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73959)

作品数:18 被引量:129H指数:7
相关作者:袁媛黄璐琦刘勇杨健蒋超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度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5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银花
  • 8篇金银花
  • 4篇苷类
  • 3篇植物
  • 2篇药材
  • 2篇药用
  • 2篇药用植物
  • 2篇乙醇
  • 2篇中苯
  • 2篇熔解曲线
  • 2篇生物信息
  • 2篇生物信息学
  • 2篇生物信息学分...
  • 2篇木犀
  • 2篇木犀草苷
  • 2篇环烯醚萜
  • 2篇环烯醚萜苷
  • 2篇环烯醚萜苷类
  • 2篇基因
  • 2篇分子鉴定

机构

  • 17篇中国中医科学...
  • 6篇北京中医药大...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武汉轻工大学
  • 2篇安徽中医药大...
  • 1篇江苏大学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云南省农业科...
  • 1篇山东明仁福瑞...

作者

  • 17篇袁媛
  • 13篇黄璐琦
  • 6篇刘勇
  • 5篇杨健
  • 4篇蒋超
  • 4篇刘爽
  • 4篇张瑜
  • 3篇陈敏
  • 2篇侯静怡
  • 2篇陈平
  • 2篇查良平
  • 2篇于军
  • 2篇胡峻
  • 2篇周骏辉
  • 1篇金艳
  • 1篇王绪敏
  • 1篇张波
  • 1篇张山山
  • 1篇刘大会
  • 1篇伍翀

