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802260009)

作品数:3 被引量:24H指数:2
相关作者:李文志符会涛马景贺杜文杰宋克义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亳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肺炎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激酶
  • 1篇一氧化碳
  • 1篇预后
  • 1篇预后影响
  • 1篇预后影响因素
  • 1篇原菌分布
  • 1篇丝裂原
  • 1篇丝裂原激活
  • 1篇丝裂原激活蛋...
  • 1篇相关性肺炎
  • 1篇流行病
  • 1篇流行病学
  • 1篇慢性
  • 1篇耐药
  • 1篇耐药性
  • 1篇脑出血
  • 1篇脑死
  • 1篇脑死亡

机构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亳州市人民医...

作者

  • 2篇李文志
  • 1篇周华成
  • 1篇郭悦平
  • 1篇宋克义
  • 1篇杜文杰
  • 1篇崔晓光
  • 1篇马景贺
  • 1篇付志杰
  • 1篇刘金锋
  • 1篇符会涛

传媒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一氧化碳对脑死亡供体肺脏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信号通路的影响
2013年
目的评价吸入一氧化碳(CO)对脑死亡诱发肺损伤的影响,探讨其作用与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关系。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均分为三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SH组)仅吸入40%O2150min,模型组(BD组)和研究组(CO组)在确认脑死亡前均吸入40%O2,脑死亡后再分别吸入40%O2和40%O2+0.025%CO120min。分别于脑死亡前后行动脉血气分析。实验结束测定肺脏静态压力-容积(P-V)曲线,计算肺组织湿/干重比(W/D),检测肺脏组织病理变化,并记录肺组织损伤评分(LIS)。使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肺脏组织中p38、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和c-junN末端蛋白激酶(JNK)的蛋白表达。结果与SH组比较,BD组和CO组动脉血PaO2/FiO2、BE和pH值明显降低,P-V曲线降低(P<0.05),肺组织W/D和LIS评分升高(P<0.05)。与BD组比较,CO组血气指标和P-V曲线升高(P<0.05),LIS评分降低(P<0.05)。与SH组比较,BD组磷酸化p38(p-p38)、磷酸化ERK(p-ERK)和磷酸化JNK(p-JNK)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BD组比较,CO组p-p38蛋白表达进一步增强(P<0.05),p-ERK蛋白表达下降(P<0.05),但p-JNK未见明显变化。结论吸入0.025%CO对大鼠脑死亡致肺损伤有保护效应,可能与调节MAPK信号系统p38和ERK蛋白表达有关。
付志杰周华成郭悦平刘金锋崔晓光李文志
关键词:一氧化碳脑死亡肺损伤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
慢性脑出血后肺炎病原菌分布及其预后影响因素调查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究慢性脑出血后肺炎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旨在为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减少慢性脑出血后肺炎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浙江省温岭市第四人民医院内科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慢性脑出血后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问卷收集上述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包分析慢性脑出血后肺炎患者病原菌分布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慢性脑出血后肺炎预后良好率为87.50%,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为主,占70.5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机械通气、吞咽反射障碍和病原菌类别是慢性脑出血后肺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胸腹式呼吸训练是慢性脑出血后肺炎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结论慢性脑出血后肺炎预后尚可,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为主。预后因素有机械通气、吞咽反射障碍、病原菌类别和胸腹式呼吸训练。我们在对慢性脑出血后肺炎患者进行治疗时,应该加强胸腹式呼吸训练指导。改善患者的预后。
应爱华李文志
关键词:病原菌预后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流行病学监测与分析被引量:19
2015年
目的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鲍氏不动杆菌感染在科室中分布及病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耐药性,以提高对疾病进行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4年5月住院并使用呼吸机患者114例,根据有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鲍氏不动杆菌感染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76例和38例;分析总结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流行病学特点,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药物对其进行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科室分布以ICU为主,占76.32%,其次为神经外科、呼吸内科,分别占7.89%和6.58%;观察组呼吸机使用时间<2周5例、≥2周71例,平均时间为(18.65±3.21)d;对照组呼吸机使用时间<2周34例、≥2周4例,平均时间为(6.32±2.13)d,观察组呼吸机使用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鲍氏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均>60.0%,其中亚胺培南、舒巴坦、左氧氟沙星耐药率相对较低;76例患者经舒巴坦制剂与阿米卡星或左氧氟沙星联合治疗后,显效38例、有效32例、无效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2.11%。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易发生于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和神经外科以及呼吸内科,且呼吸机使用时间越长,越易发生感染,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率较高,联合用药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杜文杰宋克义符会涛马景贺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鲍氏不动杆菌流行病学耐药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