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65001)

作品数:14 被引量:239H指数:9
相关作者:刘熙明邹海波吴琼傅敏宁吴珊珊更多>>
相关机构:江西省气象局江西省气候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逆温
  • 3篇气候
  • 3篇环流
  • 2篇冻雨
  • 2篇逆温层
  • 2篇气候特征
  • 2篇西风
  • 2篇西风急流
  • 2篇近地
  • 2篇急流
  • 2篇降水
  • 2篇边界层
  • 2篇大尺度
  • 1篇大雾
  • 1篇大雾天气
  • 1篇大雾天气过程
  • 1篇地表
  • 1篇地表条件
  • 1篇地表通量
  • 1篇行星尺度

机构

  • 14篇江西省气象局
  • 5篇江西省气候中...
  • 3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广州市气象局
  • 2篇中山大学
  • 1篇江西省农业科...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气象局北...
  • 1篇江西省大气探...

作者

  • 9篇刘熙明
  • 6篇邹海波
  • 4篇吴琼
  • 3篇傅敏宁
  • 3篇马中元
  • 3篇吴珊珊
  • 2篇尹洁
  • 2篇单九生
  • 2篇郑有飞
  • 1篇郭艳
  • 1篇朱春巧
  • 1篇聂秋生
  • 1篇袁卓建
  • 1篇贺志明
  • 1篇王四化
  • 1篇徐星生
  • 1篇桂保玉
  • 1篇曹晓彦
  • 1篇俞炳
  • 1篇喻迎春

传媒

  • 5篇气象与减灾研...
  • 2篇气象科学
  • 1篇资源科学
  • 1篇气象
  • 1篇高原气象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Journa...
  • 1篇暴雨灾害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年份

