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K08B07)

作品数:11 被引量:74H指数:5
相关作者:何孔旺张雪寒叶青何小维李彬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2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基因
  • 3篇荧光
  • 3篇杆菌
  • 3篇肠杆菌
  • 2篇毒力
  • 2篇毒力基因
  • 2篇排菌
  • 2篇小鼠
  • 2篇免疫层析
  • 2篇抗体
  • 2篇弧菌
  • 2篇副溶血弧菌
  • 2篇大肠杆菌O1...
  • 1篇单增李斯特菌
  • 1篇蛋白
  • 1篇定殖
  • 1篇毒素
  • 1篇衣壳
  • 1篇衣壳蛋白
  • 1篇荧光光谱

机构

  • 5篇江苏省农业科...
  • 4篇华南理工大学
  • 3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广州万孚生物...
  • 1篇广东海洋大学
  • 1篇广东省微生物...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5篇张雪寒
  • 5篇何孔旺
  • 4篇叶青
  • 3篇何小维
  • 3篇周俊明
  • 3篇倪艳秀
  • 3篇温立斌
  • 3篇王小敏
  • 3篇李彬
  • 2篇张赛
  • 2篇俞正玉
  • 2篇彭运平
  • 2篇李文美
  • 2篇刘永杰
  • 1篇栾晓婷
  • 1篇潘子豪
  • 1篇陈永军
  • 1篇姚火春
  • 1篇郭容利
  • 1篇何再平

