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8-ZD123)

作品数:44 被引量:183H指数:7
相关作者:彭兆荣郑向春黄玲李菲张颖更多>>
相关机构:厦门大学云南民族大学四川美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文化科学
  • 8篇经济管理
  • 6篇社会学
  • 5篇历史地理
  • 4篇哲学宗教
  • 4篇艺术
  • 2篇政治法律
  • 1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学

主题

  • 16篇遗产
  • 16篇文化
  • 11篇文化遗产
  • 7篇关键词
  • 4篇非物质文化
  • 4篇非物质文化遗...
  • 4篇传承
  • 3篇遗产研究
  • 3篇饮食
  • 3篇身体
  • 2篇艺术
  • 2篇中国饮食
  • 2篇天人合一
  • 2篇中医
  • 2篇无形遗产
  • 2篇旅游
  • 2篇国饮
  • 2篇本草
  • 2篇崇高
  • 2篇崇高性

机构

  • 25篇厦门大学
  • 5篇四川美术学院
  • 5篇云南民族大学
  • 3篇四川大学
  • 2篇华侨大学
  • 2篇百色学院
  • 1篇广西民族大学
  • 1篇澳大利亚国立...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浙江师范大学
  • 1篇四川教育学院
  • 1篇加州大学

作者

  • 21篇彭兆荣
  • 4篇郑向春
  • 3篇黄玲
  • 2篇李春霞
  • 2篇张颖
  • 2篇李菲
  • 2篇吴鸿雅
  • 1篇路芳
  • 1篇陈丽琴
  • 1篇吕嵩崧
  • 1篇魏爱棠
  • 1篇巴胜超
  • 1篇唐启翠
  • 1篇刘剑敏
  • 1篇林敏霞

