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2010JQ0025)

作品数:2 被引量:1H指数:1
相关作者:张强邱绍宇唐睿王浩罗英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2篇超临界水
  • 1篇氧化膜
  • 1篇氧化物弥散强...
  • 1篇水腐蚀
  • 1篇弥散
  • 1篇弥散强化
  • 1篇化物
  • 1篇腐蚀速率
  • 1篇ODS
  • 1篇不锈
  • 1篇不锈钢
  • 1篇超临界

机构

  • 2篇中国核动力研...

作者

  • 2篇邱绍宇
  • 2篇张强
  • 1篇马姝丽
  • 1篇罗英
  • 1篇唐睿
  • 1篇王浩

传媒

  • 1篇腐蚀与防护
  • 1篇原子能科学技...

年份

  • 2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9Cr氧化物弥散强化钢在超临界水中的耐蚀性被引量:1
2014年
研究了氧化物弥散强化钢9Cr-ODS(K3)在500℃/25MPa条件下的腐蚀行为,对比分析了K3、两种非ODS钢K1(12Cr)和K2(9Cr)在超临界水(SCW)中的抗腐蚀性能。通过扫描电镜-电子能谱(SEM-EDX)、X射线衍射(XRD)、腐蚀增重等分析了氧化膜的显微形貌、结构、相组成及腐蚀动力学规律。结果表明,K1和K2钢在超临界水中腐蚀后,氧化膜中存在许多小孔,而K3钢中小孔数量很少。K3钢在超临界水中生成的氧化膜分为三层结构,分别为外层氧化膜、内层氧化膜和内氧化区。外层氧化膜为Fe3O4,内层氧化膜为FeCr2O4和Fe3O4相,内氧化区是合金元素和氧由氧化膜向基体逐渐过渡的区域。在超临界水中,K1、K2和K3钢的腐蚀动力学均遵循抛物线规律,K3抗腐蚀性能优于9Cr的K2钢,甚至优于12Cr的K1。
尹开锯张强邱绍宇唐睿
关键词:腐蚀速率
候选材料在650℃超临界水中的腐蚀行为研究
2014年
研究了3种候选材料(347、HR3C和In-718)在650℃、25MPa去离子水中的均匀腐蚀行为,使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G-SEM)和能谱(EDS)观察了不同腐蚀时间的表面氧化膜形貌与合金元素分布,使用掠入射X射线衍射(GIXRD)分析了氧化膜相结构。结果表明,3种材料腐蚀失重均符合抛物线规律,347的失重为HR3C和In-718的40倍以上;3种材料氧化膜均以Ni(Cr,Fe)2O4为主,In-718点蚀严重,347氧化膜明显脱落,HR3C氧化膜较均匀致密;高温超临界水中,提高合金的Cr含量有助于增强均匀腐蚀性能,添加Nb有损合金的点蚀抗力。
马姝丽罗英张强王浩邱绍宇
关键词:不锈钢超临界水氧化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