传媒

  • 3篇中国兽医学报
  • 2篇现代食品科技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分析科学学报
  • 1篇中国兽医科学
  • 1篇中国动物传染...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诺如病毒流行株GⅡ.4型进化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2年
诺如病毒是目前全球流行性腹泻的首要病原,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GⅡ.4型作为主要流行基因型,二十多年来通过自身变异持续感染着人类。近年来,随着病毒受体的发现以及对免疫特异性的理解,有关诺如病毒进化机制的研究得到了不断的深入,有假说提出,结合受体的转换与抗原位点的漂移是GⅡ.4型病毒进化的主要因素。同时,作为RNA病毒,高变异率及有限的基因组变异空间也决定了诺如病毒的进化方向。
吴清平薛亮张菊梅
关键词:诺如病毒基因多样性衣壳蛋白进化受体结合
口服O157:H7(ΔhlyΔstxΔtoxB)能够减少O157:H7在山羊体内的定殖
2012年
为了明确O157:H7(ΔhlyΔstxΔtoxB)口服能否减少亲本株O157:H7在山羊体内的定殖。选用3月龄山羊,首先口服接种O157:H7(ΔhlyΔstxΔtoxB),分别于第7,14天再次口服接种亲本株O157:H7,监测亲本株O157:H7的排菌持续时间和排菌量。结果表明:O157:H7(ΔhlyΔstxΔtoxB)口服后第7天攻击亲本株O157:H7,第4天检测不到亲本株O157:H7的排菌;第14天攻击亲本株O157:H7,第9天检测不到亲本株O157:H7的排菌。直接口服亲本株O157:H7,排菌一直持续到第25天。口服O157:H7(ΔhlyΔstxΔtoxB)能够减少O157:H7在山羊体内的定殖,为研制EHECO157:H7基因缺失疫苗奠定了基础。
张雪寒何孔旺俞正玉茅爱华
关键词:山羊排菌
H7-HCP-Tir-Intimin高效降低小鼠粪便中大肠杆菌O157:H7排菌被引量:1
2014年
构建BL21(PcoldⅠ-fliC-hcpA-tir-eae),并评价对小鼠的免疫原性,以期研制更加有效的候选免疫原,最大限度降低E.coli O157:H7对食物、环境和人类的危害。将946、423、309、811bp的fliC,hcpA,tir和eae基因被依次克隆,中间添加8个氨基酸的间隔序列,构建重组菌BL21(PcoldⅠ-fliC-hcpA-tir-eae)。进口白油和ISA50V作为佐剂与重组蛋白乳化,制备2种油乳剂疫苗,分别接种4周龄BALB/c雄鼠,二免21d,口服攻击E.coli O157:H7109 CFU/只,每天采集粪便,检测排菌。结果显示,2种重组疫苗均能够诱导高滴度血清IgG。ISA50V佐剂组抗体产生早于进口白油佐剂组,但进口白油佐剂组抗体滴度一致性更好。所有免疫组小鼠排菌极度降低,第1天排菌低于104 CFU/g,第5天检测不到排菌,整个检测期无反弹,而对照组在整个检测期排菌持续很高(>104 CFU/g)。结果表明,四价重组蛋白H7-HCP-Tir-Intimin能够高效降低口服大肠杆菌O157:H7后的排菌,极显著降低细菌的定植,很大程度减少病原传播,对环境和人类的威胁。
张雪寒何孔旺叶青俞正玉倪艳秀温立斌王小敏李彬周俊明汪伟
关键词:H7排菌小鼠
牛源大肠杆菌O157:H7的分离及毒力基因鉴定被引量:13
2012年
从2个牛场采集新鲜粪便,增菌后,免疫磁珠富集,涂布筛选性培养基,挑取可疑菌落用rfbE/fliC二重PCR和血清学方法鉴定。设计毒力基因stx1、stx2、eae、hlyA和tccp相应引物,针对O157:H7对分离株进行PCR鉴定。口服攻毒链霉素处理的BALB/c小鼠明确分离株致病性。结果显示,成功分离到7株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并且有1株迟缓性发酵山梨醇麦康凯培养基。毒力基因检测显示,其中6株毒力因子表型为stx1-stx2+eae+hlyA+tccp+,另有1株表现型为stx1+stx2+eae+hlyA+tccp+,各分离株tccp基因均为阳性,但携带的重复片段数量有差异。所采集样品中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检出率高达12%。1×1010 CFU同剂量口服接种经PBS洗涤的5株O157:H7分离株全菌,小鼠存活率有差异分别为40%,50%,60%,20%,50%,各分离株在小鼠体内排菌时间也有差异分别为攻毒后7,9,13,13,15d。
叶青张雪寒何孔旺费荣梅赵攀登栾晓婷
关键词: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毒力基因
金纳米粒子与抗体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本文运用透射电镜(TEM)、Zeta电位测量、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荧光光谱以及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等技术手段,研究了免疫球蛋白G(IgG)与金纳米粒子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金纳米粒子呈均一分散的球形,抗体蛋白能够与金纳米粒子形成稳定的复合物。内源荧光光谱表明金纳米粒子对抗体蛋白的内源荧光有显著的静态猝灭,猝灭常数KSV=4.25×109 L·mol-1,同时金纳米粒子与抗体蛋白间有较强的作用,结合常数K=1.95×1014,结合位点数n为1.49。外源荧光光谱表明金纳米粒子与抗体蛋白之间的作用力主要是疏水相互作用。ATR-FTIR分析抗体蛋白与金纳米粒子作用前后蛋白二级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抗体蛋白有序结构含量降低,构象朝着更加松散的状态变化。
张赛彭运平何小维李文美刘晓云