传媒

  • 18篇民族艺术
  • 6篇思想战线
  • 4篇文化遗产
  • 2篇东南学术
  • 2篇人文杂志
  • 2篇民俗研究
  • 2篇西北民族研究
  • 1篇广东社会科学
  • 1篇河北学刊
  • 1篇文艺理论研究
  • 1篇贵州社会科学
  • 1篇绿叶
  • 1篇中外文化与文...
  • 1篇中原文化研究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6
  • 10篇2015
  • 18篇2014
  • 6篇2013
  • 5篇2012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以德配天”:复论我国传统文化遗续的崇高性被引量:3
2015年
在我国传统文化遗产的形制中,"崇高性"值得讨论和重视;它的认知逻辑为"天人合一",这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价值的核心所在。崇高性在诸如"帝—王—皇"、"天命"、"恒德"等"天、地、人"相"参"的关系中同构为一个叙事共同体和表述范式,形成社会结构中循环往复的礼制秩序,为文化传统价值的重要垂范,同时凸显了中国文化遗产中的崇高性。今天,在中华民族文化复振之时,重塑"以德配天"、"以民至上"文化价值观,对于施政无疑极其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其比"以人为本"还符合中国传统范式。然而,追求政治上"德政"的大一统——特别表现在朝代更替的历史转变,时常却伤害了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而成为我国一笔特殊的"负遗产"。
彭兆荣
关键词:崇高性
文化遗产关键词:行业
2015年
行业一词,在东西方文化中具有不同的发展逻辑与文化内涵。相对来说,行业在西方文化中表达的是一种自治的专业共同体的概念,而在中国文化中,行业最初却是在政府行政权力影响下建立的松散的同业网络。就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这种以世家、流派为核心建立起来的同行网络不仅具有强烈的宗族性、地缘性特征,还体现了中国文化差序格局的关系网络特性。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制度的建设应关注中国行业传承的独特特征,从中国行业传承的文化逻辑出发来建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制度。
魏爱棠
遗产,从古代到现代:祖产、垃圾与奖励
2014年
从过去与现在、文化与人类学的关系维度中看待与研究遗产,遗产将呈现出动态性、易变性与转换性特质,透过祖产、奖励与垃圾理论的实践,遗产的这一动态转换与变迁过程得以进一步体现,但同样在这些过程中所显现出的遗产社会化、固态化与网络化现象与问题则值得反思与探讨。
Nelson Graburn郑向春
关键词:遗产垃圾
身体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范式转型被引量:18
2014年
"身体"视域的引入,有助于推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有效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文化形塑以及"神授传承"等关键议题的深入讨论,同时也能反思当前"传承人"保护的紧迫问题。中国本土传统中文化的形塑与传承,与"身"、"体"、"践"、"行"、"习"等一系列"身体"命题密切关联。因此,可将"身体"视为一种方法来呼吁遗产研究的范式转型,从而探讨在西方遗产话语之外理解何为"传承"的另一种可能性。
李菲
关键词:身体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手工被引量:11
2013年
手工这一"手的工作"包含了极其复杂的因素和因子,任何文明、文化的言说都无法逾越对其的关注、关心和关涉,人们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认识和判断。不同的社会、特定的语境也都会融入不同的政治、历史和人文的色彩。手工在我国的历史传统中非常独特,形成了"手工-工匠-工具-工作-工业"的完整形制,是真正意义上的"天工"。
彭兆荣
关键词:工匠
艺术抑或吉则,这是一个问题——以青海热贡唐卡为例被引量:2
2013年
唐卡在今天不仅被视为"热贡艺术"的标志,更被卷入一场全球性的文化遗产化进程。然而,被誉为"热贡艺术"的唐卡,其生成价值、传承方式和技艺表达与其独特的认知体系有关,因此,冠之以"艺术"这样的外来词值得商榷。本文以此为例,试图对我国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当下的传承形制进行探讨和反思。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彭兆荣
关键词:热贡艺术
“祖先在上”:我国传统文化遗续中的“崇高性”——兼与巫鸿的“纪念碑性”商讨被引量:18
2014年
在我国传统的文化遗产体系中,"崇高性"值得特别提示和重视。崇高性的认知逻辑为"天人合一",这是我国传统价值的核心所在,集中体现在如祖、社作为传承纽带上,在"天—人"关系中同构为一个具有崇高价值的叙事共同体和表述范式。然而,近代以降,西方的资本主义、殖民主义、科技主义、物质主义等的陆续"东渐",将我国传统文化遗产中的"崇高性"拦腰阻截,横亘出利益至上的价值趋势,致使其受到毁灭性破坏,当今中国的许多社会问题皆与之有涉。因此,阐明崇高性不啻是对中国传统价值的重新链接。巫鸿先生比较西方的"废墟"等特点,将中国古代艺术的文化传统特质归纳为纪念碑性,值得商讨。
彭兆荣
关键词:崇高性祖宗
深刻“工”铭与“功”名——碑名制世业传袭之文化遗产研究
2014年
我国自古以来,"工作"与"功名"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尤其在传统的宗法制社会里,树碑立传既是"功业"的彰显,也是垂范后世的榜样。"深刻"在此不仅为一种语言用辞,也非简单的工业、工种、工艺、工具所涉及,而与古代的碑名制相联系,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遗产。笔者认为,恢复这种文化遗产对于我国当下不少工程质量低劣、假货赝品充斥市场的现象具有治理和治疗作用。
彭兆荣
关键词:农本
文化遗产关键词:天命
2016年
"天命观"作为中国传统的生命观,始终贯彻着"天人合一"的道理,以突出"天""天道"的崇高性。同时,"命运"又将"命"的恒久与"运"的时变辩证统一,是中国自古以来的宇宙观、时空观的践行法则。中国的"天命"是三维的,与西方的"二元对峙"的分析法迥异。"天命观"一方面包含着形而上的玄义,另一方面又功能性地落实在了以家族为单位,以世系亲属为纽带的传承制度中。
彭兆荣
关键词:命运世系
本草被引量:5
2014年
"本草学"是我国伟大而独特的中医药文化遗产,它自成体系,饮誉世界。本草学的整个知识谱系滥觞于中华文明,具有名实、体性等,形成了中国式的博物学范式。
彭兆荣
关键词:本草本草学中医药博物学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