SOD、MDA和GSH的影响被引量:16
2012年
采用半静态实验方法,研究不同浓度BDE209(0.1、1、10mg·L-1)在胁迫1、3、7、15d和清洁海水中释放3、7d后,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外套膜和内脏团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和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BDE209胁迫后,翡翠贻贝2组织SOD活性先是受到明显的诱导作用,之后随胁迫时间延长被显著性抑制(P<0.01);BDE209对翡翠贻贝外套膜MDA含量的影响呈诱导-抑制反复变化,对内脏团MDA含量的影响表现为明显的诱导效应,其中胁迫第3d时的诱导率最高,为22.83%。翡翠贻贝外套膜GSH含量在BDE209胁迫初期就被显著诱导(P<0.01),随暴露时间延长诱导效应降低,在第15d时被显著性抑制(P<0.05);BDE209可诱导内脏团GSH含量显著性增加(P<0.05),但随暴露浓度增加GSH含量明显降低。清水恢复阶段,在清洁海水中恢复3d后,翡翠贻贝2组织MDA含量和GSH含量相对于对照组仍有显著性增加(P<0.05);而SOD活性总体在外套膜中受到抑制、内脏团中受到诱导,仅个别浓度组有所恢复。
黄志斐张喆马胜伟王贺威巩秀玉蔡文贵陈海刚贾晓平
关键词:BDE209翡翠贻贝外套膜SODMDAGSH
1989-2010年广东沿海牡蛎体内锌的时空分布特征与污染水平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根据历史和调查资料,对1989—2010年广东沿海牡蛎体内锌(Zn)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污染水平进行了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牡蛎体内Zn的浓度总平均值为211.5 mg/kg,从总体看其浓度出现频率呈对数正态分布。在时间上,牡蛎体内Zn总体平均浓度的分布呈阶段性变化,具体表现为1989—2007年Zn的浓度呈微弱降低的趋势,基本维持在197.0mg/kg的水平;2007—2009年牡蛎体内Zn的浓度有明显升高的趋势,之后Zn的浓度有所降低。在空间上,粤东和粤西沿海牡蛎体内Zn浓度的变化均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且基本与广东沿海牡蛎体Zn平均浓度的变化趋势相同,而珠江口牡蛎体Zn的浓度水平相对较高并表现出趋于稳定的变化规律。单因子指数和非致癌性风险指数评价结果均表明,牡蛎体内Zn的总体不存在明显的污染,但从当前保护环境角度应当尽快设立我国水产品中Zn含量的限定标准。
陈海刚贾晓平蔡文贵王增焕秦洁芳杨涛
关键词:牡蛎单因子指数
翡翠贻贝内脏团抗氧化防御系统对菲胁迫的生物响应被引量:7
2011年
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海水中不同浓度(2.0、10.0、50.0μg L-1)菲胁迫1、4、8、15 d和清水恢复2、7 d后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内脏团中抗氧化酶(SOD、GSH-Px、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翡翠贻贝内脏团CAT活性在d 1即受到显著诱导(P<0.05),对菲胁迫的反应非常敏感;SOD活性和GSH-Px活性对菲胁迫的生物响应呈先诱导后抑制的变化规律,而MDA含量随曝露时间延长呈现上升的趋势,且浓度越高,这3种指标的变化趋势越明显.因此翡翠贻贝内脏团中SOD、GSH-Px、CAT活性及MDA含量均适合作为菲污染对水生生物毒性效应的指示指标.在清水恢复阶段,相对于对照组各指标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恢复,也表明翡翠贻贝能对一定程度的菲胁迫带来的氧化损伤进行自我修复.