关键词:金纳米粒子抗体蛋白荧光光谱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副溶血弧菌SHJLA株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海洋环境中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本研究从对虾中分离出1株细菌SHJLA,在TCBS和弧菌显色培养基上分别显示典型的蓝绿色和紫红色的菌落,且其生理生化特性具有典型副溶血弧菌的特性。以SHJLA菌株的基因组为模板,检测副溶血弧菌种特异性基因(tlh、toxR、groEL)均为阳性,gyrB基因序列分析表明SHJLA与副溶血弧菌的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达98%~100%;检测副溶血弧菌主要毒力相关基因tdh和T3SS2(VopC2和vcrD2)均为阳性。该菌的神奈川溶血实验为阳性,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4.8×108cfu/mL。结合SHJLA菌株的形态、生理生化、种特异性基因的检测、gyrB基因序列分析、毒力相关基因的检测以及小鼠半数致死量的测定结果,确定SHJLA是一株携带毒力基因的副溶血弧菌。
蒋蔚李欣彤何再平刘迎春陈永军王权刘永杰
关键词:副溶血弧菌生理生化特征毒力基因
以toxR-S为靶基因的副溶血弧菌PCR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5
2015年
目前,副溶血弧菌PCR检测方法大多基于毒力基因或看家基因,存在假阳性和漏检的风险,建立敏感而特异的快速分子检测方法迫在眉睫。本研究在对toxRS基因序列进行系统发育树构建及同源性分析的基础上,发现toxR、toxS基因均有作为种特异性检测靶基因的可能,故分别设计引物Primers-R、Primers-S及Primers-R-S,通过优化PCR反应条件建立了相应的PCR检测方法。通过对57株副溶血弧菌和19株亲缘相近菌及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toxR-SPCR显示出较好的稳定性和特异性,检测极限达2pg基因组DNA。对359份市场海产品样品的比对检测结果表明,toxR-S PCR与国标(GB4789.7-2013)规定的方法的符合率高达95.82%,敏感性100%,特异性92.39%。对两种方法检测时阳性不一致的15份样品,以其总细菌DNA为模板扩增副溶血弧菌看家基因;测序比对结果显示,这15份样品与副溶血弧菌同源性高达97%以上。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toxR-S PCR具有快速、特异、敏感等优点,可被广泛用于副溶血弧菌的快速检测。
慕艳娟许崛琼潘子豪刘永杰姚火春
关键词:副溶血弧菌PCR
基于荧光微球的免疫层析法结合免疫磁珠分离技术快速定量检测鼠伤寒沙门氏菌被引量:15
2018年
为了建立一种能快速、灵敏、特异检测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ST)的方法,本研究以荧光微球(FM)为标记物建立了荧光微球免疫层析检测法(FM-ICA),将羧基化的磁性微球与抗体偶联制备了抗-ST免疫磁珠(IMB),并将FM-ICA与IMB联合用于富集和检测三种食品样本中的ST。在优化条件下,FM-ICA检测的线性范围为3.16×10~6~2×10~9 CFU/m L,回收率为80%~120%,变异系数均小于5%。当菌液浓度大于1×10~8 CFU/m L时,结果显示与同属沙门氏菌的交叉反应;而当菌液浓度小于或等于1×108CFU/m L时,常见的12株非目标菌检测结果为阴性,特异性较好。FM-ICA+IMB联合检测三种模拟食品时的回收率为38%~55%,其中,西红柿对回收率影响较小,鸡蛋和猪肉影响较大。然而,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可达到1×10~5 CFU/m L,比单一FM-ICA方法提高了30倍,同时,整个检测过程可在2 h内完成。本检测方法的建立对于快速筛查鼠伤寒沙门氏菌具有重要意义。
李倩茹李倩茹杨悦熙刘晓云何小维
关键词:荧光免疫层析磁分离鼠伤寒沙门氏菌
荧光免疫层析法结合免疫磁珠分离技术快速检测单增李斯特菌被引量:17
2014年
为建立单增李斯特菌简单快速、灵敏度高和特异性强的检测方法,本研究以抗单增李斯特菌单克隆抗体偶联磁珠制备免疫磁珠;以羧基荧光微球标记的抗单增李斯特菌多克隆抗体及鼠IgG为标记抗体,抗单增李斯特菌多克隆抗体和羊抗鼠二抗分别作为检测线和质控线制备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条。将免疫磁珠分离与荧光免疫层析法相结合应用于单增李斯特菌的现场快速检测中。结果表明: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条对纯培养单增李斯特菌的检测限为4×105CFU/mL,联合检测方法10倍、100倍浓缩时,检测限分别为4×104CFU/mL和1×104CFU/mL。联合检测体系特异性较好,与实验室保存的10株细菌无交叉反应。人工污染样本检测限为1×104CFU/mL,同纯培养物相比检测灵敏度并没有降低。本方法的建立对于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现场快速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张赛何小维刘晓云彭运平李文美
关键词:单增李斯特菌抗体免疫磁珠
快速检测志贺毒素2基因的LAMP方法的建立被引量:4
2013年
志贺毒素(Shigatoxin,Stx)又称Vero毒素,是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Shiga toxin-producing Ecoli,STEC)重要毒力因子之一,具有细胞毒性、肠毒性、神经毒性作用,是导致被感染者出现严重症状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有必要建立敏感而快速的检测Stx方法。细菌培养方法需要耗费3d,而快速检测方法如ELISA需要高浓度的病原菌才能检测到。
张雪寒何孔旺叶青李彬倪艳秀温立斌王小敏周俊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