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4093)

作品数:5 被引量:39H指数:3
相关作者:沈旭章李翠芹周元泽秦满忠张元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会议论文
  • 5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1篇地壳
  • 9篇东北缘
  • 9篇青藏高原
  • 9篇青藏高原东北...
  • 9篇北缘
  • 8篇接收函数
  • 6篇地震
  • 4篇下地壳
  • 3篇地壳各向异性
  • 3篇地震学
  • 3篇地震学证据
  • 3篇各向异性
  • 3篇反演
  • 2篇低速
  • 2篇岩石
  • 2篇岩石圈
  • 2篇增厚
  • 2篇反演研究
  • 2篇DISCON...
  • 2篇MARGIN

机构

  • 16篇中国地震局兰...
  • 1篇密苏里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4篇沈旭章
  • 5篇李翠芹
  • 2篇秦满忠
  • 1篇刘旭宙
  • 1篇张元生
  • 1篇周元泽

传媒

  • 2篇地球物理学进...
  • 2篇2016中国...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Earthq...
  • 1篇地震工程学报
  • 1篇2014年中...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2015中国...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8篇2014
  • 5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The geodynamic significance of observed deformed LAB and 410-km discontinuity beneath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Tibet
<正>The Sichuan Basin is located east of Tibet and confines its eastward extens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
Xuzhang ShenXiaohui YuanRainer KindKumar PrakashMarcelo Bianchi
文献传递
基于接收函数和邻域算法的地壳各向异性反演研究
<正>目前地壳各向异性的地震学研究方法主要有横波分裂法、Pn波法、面波法、噪声成像法、反射波法以及接收函数法。国内使用较多的是横波分裂法,该方法可以很好的得出地壳各向异性的平均程度,但纵向分辨率不足。接收函数对介质性质的...
任骏声沈旭章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东北缘2013年岷漳地震震源区地壳结构特征
<正>2013年7月22日发生在青藏高原东北缘甘肃省定西市的岷县、漳县交界地区的Ms6.6地震(简称岷漳地震),是近年来青藏高原东北缘最大的一次中强地震,且历史上甘东南地区就是一个陆内强震的高发区,曾发生过多次超过七级以...
李敏娟; 沈旭章;
文献传递
基于接收函数和邻域算法的地壳各向异性反演研究
<正>目前地壳各向异性的地震学研究方法主要有横波分裂法、Pn波法、面波法、噪声成像法、反射波法以及接收函数法。国内使用较多的是横波分裂法,该方法可以很好的得出地壳各向异性的平均程度,但纵向分辨率不足。接收函数对介质性质的...
任骏声沈旭章
甘东南地区康拉德界面存在的地震学证据
<正>在莫霍面和古登堡面相继发现之后,1923年,奥地利学者康拉德在地震观测中首次发现在地壳中存在一界面——康拉德界面,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该界面可能并不是一个全球性界面。康拉德界面在海洋地壳是不存在的,有时候在地质构造演...
焦煜媛沈旭章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东北缘各向异性低速下地壳研究
<正>青藏高原下方存在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陆陆碰撞(Kind and Yuan,2010),在这种碰撞过程中,青藏高原岩石圈发生了强烈变形,缩短量约750-1500公里,同时垂直方向平均隆升了约4500米。而根据高原隆升所...
沈旭章袁晓晖
利用接收函数幅度信息确定青藏高原东北缘浅部S波速度
<正>接收函数波形中还包含了震相的幅度信息,其震相幅度和台站下方速度结构密切相关,因此通过对接收函数幅度的分析可以得到台站下方速度结构的更多信息。随着我国地震观测网络的建设和加密,近年来地震波的观测资料在急剧增长,这些海...
钱银苹; 沈旭章;
文献传递
中国大陆岩石圈结构:S波接收函数结果
<正>黏性软流圈之上'漂浮'的刚性岩石圈是板块构造学术中最基本的模型。因此研究岩石圈结构、特别是岩石圈/软流圈分界面(LAB)的起伏,对于确定岩石圈变形方式、地幔对流、块体相互作用的地球动力学机制、大型构造及其演化都非常...
沈旭章刘勉袁晓晖
关键词:岩石圈结构分界面地幔对流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结构变化的地球动力学意义被引量:21
2013年
由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作用,且扬子地块和鄂尔多斯地块的阻挡,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甘东南地区成为地形变化极为剧烈的一个梯度带.该区域地壳发生了明显缩短,形成了复杂的地壳结构,因此,该地区地壳内部结构的探测对于青藏高原隆升机制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布设在该区39个固定宽频带台站远震接收函数,得到了该区域地壳底界面起伏形态以及波速比分布的详细结果.该结果表明,该区域地壳底界面存在着可达20km的起伏;接近青藏高原内部的研究区西部地壳较厚、波速比较大,该特性说明这一区域地壳中存在低速流变物质,是软地壳;位于鄂尔多斯和扬子地块的东边区域,地壳较薄、波速比较小,可能是硬地壳.在地形剧烈变化且位于软硬地壳之间的梯度带内,地壳厚度和波速比也呈现较为复杂分布,这可归结为长期复杂块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历史上发生过海原巨大地震的局部区域,地壳起伏和波速比呈现较强烈的横向变化,这可能是该区域孕育巨大地震的一种深部结构条件.
沈旭章周元泽张元生刘旭宙秦满忠李翠芹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北缘接收函数地壳变形
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分层特征及下地壳增厚的地震学证据
<正>在青藏高原形成和隆升过程中,伴随着物质东移,作为东北边界的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发生了大规模的地壳水平向缩短和垂直向增厚。研究该区域地壳结构特征,对于构建高原形成模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收集青藏高原东北缘固定宽频带地震...
李翠芹沈旭章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