  • 4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江西持续性冻雨的行星尺度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应用常规气象地面观测资料和NECP 2.5°×2.5°的再分析资料,对1959—2008年期间发生在江西的持续5 d及以上的冻雨天气过程进行行星尺度的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江西持续性冻雨天气期间,500 hPa高纬度地区的阻塞高压、中纬度的低槽以及低纬度的分裂小槽和地面沿中国中东部侵入的强冷空气有利于江西持续性冻雨天气的维持;同时,700 hPa有来自低纬地区的稳定的"湿舌"和西南急流存在,不仅有利于中层逆温结构的形成,也是水汽输送的主要机制。距平相关分析得到,持续性强冻雨天气发生期间,海平面气压、1 000~500 hPa和1 000~925 hPa厚度场的距平相关系数基本都在0.7以上,多数情况下达到0.8以上,表明江西持续性强冻雨天气期间高层和底层的天气系统是稳定少变的。
刘熙明吴琼马中元郑劲光
关键词:行星尺度逆温
湖泊对降水的影响研究回顾被引量:9
2012年
回顾了国内外有关湖泊对降水影响的研究进程和成果,介绍了国外湖效应降水的定义、影响因素、预报指标等,指出了加强我国湖效应降水研究的必要性,并对未来湖效应降水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刘熙明傅敏宁邹海波
关键词:数值模拟
鄱阳湖区近地层风能资源特征研究被引量:11
2011年
在鄱阳湖区4座测风塔历时1年逐10分钟梯度观测的资料基础上,统计分析了该地区平均风特征和风能资源参数。.结果表明:鄱阳湖区风速随着高度升高而增加较为缓慢,风切变指数较平原地区明显偏小,在湖区北部的狭长地带,狭管效应对风速的增强作用较为明显;受地形的影响,鄱阳湖北部狭管内风廓线分布高度一致,狭管内外明显不同;鄱阳湖区地势低洼的地方湍流强度高于地势较高的地方的湍流强度,山脊处湍流强度随高度变化不明显,在狭管内,湍流强度较狭管外开阔湖面小;鄱阳湖区风场各高度层Weibull尺度因子值在4.92~7.49之间,各高度层Weibull形状参数值在1.49~1.84之间。观测塔位于山脊上的长岭的层形状参数和射山的尺度因子值随高度的变化趋势不同于另外两个测风塔。
贺志明聂秋生刘熙明吴琼
关键词:风能资源
北京地区一次典型大雾天气过程的边界层特征分析被引量:55
2010年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325 m铁塔15层风、温、湿梯度观测资料和3层超声资料,对2002年12月1-4日发生在北京地区的持续大雾天气过程进行近地面层大气边界层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近地面大气边界层较大的相对湿度(〉70%)、较小的风速(〈3.0 m·s^-1)和风速垂直切变(〈0.02 s^-1)、稳定的层结结构以及较低的气温是北京持续大雾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冷空气的侵入使得边界层相对湿度迅速减小,风速和风速垂直切变增大,破坏近地面大气边界层的结构,导致大雾的消散。分析还发现,大雾的维持与消散主要受风场等动力因素的影响,热力层结是大雾维持和消散的必要条件。冷空气的侵入自上而下影响平均风场,而对湍流风场的影响则是自下而上的。尺度分析结果表明,大雾期间,近地面边界层内中尺度动量通量和感热通量都大于湍流尺度的,中尺度动量通量与平均风速基本呈反相关;冷空气的侵入使得湍流通量显著加强,是导致大雾天气消失的主要原因。
刘熙明胡非邹海波曹晓彦窦军霞
关键词:大雾城市边界层湍流中尺度通量
PM_(2.5)监测及评价研究进展被引量:55
2011年
综合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PM2.5的监测方法、观测站网建设发展,以及PM2.5对人体健康、大气环境及天气、气候等方面的影响研究,并对国内外PM2.5空气质量标准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了加强PM2.5监测及影响评价的建议。
傅敏宁郑有飞徐星生牛鲁燕
关键词:PM2.5大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江西省冻雨气候概况和环流特征被引量:11
2009年
利用NCEP2.5°×2.5°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1959─2008年江西省冻雨天气过程的气候概况进行归纳分析,并重点分析了其间18次典型区域性冻雨天气过程的环流特征、热力层结、影响系统。结果表明,江西省冻雨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年际变化特征,全省冻雨日数总体呈下降趋势;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中间多、南北少的特征,各地冻雨分布极不均匀。在环流形势上,500hPa高纬地区有阻塞高压,以乌拉尔山阻高最多,鄂霍茨克海有深厚冷涡,咸里海为低压区,巴尔喀什湖附近有横槽;低纬地区在孟加拉湾到中国西南地区存在稳定的南支低槽;对流层中低层存在切变线,700hPa西南气流强盛,急流轴最大风速超过16m/s;850hPa锋区强盛,0℃等温线位于赣中南部到赣南北部;对流层中低层存在明显的逆温。地面冷空气多从中路(河套地区)入侵,蒙古冷高压异常强大,为冻雨的产生提供了热力条件。