杨涛陈海刚蔡文贵秦洁芳贾晓平
关键词:翡翠贻贝SODGSH-PXCATMDA
海南岛沿岸牡蛎体内六六六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及风险评价被引量:1
2012年
于2006—2011年间每年的3月份,在海南岛沿岸选取的4个重要港湾(马袅港、东寨港、八所港、榆林港)采集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 Gould)成体30只,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六六六(HCHs,包括α-、β-、γ-、δ-HCH)含量。结果显示,2006—2011年近江牡蛎体中HCHs含量范围是未检出~1.16 ng.g-1,平均含量是0.15 ng·g-1,与1985年海南岛贝类体内的HCHs残留量相比,20多年间浓度降低至原来的1/45。在这6年中HCHs含量于2006—2008年先略微下降,之后小范围上下波动,但总体上呈平稳的趋势;样品中HCHs区域平均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马袅港>东寨港>八所港>榆林港。通过对HCHs的组分特征分析,认为海南岛采样海域周围近年没有新的HCHs污染源输入。与世界其他海域贝类体内HCHs含量比较,海南岛沿岸牡蛎体内HCHs残留量较低,符合中国《海洋生物质量》一类质量标准。通过计算安全消费量,认为海南岛沿岸海域牡蛎体内HCHs致癌风险和暴露风险均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王清云甘居利陈海刚马胜伟张喆蔡文贵贾晓平
关键词:牡蛎
菲胁迫对红鳍笛鲷急、慢性毒性效应的研究被引量:19
2011年
为了解海洋菲污染对海洋水产经济鱼类的毒性及致毒机理,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半静态毒性实验研究了菲对红鳍笛鲷的96 h急性毒性,同时分析和比较了不同浓度(10.0、50.0、250.0μg/L)菲胁迫96 h后红鳍笛鲷肝脏、鳃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脑组织中乙酰胆碱脂酶(AChE)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菲对红鳍笛鲷幼鱼的24、48和96 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4.65、3.46和3.17 mg/L,安全浓度为0.317 mg/L。在整个胁迫过程中,低浓度(10.0μg/L)菲可诱导红鳍笛鲷肝脏和鳃组织SOD活力显著性升高(P<0.05);随着浓度升高,50.0和250.0μg/L浓度组肝脏SOD活力呈抑制-诱导的波动变化,鳃SOD活力的变化则呈抑制-诱导-抑制的趋势。随着菲曝露时间延长,各浓度组红鳍笛鲷肝脏和鳃组织的MDA含量明显升高;脑组织中AChE活力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的趋势。结果提示,菲对红鳍笛鲷具有很强的毒性,可在96 h内通过氧化损伤途径对机体产生毒性作用,鉴于SOD、MDA、AChE指标对菲的高度敏感特点,可以用其作为生物标志物来指示多环芳烃类污染物对水生生物的影响,为渔业资源的科学监控和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杨涛陈海刚蔡文贵秦洁芳贾晓平
关键词:红鳍笛鲷
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胁迫对翡翠贻贝抗氧化酶的影响被引量:20
2012年
为了解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对海洋贝类抗氧化防御系统的毒性效应及致毒机理,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PFOS对翡翠贻贝的96h急性毒性,同时探讨PFOS胁迫和净水恢复过程中翡翠贻贝外套膜和内脏团组织中抗氧化指标(SOD活性、GSH和MDA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PFOS对翡翠贻贝的96h半致死浓度(LC50)为68.3mg·L-1,安全浓度为6.83mg·L-1。在PFOS胁迫阶段,1mg·L-1浓度组外套膜SOD活性显著性升高(p<0.05),内脏团SOD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而PFOS浓度高于1mg·L-1时,外套膜SOD活性显著性降低(p<0.05),内脏团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PFOS胁迫对翡翠贻贝外套膜和内脏团中GSH含量均有显著的诱导作用(p<0.05),PFOS胁迫15d后各浓度组GSH含量均受到显著的抑制(p<0.05)。翡翠贻贝外套膜MDA含量受PFOS胁迫后显著升高(p<0.05),内脏团MDA含量的变化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规律。净水释放阶段,翡翠贻贝两组织中SOD活性在释放7d后均恢复至对照组水平,GSH含量和MDA含量呈显著升高的趋势(p<0.05)。研究结果表明,PFOS暴露能够引起翡翠贻贝外套膜和内脏团氧化胁迫,但这种损伤的效果不明显,释放短时间后即可自我恢复。
王贺威马胜伟张喆陈海刚黄志斐巩秀玉蔡文贵贾晓平
关键词:翡翠贻贝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