传媒

  • 8篇中国中药杂志
  • 2篇药学学报
  • 2篇生命的化学
  • 2篇中药材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世界科学技术...
  • 1篇World ...
  • 1篇中国现代中药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4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孔吸附树脂富集金银花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工艺优选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优选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金银花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工艺条件,为该药材资源的充分利用与开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UPLC对马钱苷酸、獐芽菜苷、断氧化马钱子苷和7-表-马钱子苷进行定量分析,流动相0.1%甲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0.3 m L·min^(-1),柱温40℃,检测波长236.5 nm,进样量1μL。通过静态吸附-洗脱试验筛选大孔树脂型号,单因素试验优选金银花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纯化工艺条件。结果:选择H-103型大孔树脂,上样液质量浓度100 g·L^(-1),吸附流速2.0 BV·h^(-1),上样量2.5 BV,吸附后加水2.5 BV和30%乙醇3 BV洗脱,洗脱流速2.0 BV·h^(-1)。总环烯醚萜苷的洗脱率达90.0%,浸膏中总环烯醚萜苷质量分数达25.6%。结论:H-103型大孔树脂对金银花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具有较好的分离和纯化效果,工艺操作简单、稳定可行,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张瑜杨健秦振娴齐梦蝶张权刘爽刘勇袁媛
关键词:金银花环烯醚萜苷
金银花中几种分子的真伪鉴别方法比较及其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14年
中药材的真伪对于中医临床用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中药鉴定的重要组成部分,DNA分子标记技术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中药材的真伪鉴别。近年来,涌现出许多中药分子鉴定新方法,但对于这些新方法的系统比较分析尚未见报道。本文以药材金银花真伪鉴别为例,比较了表达序列标签-简单重复序列多态性、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酶切长度多态性、位点特异性PCR、DNA条形码技术和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原理、特点、检测方法以及检测时间和应用范围等,并针对各方法的缺陷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筛选到适合金银花快速真伪鉴别的方法,也为其他中药材分子鉴别研究提供示范。
蒋超黄璐琦袁媛余淑琳陈敏
关键词:金银花分子鉴定SSR位点特异性PCRDNA条形码LAMP
探讨组蛋白甲基化修饰在次生代谢产物调控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16年
组蛋白甲基化是表观遗传调节模式中一种重要修饰方式,易受环境影响,对调控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具有一定作用。本文论述了组蛋白甲基化修饰的基本概念与转录调控机制,探讨了其通过不同方式调控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同时也阐明了组蛋白甲基化与其他组蛋白修饰协同调控次生代谢产物合成,旨在为构建以组蛋白甲基化为切入点,以转录调控为桥梁,以次生代谢产物为重点的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形成分子机制研究平台提供理论依据。
刘爽袁媛黄璐琦查良平周骏辉刘勇
关键词:组蛋白甲基化转录调控次生代谢产物
UPLC-MS/MS测定不同产地吊石苣苔中苯乙醇苷类成分含量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UPLC-MS/MS)同时测定不同产地吊石苣苔中4个苯乙醇苷类成分的方法,分析比较不同产地吊石苣苔中苯乙醇苷含量差异。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BEH C_(18)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以0.1%甲酸-水(A)-0.1%甲酸-乙腈(B)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5 mL·min^(-1);柱温为40℃,采用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检测方式,得到相应的提取离子流图。结果:不同产地吊石苣苔中4个苯乙醇苷含量有明显差异,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对寻找高含量苯乙醇苷的资源植物及产地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张瑜杨健詹志来胡峻刘勇袁媛
关键词:苯乙醇苷
金银花DNA去甲基化酶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DNA去甲基化酶基因广泛存在于植物中,本文主要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从金银花转录组中获得4个DNA去甲基化酶基因,分别为LJDME1、LJDME2、LJDME3和LJDME4,并预测其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和表达模式。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LJDME1、LJDME2聚为一类,LJDME3、LJDME4聚为一类,与拟南芥中的DME关系更为密切。基因表达分析表明,4个DNA去甲基化酶基因在变种间差异表达明显,LJDME1、LJDME2基因表达水平在红金银花中高于金银花,推测其可能参与调控金银花活性成分积累的过程,并且4个DNA去甲基化酶基因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本研究为进一步解析金银花中DNA去甲基化酶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齐琳洁袁媛伍翀黄璐琦陈平
关键词:金银花生物信息学分析
红腺忍冬绿原酸生物合成新基因克隆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为挖掘红腺忍冬绿原酸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基因,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红腺忍冬基因组数据库中筛选出4个新基因LHPAL4,LHHCT1,LHHCT2,LHHCT3,并预测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红腺忍冬LHPAL4与LHPAL1关系密切;LHHCT1,LHHCT3,LHHQT2关系密切,LHHCT2单独聚为一类。通过Real-time PCR检测4个新基因在红腺忍冬不同组织中的转录情况,发现LHPAL4,LHHCT1,LHHCT3在败花中表达量最高,LHHCT2在叶中的表达量最高,为揭示不同部位活性成分含量差异机制提供依据,也为活性成分的合成生物学提供元件。
余淑琳黄璐琦袁媛齐琳洁刘大会
关键词:红腺忍冬基因家族
栽培金银花非腺毛性状特征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采集17个地区22个金银花栽培居群,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和测量花蕾非腺毛的性状特征,利用长度和密度的数据对22个栽培居群进行PCA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找出不同产地金银花非腺毛的差异和相关性。结果表明,花蕾非腺毛长度与密度具显著负相关关系,非腺毛密度可将鸡爪花系与毛花系分开,而花蕾非腺毛长度和密度与产地的经纬度没有显著相关性,其中的3个离群居群产生了明显的变异分化可能与气候和土壤的差异有关,暗示栽培金银花花蕾非腺毛的性状特征受环境和遗传共同影响。以上结果为金银花栽培种质和产地鉴别提供了依据。
张山山袁媛黄璐琦陈平
关键词:金银花扫描电镜
酶切-熔解曲线分析:一种新的SNP分型方法及其在中药材鉴定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14年
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是一种重要的DNA分子标记,在中药真伪鉴定中有广泛应用。为寻找一种简单快速、稳定性好的SNP分型方法,本研究将限制性内切酶引入熔解曲线分析中,建立了一种新的SNP分型方法,并分别以金银花/山银花、白术/苍术叶绿体序列SNP位点为例,检测了位于或不位于内切酶识别序列区的SNP位点分型能力,结果表明在引物5'端加上长链GC夹子(cggcgggagggcgg)进行扩增,然后选择合适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金银花或白术正品酶切产物熔解曲线均为双峰,而混淆品山银花或苍术均为单峰,可实现准确分型,且该方法简单快速、稳定性好,被命名为酶切-熔解曲线分析法(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digest-melting curve analysis)。
蒋超黄璐琦袁媛陈敏侯静怡吴志刚林淑芳
关键词:SNP分型中药材鉴定
药用植物miRNA调控次生代谢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7年
miRNA是一类长度为20~25 nt的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单链RNA,对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次生代谢、生物胁迫、非生物胁迫等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次生代谢产物是药用植物的主要活性成分,目前从药用植物中鉴定出多种miRNA对次生代谢生物合成、上游信号转导具有调控功能。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药用植物miRNA调控次生代谢的研究情况,既为培育优质高产的中药材积累基础研究资料,也为药用植物的临床应用开拓思路。
朱凤洁刘娟俞年军袁媛黄璐琦
关键词:MIRNA药用植物次生代谢
木犀草苷人工抗原合成及免疫原性鉴定被引量:4
2015年
金银花是常用大宗中药材之一,市场流通量大,但存在较多质量问题,建立一种金银花质量快速检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木犀草苷是其质量控制指标之一,目前木犀草苷的含量检测主要以仪器检测为主,无法满足简单、快速、高通量的需求。酶联免疫检测法(ELISA)则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单、设备仪器需求少、通量高等优点,是实现中药材有效成分快速检测的有效手段之一。该研究以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为原料,通过活泼酯法,分别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及鸡卵清白蛋白(OVA)偶联制备免疫抗原及包被抗原;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半抗原与载体蛋白的偶联比,分别为3.7∶1(LG-BSA)和1.0∶1(LG-OVA);免疫原(LG-BSA)免疫Bal b/c雌性小鼠,制备抗血清,ELISA检测抗血清效价并建立血清特异性标线。结果显示血清效价>2 000,以抗血清建立特异性标线,IC_(50)=298.7μg·L^(-1),标线范围18.4~4 852.4μg·L^(-1),表明所制备的完全抗原免疫原性良好。
张波詹志来康利平袁媛黄璐琦丁凤伟南铁贵
关键词:木犀草苷人工抗原免疫原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