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科学基金(A4425-1)
- 作品数:2 被引量:2H指数:1
- 相关作者:顾雪元王晓蓉耿金菊曹瑞香王红军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际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水环境中不容忽视的磷形态—低价磷酸盐被引量:1
- 2011年
- 长期以来一直认为磷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不存在低价(低于+5价)形式,最新研究发现环境中普遍存在低价磷((如亚磷酸盐(H2PO3-和HPO32-,+3价)、次磷酸盐(H2PO2-,+1价)、气态磷化氢(PH3,-3价)),自然界低价磷的环境行为及其在磷循环中的作用和意义成为研究热点。低价磷酸盐以其热力学不稳定、动力学稳定和溶解性强等性质,使得其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等环境行为较为复杂。本文综述了水环境中低价磷酸盐的来源和分布、迁移转化特征及生物可利用性研究进展,并系统阐述了环境中低价磷酸盐的分析方法,旨在为深入研究富营养化湖泊中磷的循环机制、揭示低价磷的环境行为、提出科学合理的控制决策提供参考。
- 王红军曹瑞香张娟韩超顾雪元耿金菊王晓蓉钱新
- 关键词:水环境磷循环环境行为
- 开放式空气CO2增高条件下稻田磷化氢气体的释放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磷化氢(PH3)已被证实是大气中普遍存在的痕量气体.采用FACE(free air carbon dioxide enrichment)平台,研究了不同氮施肥水平(常氮250 kg/hm2和低氮125 kg/hm2)下,CO2浓度升高对水稻田磷化氢释放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生长旺盛期(分蘖,拔节)磷化氢通量和浓度高于生长缓慢期,FACE圈常氮区分蘖期磷化氢释放通量最大,为(155.2±22.71)ng/(m2.h).整个水稻生长期磷化氢平均释放通量最大值在FACE圈常氮区观察到,为(41.72±7.06)ng/(m2.h),最小值(-1.485±6.229)ng/(m2.h)出现在对照圈低氮区.FACE处理显著促进磷化氢的排放,不同氮素水平对磷化氢释放影响差异不显著.磷化氢的净通量和浓度与温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对水稻成熟期全天释放通量及浓度测试表明,光照是影响白天磷化氢浓度的主要因素.
- 张蕤杨小弟耿金菊洪宇宁顾雪元王晓蓉王睿朱建国
- 关键词:FACE磷化氢释放通量水稻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