郑劲光吴琼刘熙明
关键词:冻雨气候特征环流热力结构
定量诊断2008年初南方罕见冰冻雨雪天气被引量:15
2011年
根据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和每三小时一次的TRMM 3B42降水资料,利用改进后的局地经向环流线性诊断模式(不用地转风近似而用旋转风估算水平环流经向分量),定量分析了2008年初我国南方地区局地经向环流的垂直分量(ωMC)的演变情况。结果表明:当我国南方地区发生强降水时,局地经向环流的强上升支气流(ωMC<0)控制我国南方地区,与以往个例(凝结潜热加热占优)明显不同,我国南方地区的强上升支气流主要由平均西风动量纬向平流和平均温度经向平流激发。结合天气形势分析得知:(1)位置比气候态偏西的高空(200 hPa)西风急流(中心位于日本西南)入口区反气旋切变侧的西风辐散抽吸持续影响我国南方地区,是平均西风动量纬向平流对我国南方地区经向环流上升支起正贡献的主要原因;(2)中低层(850~400 hPa)我国南方地区处在孟加拉湾温度槽前,受较深的孟加拉湾高度槽前的西南风和西太副高西北侧的西南风控制,以暖平流为主。受500 hPa气流的引导,中低层我国北方地区为偏北风控制,以冷平流为主。冷暖平流的共同作用是平均经向温度平流对我国南方地区经向环流上升支起正贡献的主要原因;(3)由孟加拉湾和南海向我国南方地区的水汽输送较弱(相对春夏秋季节)以及低层逆温层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贴地层水汽的辐合抬升,使凝结潜热加热对我国南方地区经向环流上升支的正贡献较小。1月24日后随着孟加拉湾和南海向我国南方地区水汽输送的显著加强,凝结潜热加热的正贡献才提升至第三位。
邹海波刘熙明吴俊杰吴珊珊袁卓建王四化
关键词:西风急流温度平流水汽输送逆温层
江西持续性暴雨的典型大尺度环流模型被引量:14
2013年
利用1961—2010年共50 a的500 hPa欧亚地区历史天气图资料对江西省74次持续性暴雨天气过程的大尺度环流形势进行分析,并建立了江西省持续性暴雨天气的大尺度环流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中,欧亚中高纬的长波槽脊呈双阻塞高压型,两个阻塞高压分别位于乌拉尔山西侧和鄂霍茨克海西侧;我国东北地区有一低涡,且从该低涡中心至江西附近地区有一深厚低压槽(华北槽);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于低纬西太平洋地区,其脊线位于20 N附近,西脊点位于110 E附近,副热带高压北侧的584 dagpm线位置(115 E的纬度)位于27 N附近;华北槽后的干冷空气与副热带高压西北侧的暖湿气流持续交汇于江西地区,为持续性暴雨提供了有利于水汽输送和辐合抬升条件。500 hPa的历史天气图和NCEP资料均显示,该大尺度环流模型具有较好的普适性。
邹海波单九生吴珊珊尹洁
关键词:持续性暴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高空槽
CINRAD雷达数据质量控制方法初探被引量:20
2010年
多普勒天气雷达数据质量控制是以提高短临预报产品质量和满足短临预报需要为目的。通过参考国内外雷达数据质量控制的研究成果,分析雷达数据杂波来源,对雷达数据质量控制处理方法进行了试验和探讨,结果表明:在雷达数据质量控制过程中,使用非雷达资料(云图、自记雨量和闪电数据)排除地物杂波,尤其是排除超折射杂波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局限性。晴空区里使用云图特征来排除大范围超折射杂波效果较好;但有降水存在时,这种方法就受到限制或不适宜使用。较远距离孤立和离散噪声杂波采用统计"突变率"、两层仰角叠加分析和改进型中值滤波算法综合处理,逐步去除数据杂波;较近距离则采用多仰角变换方法(分段混扫)来去除数据杂波。通过分析,得出了地物回波与降水回波的识别特征,引进了包含利用"雷达对"资料、雷达相关产品资料和云图、自动雨量站等非雷达资料的数据互补理念。
马中元朱春巧刘熙明郭艳俞炳肖玉玲桂保玉林春
鄱阳湖地区复杂地表条件下一次强降水过程的近地面边界层特征被引量:7
2013年
使用鄱阳湖北部70m气象塔湍流和梯度观测数据,分析了2011年6月6日夜间一次暴雨过程中近地面边界层特征。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在高空低槽和西南急流的天气背景下,受鄱阳湖复杂地表影响产生的局地性强降水。强降水发生前受东南暖平流影响,近地面边界层中水汽累积,不稳定性增加;强降水过程中,近地层感热、潜热通量迅速增加,同时,近地面层湍流动量通量下传和水平输送增加,鄱阳湖的水汽输送加强降水强度。另外,强降水过程中,近地面湍流动能迅速增大并达到最大值,而平均动能的增大发生在强降水结束后,表明地表作用明显,近地面边界层的湍流场为暴雨提供动力条件。尺度分析表明,强降水前,中尺度动量通量占主要地位,降水过程中湍流动量通量显著加强。
傅敏宁郑有飞邓玮刘熙明
关键词:强降水地表通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