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RC02062)

作品数:9 被引量:5H指数:1
相关作者:诸葛启钏叶盛苏志鹏周盛轩傅佳峰更多>>
相关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温州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细胞
  • 2篇嗅鞘细胞
  • 2篇神经干
  • 2篇鼠胚
  • 2篇鼠胚胎
  • 2篇胚胎
  • 2篇细胞移植
  • 2篇分化
  • 2篇出血
  • 2篇大鼠胚胎
  • 1篇凋亡
  • 1篇嗅黏膜
  • 1篇血管
  • 1篇血性
  • 1篇荧光
  • 1篇增殖
  • 1篇增殖能力
  • 1篇神经干细胞
  • 1篇鼠模型
  • 1篇鼠脑

机构

  • 5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温州医学院

作者

  • 5篇诸葛启钏
  • 3篇叶盛
  • 2篇傅佳峰
  • 2篇张宇
  • 2篇周盛轩
  • 2篇苏志鹏
  • 1篇曾博
  • 1篇王振忠
  • 1篇朱丹化
  • 1篇杨运俊
  • 1篇钱旭

传媒

  • 4篇温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成年大鼠嗅黏膜嗅鞘细胞的分离、培养、鉴定与纯化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嗅黏膜中嗅鞘细胞的培养方法。方法:取成年大鼠嗅黏膜,采用差速贴壁法获得较高纯度的嗅鞘细胞,并采用免疫荧光法进行鉴定与形态学观察。结果:通过差速贴壁法纯化,可获得纯度约为80%的嗅鞘细胞,并通过GFAP免疫荧光及P75和hoechst双重免疫荧光鉴定;相差显微镜下细胞形态以梭形、双极及三极细胞为主,有少量的多极细胞。结论:从成年大鼠嗅黏膜中成功分离培养出嗅鞘细胞,为从人鼻腔嗅黏膜中培养嗅鞘细胞提供重要的依据。
傅佳峰诸葛启钏周盛轩张宇杨运俊
关键词:嗅鞘细胞免疫荧光细胞培养细胞移植
比较不同胚胎时期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
2007年
在中枢神经系统(CNS)发育过程中,神经干细胞(NSCs)通过对称分裂得到两个相同的具有增殖能力的子干细胞,而一小部分通过不对称分裂得到一个子干细胞和一个定向分化细胞,先后产生神经元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少枝胶质细胞。我们对大鼠胚胎脑皮质发育过程中3个非常重要时期(E14、E18和E20)的NSCs的增殖、分化和凋亡进行比较。
周盛轩诸葛启钏叶盛苏志鹏
关键词:增殖能力分化细胞大鼠胚胎凋亡
不同剂量胶原酶IV尾壳核内注射建立重度出血性脑卒中大鼠模型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通过胶原酶IV尾壳核内注射,探索建立一种稳定的重度出血性脑卒中大鼠模型。方法:45只SD大鼠随机分配到IV型胶原酶注射0.5U组(A组,15只)、0.75U组(B组,15只)及1.0U组(C组,15只)。制作脑出血模型后24h、72h,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学评分,检测肢体功能缺损情况。通过多媒体病理图像分析仪测定脑血肿体积大小,并通过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除A组1例外其余大鼠均形成明显血肿,C组形成血肿体积最大。3组大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以C组脑出血术后72h最明显。但C组术后72h病死率达73.33%,明显高于其他两组。24h、72h神经功能评分及血肿体积在A、B、C3组间作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脑血肿区组织病理学观察表现为典型的脑出血改变。结论:0.75UIV型胶原酶尾壳核内注射可以诱导建立稳定的重度出血性脑卒中大鼠模型,该模型肢体功能缺损明显,存活率高,能作为促进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研究的可靠应用平台。
王振忠诸葛启钏
关键词:胶原酶类脑血管意外
嗅鞘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脑出血的实验研究
2009年
目的:嗅鞘细胞移植入大鼠脑出血模型后,观察偏瘫大鼠功能恢复以及移植细胞后30 d内的形态学变化。方法:差速贴壁法培养出高纯度的嗅鞘细胞,制作38只大鼠脑出血模型,分三组:第1组10只为空白组,第2组10只为HBSS移植组,第3组18只为嗅鞘细胞移植组;三组大鼠分别在术后3 d、7 d、14 d和30 d用forelimb placing方法进行评分,判断嗅鞘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脑出血模型的作用。结果:hoechst示踪及电镜观察结果,均证实嗅鞘细胞能在大鼠体内存活;对三组大鼠进行评分,嗅鞘细胞移植组的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其他两组。结论:从成年大鼠嗅黏膜用差速贴壁法能成功培养出嗅鞘细胞,并用于细胞移植,移植细胞能存活;嗅鞘细胞移植能改善大鼠脑出血后偏瘫肢体的功能。
傅佳峰叶盛朱丹化曾博张宇诸葛启钏
关键词:嗅鞘细胞脑出血细胞移植
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索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条件,并观察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特点。方法:从孕14 d SD胎鼠前脑组织分离神经干细胞,用DMEM/F12无血清培养液,加入表皮生长因子(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进行体外扩增、培养和传代。传3~4代的神经细胞球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中贴壁诱导分化培养。采用免疫荧光法鉴定神经干细胞和分化的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及少突胶质细胞。结果:从孕14 d SD胎鼠前脑分离的细胞在含有EGF和bFGF的无血清培养液中能形成大量的神经细胞球,这些神经细胞球可在体外增殖及传代培养,经nestin染色鉴定,大部分为阳性细胞。神经细胞球在血清培养液贴壁培养后可分化出神经纤维细丝(N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半乳糖脑苷脂(Gal-C)表达阳性的细胞。结论:从孕14 d SD胎鼠前脑分离的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属于神经干细胞;在含有EGF和bFGF的无血清培养液中,神经干细胞能在体外大量扩增。
苏志鹏叶盛钱旭诸葛启钏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分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